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題主的意思,是讀了《滕王閣序》,遇到不知出處的典故,所以好奇讀什么書可以補(bǔ)足這一短板。 那當(dāng)然是去類書。顧名思義,側(cè)重分類,總而言之,就是從別的書里摘出條目來,供博覽,供查閱,供廣目的一類工具書,查詢典故,當(dāng)然也是這類書最方便。 追溯類書之祖,通常公推《呂氏春秋》,因為這部書是較早的一部取各家所長,避各家所短為主旨的編纂書,開類書一門濫觴。從此之后,幾乎歷朝歷代都有類書問世。三國時有《皇覽》,南北朝時有劉杳的《壽光書苑》,劉峻的《類苑》,徐勉的《華林遍略》,祖珽的《修文殿御覽》等書。唐代存世的有四部,虞世南的《北堂書鈔》,歐陽詢的《藝文類聚》、徐堅的《初學(xué)記》和《白氏六帖》。宋明的類書很有名,家喻戶曉,《太平廣記》、《太平御覽》、《冊府元龜》、《玉?!泛汀队罉反蟮洹?。清朝則誕生了《古今圖書集成》。 類書,將各種書中的內(nèi)容,花、鳥、魚、蟲、風(fēng)、花、雪、月,分門別類歸納在不同的綱目之下,查起來就很方便。拿《太平御覽》舉例,其中分為天部、時序部、地部、皇王部、偏霸部、皇親部、州郡部……等五十五門,門之下又細(xì)分為5363類,類下還有子目,非常詳細(xì)。如果我想查關(guān)于“人”,各種書都是怎么說的,就找到《人事部一》,其中有《敘人》一類,就查到了。 此外還專有一種為文學(xué)創(chuàng)作準(zhǔn)備的類書,其中不僅分門別類整理了各類記載、典故,還很貼心的按韻腳做了分類,方便作詩文時選用,比如《佩文韻府》等。聞一多先生專門寫了篇《類書與詩》,來討論這類書,列舉極其全面,感興趣不妨找來一看,再去找書就方便多了。 當(dāng)然,如果嫌這些類書動輒幾千卷規(guī)模實在太大,也不妨看看蒙書先解解饞,找本《蒙求》、《幼學(xué)瓊林》之類,墊墊底。還有些人本身就是典故制造機(jī),比如蘇軾,一個人就貢獻(xiàn)了令人噴飯、胸有成竹、河?xùn)|獅吼、水落石出、明日黃花……等幾十條成語,他的詩文找來讀讀,也能知道不少典故的出處。有些書也是典故制造機(jī),比如《左傳》,貢獻(xiàn)了大義滅親、同仇敵愾、奉若神明、蜂目豺聲、風(fēng)馬牛不相及、戮力同心、民和年豐、冒天下之大不韙、莫予毒也、秣馬厲兵、皮之不存,毛將焉附……等等,拿來翻幾頁,也能長不少見識。這又提醒我了,拿本《成語詞典》來,隨便翻翻,常用的典故,不也就熟悉了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