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一品至五品的官員稱誥,六品至九品稱勅。明清時期形成了非常完備的誥封制度,一至五品官員授以誥命,六至九品授以敕命,夫人從夫品級,故世有“誥命夫人”之說。誥命夫人跟其丈夫官職有關(guān),有俸祿,沒實(shí)權(quán)。 基本信息 權(quán)利介紹有品級之分的,一品誥命夫人之類,在重大節(jié)慶日子到后宮,參加由皇后主持的宴會。 發(fā)展歷程其他資料誥命敕命文書不同于一般文書,它是寫在當(dāng)時非常貴重的絲織物上面的。明代的誥命敕命是由工部所屬的神帛制敕局,后稱南京織染局織造(清代的誥命敕命由江寧織造制成)。誥命敕命為卷軸形式,分為蒼、青、黃、赤、黑五種顏色;按照官品等級的高低,它的圖案和軸頭也有嚴(yán)格區(qū)別。明代規(guī)定,親王郡王用冊,親王生母封夫人給誥命,圖案為云鳳錦。鎮(zhèn)國將軍及夫人用玉軸,輔國將軍及夫人犀牛角軸,奉國將軍及淑人抹金軸……。文官一品云鶴錦,夫人鸞錦,俱用玉軸;二品獅子,夫人,俱用犀牛角軸;三品四品瑞荷,淑人、恭人芙蓉,俱用抹金軸;五品瑞草,宜人四季花,俱用角軸;六品、七品、安人俱用葵花烏木軸,八品、九品同樣用葵花烏木軸。武官一品至七品俱鎧甲葵花引首,抹金軸。誥命的織文,文官用玉箸篆,武職用柳葉篆。誥命織文為“奉天誥命”,敕命織文為“奉天敕命”,都有升降龍盤繞。 清代誥命敕命由翰林院撰擬,經(jīng)內(nèi)閣 大學(xué)士奏定之后,按品級填給。其文字采用滿漢合壁書寫,滿文行款從左至右,漢文行款從右至左,合于中幅而書年月日。年月各按奉旨、奉詔日期書寫。鈐蓋“制誥之寶”、“敕命之寶”。凡遇襲封,世襲有數(shù)次者及世襲罔替者,每襲一次,都要增寫在原給誥命、敕命之后,如增寫已滿,則重新填寫,送宮中內(nèi)閣用“寶”,并與原誥敕一同發(fā)給官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