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燒餅 打開應(yīng)用保存高清大圖 天下名燒餅者蕓蕓,安國燒餅一枝奇葩。據(jù)傳,舊時祁州有店曰“復(fù)昌號”始創(chuàng)此物,風(fēng)味獨特,膾炙人口,以至流傳至今。至于安國燒餅之名號,或曰“馬蹄燒餅”,或曰“吊爐燒餅”,皆是借人名諱,并不準確,我便姑妄就稱其為“安國燒餅”。安國燒餅有兩種,一為方,一為圓,制法與吃法略不同。圓形燒餅的烤爐為小爐子,置于高處,此即“吊爐”。安國民諺曰:“燒餅卷肉,吃了沒夠”即指此。(補述:安國有“燒餅”與“火燒”之分,只有這種外表酥脆略硬的稱之為“燒餅”,其它一切表皮軟的燒烤餅類皆稱“火燒”。) 2.夾菜(假菜)也有稱燜子 打開應(yīng)用保存高清大圖 深澤縣稱驢肉糕,安國定州有燜子,安國景中村一帶每逢過年家家都做夾菜,淀粉加入豬肉湯,以前是在籠屜上蒸,現(xiàn)在都是灌在塑料袋里蒸熟,紅薯粉加水,大概比例也就是一份淀粉,四、五份水,再根據(jù)口味加茴香、大料、花椒泡的水,我家一般還放肉汁,攪拌好后倒入箅子上蒸,熟后即可食。與涼粉、扒糕不同,此物熱食為佳,一般為做菜時放入幾小塊兒以增菜香。 3.饸饹 打開應(yīng)用保存高清大圖 4.扒糕 打開應(yīng)用保存高清大圖 扒糕為冀中名吃。安國扒糕為蕎麥所做,也有說為蕎麥面和榆皮面所制,我只見過成品,未見過原料,所以不甚明了。吃時,將圓餅切成條,有蒜泥,辣油,醋所做的佐汁,或澆,或沾。也有再配以蘿卜絲或黃瓜絲的,或加菜熱炒。掐指一算,自己也是多年沒吃了,除了藥王廟,石橋和破爛市逢集偶有一賣,他地似乎無常售之點。 5.涼粉兒 打開應(yīng)用保存高清大圖 涼粉遍布全國,但吃法做法有別,惟同名而已。安國涼粉以紅薯粉最為正宗,吃時,把涼粉倒在案板上,此時涼粉已是半透明的塊狀,刀切成小塊入碗再根據(jù)不同喜好拌調(diào)料,一般多是放蒜泥、麻醬、香油、醋、辣椒等。據(jù)說也可以熱炒,沒吃過。說實話,涼粉這東西在大五女鎮(zhèn)一帶最為普遍,涼粉作出來加上涼白開(純凈水或礦泉水更好),蒜泥,醋,香油,麻醬等連湯帶粉一起吃才是美味。解暑解饞。 6.疙瘩 打開應(yīng)用保存高清大圖 最好吃的還是榆錢疙瘩,現(xiàn)在榆樹少了,人們用各種東西來做,但是安國更多地方叫苦累,“苦”發(fā)三聲,“累”發(fā)輕聲。蒸熟后放入碗中略點香油,拌蔥、姜、蒜、油、鹽、醋,可也。家中若有老人食此物,難免睹物思情,苦涌心頭,揮淚點點。 7.閑食(咸食) 打開應(yīng)用保存高清大圖 咸食者,薄油餅也,應(yīng)為安國獨有的稱呼。和好的淀粉面中加少許菜葉或不加,打蛋攪拌,略放鹽,放入鍋中攤制,軟香宜口。最為正宗的是咸食,現(xiàn)在已經(jīng)絕跡,都是用淀粉做,小漿為淀粉制作過程中的上層物質(zhì),非氺非粉,糊狀物,營養(yǎng)豐富味道鮮美。 8.面茶 打開應(yīng)用保存高清大圖 又叫茶面,鍋上火加熱燒干,鍋壁抹油,倒入適量面粉用鏟翻炒,直至炒熟。將芝麻、花生炒熟,碾碎,放入面中,或在翻炒時即加入。喝時用沸水沖之,酌量加糖。稠厚醇香,粥中我之至愛。石家莊一帶叫油茶面,類似芝麻糊,挺好吃的,好多早期孩子沒有奶粉,喝這個長大的。 9.糖耳朵 打開應(yīng)用保存高清大圖 糖耳朵源于何處不知,安國只產(chǎn)于東城村,為清真食品。將面發(fā)酵,和以紅糖。將面揉成條,切成小段,用兩小段相擰,把兩頭摁在一起。然后放入油中炸制,瀝油,晾涼。也有說撈出后放入飴糖中泡的。松軟綿潤、奇甜無比,即便好甜食如我者亦不敢多吃。 10.麻山藥 打開應(yīng)用保存高清大圖 白山藥是當(dāng)?shù)胤窖?,山藥指的是紅薯。麻山藥之佳品曰“小白嘴”,只產(chǎn)于安國、安平,可入藥。口感綿軟、香甜面麻。一般多為煮熟后即食,或切成餡兒氽丸子。個人拙見,山藥最妙的做法便是做糖葫蘆。而山藥所做糖葫蘆似乎主要興盛于京津冀。既爽口腹,且補脾胃,實在好東西。 11.根大菜 ![]() 打開應(yīng)用保存高清大圖 12.炸金蟬 ![]() 打開應(yīng)用保存高清大圖 老猴,老牯能)是蟬的幼蟲,夏天捉取,洗凈用鹽水浸泡,再用油煎炸,熟后撒上椒鹽。,真是美不勝收,此店偏僻位于鄭章鎮(zhèn)東桄村,一盤金蟬,半斤祁州陳釀,還有店里招牌大餅,真是樂不思蜀,回味無窮。13.炸麻雀 (家雀兒) ![]() 打開應(yīng)用保存高清大圖 此店位于大五女鎮(zhèn)西頭,麻雀,鴿子為特色,小時候自己捉麻雀烤著吃,鮮香無比,這里吃起來有點童年味道,至于是否味足,還是親自來品嘗吧! 來自“看安國”微信平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