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嘴 大嘴讀史 稷下學宮是世界上第一所由官方舉辦、私家主持的特殊形式的高等學府。因為校址在齊國國都臨淄的稷門附近而得名。 中國學術思想史上蔚為壯觀的'百家爭鳴',就是以稷下學宮為中心的展開的。稷下學宮最興盛的時候,匯集了天下賢士多達千人,荀子更是三次出任校長(祭酒)。 齊威王對稷下學宮很是支持,封了76位學者為“上大夫”,擁有相應的爵位和俸養(yǎng),允許他們“不任職而論國事”。 在稷下學宮,來自諸子百家的學者聚集一堂,展開辯論,相互吸收,共同發(fā)展。其中最有名的有四大辯論。 1、王霸之辯 關于由亂到治是實行王道還是霸道的問題。 孟子觀點:重王道,輕霸道。 荀子觀點:王霸兼容,以王道為本。 管仲學派觀點:王霸并舉,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2、義利之辯 關于道德行為與物質(zhì)利益的關系。 孟子觀點:義大于利,“舍生而取義”,“二者不可得兼”。 荀子觀點:先義后利,“義勝利者為治世,利克義者為亂世”。 管仲學派觀點:義利并重“厚愛利足以親之,明智禮足以教之”。 3、天人之辯 關于“天道”和“人道”、“自然”和“人為”關系的論爭。 孟子觀點:天道最大,天人合一,唯心主義。 荀子觀點:天行有常,人是天下最珍貴的,唯物主義。 管仲學派觀點:天人相交相用,互相影響,唯物主義。 4、人性善惡之辯 關于人性的善惡之辯。 孟子觀點:性善論,人的本性是善的。 告子觀點:性無善無不善論,人性的善端,不是生而就有的,是靠后天的教育和社會環(huán)境的熏陶而形成的。 荀子觀點:性惡論,人性是惡的,這種惡的人性,經(jīng)過后天的學習教育,注重對“人性”的改造,就可以做出善的行為。 稷下學宮百家爭鳴的內(nèi)容還很多,比如攻伐寢兵之辯、名實之辯、世界本原之辯等。 在稷下學宮,集合了孟子、淳于髡、鄒衍、田駢、慎子、申子、接子、季真、涓子、彭蒙、尹文子、田巴、兒說、魯連子、騶子、荀子等一大批學者。 這些人當中,有的專注于學術研究,有的把學術和政治結合在一起,還有的則務虛談玄,斗嘴詭辯,將個人的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發(fā)揮到盡致。 第三類人當中最能說的有三個人,堪稱稷下學宮“三大辯手”。 ——田駢,齊國人,人稱“天口駢”,道家人物。 ——兒說,宋國人,人稱“齊貌辯”,名家學者。 ——鄒衍,齊國人,人稱“談天衍”,陰陽家代表人物。 其實,大嘴覺得,學以致用才是最有價值,為辯而辯,很容易誤入歧途,也沒啥用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