老白夜,1998年 1998年,白夜酒吧在成都玉林西路開張營業(yè);2018年,“方寸白夜子疏狂——白夜20周年海報文獻影像展”在何多苓美術館開幕。白夜的20年,也是很多中國文化界人士生命中最燦爛的20年。 成都的花神咖啡館 上世紀90年代初,詩人翟永明剛剛從美國回到成都,她需要找到一份能夠自由支配寫作時間的工作。但顯然,這樣的需求在當時的國內很難得到滿足。尋覓無果的她,開始計劃自己獨立地去做些事情,但具體做什么,她沒有頭緒。
1996年,翟永明前往英國。在愛丁堡一間名為“水果市場”(Fruitmarket Gallery)的畫廊附近,她偶然走進了一間咖啡館。人們在那里愜意地喝咖啡、讀書,享受著陽光。翟永明被深深打動了,她很想在成都也開一間這樣的咖啡館。 老白夜 1998年的一天,翟永明在玉林西路85號,看到了一張招租廣告。店面雖不大,但門前寬闊的院子讓她頗為驚喜。雖然還沒想好怎么做,但害怕被人搶租的她,索性撕下了那張廣告。 老白夜外觀 后來,租下店面的翟永明沒有任何做生意的經(jīng)驗可談,她拉上了自己的中學同學戴紅一起經(jīng)營。她后來才知道,戴紅在白夜之前從來沒進過任何一間酒吧。就這樣,兩個人跌跌撞撞地開始籌備白夜。
芭莎:老白夜所有的設計,都是你自己的想法嗎? 翟永明:其實,當時的成都很少有酒吧會去專門請人來做室內設計,大家都沒有設計的概念和想法。我跟劉家琨提出很多功能上的要求,最重要的就是要有一個像書店一樣的空間。我的很多想法都來自國外的咖啡館,就像波伏娃和薩特會在花神咖啡館里寫作、討論一樣,我也希望人們白天能在我這里寫作,晚上和朋友們喝酒、聊天。雖然老白夜很小,但是我希望它功能很全面,從白天到黑夜都有活動。 芭莎:老白夜裝修好后,和你心目中想的一樣嗎? 翟永明:當時的效果還是很滿意的。白夜設計得非常用心,書籍也都是我們精心挑選的,整體風格更偏女性化。當時,很多女孩子都喜歡來白夜,在這里拍照特別好看,在當時來講非常前衛(wèi)。
關于白夜必須知道的事: “白夜”的名字,來自陀思妥耶夫斯基和巴希利科夫。 白夜是由翟永明的好朋友,建筑師劉家琨設計的。 白夜是成都最早的書吧,架上的書籍都是翟永明親自挑選的。 臨街店招由藝術家何多苓設計,上面的男人肖像是電影《White Nights》里的芭蕾舞者:Mikhail Baryshnikov(巴希利科夫),他是翟永明最喜愛的舞者之一。 像客廳一樣的沙龍空間 白夜里的藝術家 白夜里的詩人和作家 90年代,成都人的聚會大多開始于嘈雜的飯店,最后在某人家中的客廳結束。而翟永明從一開始,就想讓白夜成為圈里的公共空間,她的朋友們在這里喝酒、跳舞、聊天、討論,甚至是激烈而真實的爭辯。
白夜要成為真正的文化沙龍,就要舉辦活動。1998年,翟永明為自己的好朋友鐘鳴舉辦了一場簽售會。這場名為“鐘鳴《旁觀者》簽名售書會”的活動,是白夜舉辦的第一場文化活動。
沒有海報、沒有布置、沒有宣發(fā)團隊,翟永明和朋友們在店門前,臨時支起了一張長桌,再叫字寫得最好的人,用白紙、紅墨水寫上“簽售會”幾個大字,最后把串上繩子的“大字報”,歪歪扭扭地懸掛在了白夜門口。現(xiàn)在想來,翟永明哭笑不得:“那會兒真挺土的?!?/span>
就算這樣,活動當天蜂擁而來的觀眾和媒體,依舊讓翟永明和朋友們大吃一驚,小小的白夜甚至無法同時容納如此龐大的人群,“大家只能站在門前的院子里參加活動”。
小小的白夜,雖然在每次舉辦活動時顯得特別擁擠。但當?shù)杂烂骱团笥褌兙蹠r,一切都剛剛好。從開張的那一天起,白夜就成為了翟永明和她朋友們的客廳。每天晚飯后,這些詩人、作家、導演、藝術家,便陸陸續(xù)續(xù)走進白夜,坐在某個舒適的角落,一杯接一杯,一句接一句,直到凌晨2、3點。
詩人在那里愛鬧,洋酒是一瓶一瓶地要,啤酒是一打一打地上。高興了還要唱歌。高興和不高興,只要是喝到不辨東西的時候,也要打打架。那些畫家呢,一看就看出他們是畫家,要么留很長的頭發(fā),要么一根頭發(fā)都沒有。 ——何小竹《小翟的白夜酒吧》
馬松是一個不愿回家的人。當時白夜的吧臺旁,還有一根劉家琨設計的柱子,馬松即便在醉得不省人事時,也知道從這兒經(jīng)過時,一把抱住它,任別人怎樣推拉也絕不松手。后來隨著白夜裝修,這根柱子被拆掉了,馬松改為抓住白夜的門框不放。更多的時候,馬松是抓住出租車門不放,別的朋友根本無法把他塞進車里。 ——翟永明《白夜往事:馬松》
朱老師跳舞是最能放得開的,在他看來是一種釋放。我們在這兒喝著酒,音樂有點兒節(jié)奏感的時候,他總是最先跳起來的。有些年輕人還會有點兒靦腆。他的舞還真有點兒意思,無法歸類的那種舞姿。是他獨創(chuàng)的,有現(xiàn)代舞的成份,也有上世紀70年代的風格??梢赃_到‘靈魂出竅’的感覺。 ——謝禮恒《翟永明:白夜這些年》
窄巷子里的新白夜 2008年,白夜十歲。迫于房東的壓力以及空間限制,為了容納更多的人參加活動,翟永明不得不考慮搬家。此時,正好重新修繕后的寬窄巷子,邀請白夜入駐,翟永明便選擇了如今的院落。 新白夜位于窄巷子32號 院子里有一面清代遺留下來的老墻,院中兩棵琵琶苗,讓翟永明期盼著舉辦“琵琶詩會”,園中的亭子,讓她想起剛剛看過的電影《春去秋來又一春》。這間安靜的院落,撫慰她和朋友們,對老白夜的不舍。 搬家時,翟永明忽然發(fā)覺,在玉林西路的十年里,她幾乎沒有留下任何關于白夜的文獻資料。惋惜的同時,她決定從新白夜的第一場活動開始,通過專業(yè)的策劃、宣傳,為白夜記錄。
翟永明找來了自己在雜志社工作的侄女,為白夜的活動設計海報。每一次的修改、調整,都要由翟永明親自把關。直到今天,白夜的海報設計已經(jīng)找到了屬于自己的風格,而她的侄女,幸言,也成為了白夜的藝術總監(jiān)。 ![]() ![]() 幸言為白夜活動設計的海報 除了海報,白夜每一場活動的主題、策劃,幾乎都是由翟永明本人親自籌備的,而每一場活動的參與者,都是她身邊的朋友。不管在何處,白夜的活動對翟永明,對她的朋友們來說,永遠和商業(yè)無關,更像是朋友間一次次愉快的聚會,只是有時會多一些可愛的觀眾。
即使是經(jīng)營最困難的時期,翟永明和她的朋友們,也從來沒有離開白夜的想法。朋友們加盟的一場場活動,為低谷時期的白夜?jié)u漸聚集著人氣。按翟永明的話說,“白夜就是活動時的一杯杯咖啡、一瓶瓶酒賣出來的?!?/span>
芭莎:新白夜開張后,原來的朋友們還常常聚會嗎? 翟永明:搬到寬窄巷子以后,聚會的時間明顯變少了。第一是大家都越來越忙,很少有機會能夠聚在一起;另外,新白夜空間變大了,游客也多,大家可能覺得沒有老白夜那么舒服。但是每年周年慶的時候,或者有重要活動時,大家都會來。
方寸白夜子疏狂 2018年5月4日晚,白夜20周年展覽在何多苓美術館開幕。展覽中的120多張海報,見證了新白夜開業(yè)以來幾乎所有的活動。原來那些熟悉的面孔都來了,他們在貼得密密麻麻的照片墻上,尋找著自己的身影。 翟永明在一旁,很焦慮:導演程強強為展覽拍攝的紀錄片《白夜往事》出現(xiàn)了問題,而陰云密布的天空,讓她更擔心電影播放時,會突然落雨?!拔移鋵嵲谧鍪碌倪^程中,是有點強迫癥的,但每次臨近結尾時,我又都釋然了:行就行,不行就算了?!?/span> 紀錄片放映前 最后,紀錄片按計劃首映完畢。翟永明在從2000年開始,用索尼2000拍攝下的片段,成為了這部影片最重要的素材來源。20年前,每個人在白夜里跳舞、唱歌、大笑、談天、醉酒的模樣忽然又出現(xiàn)在了各自的眼前。《白夜往事》預告片 導演:程強強(視頻時長:1分30秒) 芭莎:20年過去了,白夜對你來說意味著什么? 翟永明:能夠在這里實現(xiàn)自己很多的理想。我能把我喜歡的戲劇、文學、藝術等等愛好,在這個空間里實現(xiàn)各種各樣的嘗試。對我身邊的朋友們來講,白夜就是讓我們很舒服、很自在的公共空間。詩人、藝術家、導演都能同時在這里喝酒、聊天,我們在這里度過了自己人生中最青春的20年。
從1998年到2018年,白夜同她身邊每個人的生命軌跡重合、交叉,又或許走向不同的遠方。但每個人在白夜度過的深夜,會在他們的生命中扎根生長,成為最美好的黃金時代。 展覽名稱:方寸白夜子疏狂——白夜20周年海報文獻影像展 展覽時間:2018.5.4-6.10 展覽地點:何多苓美術館 成都藍頂3期75棟 精彩回顧: [策劃/齊超][編輯、采訪、文/景雨萌][圖片提供/白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