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微子去之,箕子為之奴,比干諫而死??鬃釉唬骸耙笥腥恃??!?/p>
——《論語·微子》 翻譯 微子離開了紂王,箕子做了他的奴隸,比干被殺死了。孔老師說:“這是殷朝的三位仁人?。 ?/p> 王 老 師 說 這里主要講的一個問題就是,環(huán)境不好,君子何以自處? 那么呢,孔老師是以殷商為例的。 商紂王無道,這是很難君子很難自處,那么君子應(yīng)該怎么做呢?孔老師列舉了三個人,講訴了三種不同的方式: 第一個是微子,他是殷紂王的同母兄長,見紂王無道,勸他不聽,遂離開紂王。這種方式,用李敖的話說就是“溜了”,環(huán)境不好,那我就走了,我不跟你玩了,我自己去浪了,這是一種方法。 第二個是箕子?;?,音jī。殷紂王的叔父。他去勸紂王,見王不聽,便披發(fā)裝瘋,被降為奴隸。他的表現(xiàn)呢,用李敖的話說呢,就是“慫了”,我沒辦法了,我也不想走,那么怎么辦呢,我就裝瘋賣傻,我就保全自己就好了。 第三個是比干,殷紂王的叔父,屢次強(qiáng)諫,激怒紂王而被殺。比干的做法,用李敖的說法就是“翻了”。我忍不了了,我不怕死,我寧可死,也要推行我的道義。 也許很多人說,這個微子的做法多好啊,保全自我,箕子被降為奴隸,受到了屈辱,比干被殺,失去了性命,這兩個選擇好像不是很好。但是孔老師說不是,為什么不是呢?因為,這個時候,每個人面對的情況是不一樣的,未必都能像微子一樣撒手不管,但是呢,這兩個人,還是能夠堅守道義,不屈服于黑暗,這就是仁義的象征。 江湖人稱王二狗 著名學(xué)術(shù)詐騙人員,常年混跡于北大中文系、潘家園、MBA課堂、企業(yè)培訓(xùn)講壇等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