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胸部,24G門,15腹鰭,12背鰭,13尾鰭,14臀鰭,16胸鰭
2、鳊魚和團頭魴(武昌魚)↑ 3、翹嘴鲌(白水魚)↑:最顯著的特征是口裂垂直上翹。體長,側扁,銀白色。腹棱不完全,自腹鰭基底至G門 4、鯽魚↑:養(yǎng)殖鯽魚體色銀白,野生鯽魚體色淺黃 5、鳙魚↑(花鰱,胖頭魚) 6、鰱魚(白鰱)↑ 鳙魚和鰱魚的區(qū)別:胖頭魚顧名思義,頭特別大!菜場里會把魚頭砍下,與魚身分別出售。白鰱整條賣。花鰱體背和體側上半部灰黑色,有不規(guī)則黑斑;白鰱體色銀白,側線明顯。 7、泥鰍、鲇魚↑:鲇魚有須,頜須長如同八字胡,頦須短,體光滑無鱗,富黏液。背鰭小。臀鰭基長,后端與尾鰭相連。體灰褐色,腹部白色。 8、黃顙魚(昂刺魚)、長吻鮠(鮰魚,老鼠魚)↑ 9、黃鱔(鱔魚)↑ 10、鱖魚(桂魚)↑ 11、烏鱧(黑魚)↑:體長,前端呈圓筒形,黑色,特側具有許多類似蟒蛇的不規(guī)則黑斑,背鰭和臀鰭基部較長,后延幾達尾鰭。
13、鳳鱭(烤子魚,鳳尾魚)↑:常做冷菜或罐頭! 14、松江鱸魚(四腮鱸,花鼓魚,花花娘子)↑:雖然都叫鱸魚,但和常見的海鱸魚完全不同!古人愛吃的是松江鱸魚。。。
16、中國花鱸(鱸魚,海鱸魚)↑ 鱸魚和鱖魚較常見,區(qū)別:鱖魚背鰭連續(xù),鱸魚背鰭2個,前后基底相連;鱖魚眼后至背鰭起點顯著隆起。 17、大彈涂魚(跳跳魚)↑:能在灘涂上匍匐跳躍!南方沿海城市常見。 18、舌鰨魚↑:短吻三線舌鰨、窄體舌鰨、寬體舌鰨,體呈長舌狀,兩眼均位于頭左側。龍利魚也是舌鰨魚的一種。
20、鳀(海蜒)↑:市場上能看到的是已經做成小咸魚干的海蜒。。。 21、鰳(鲞魚,曹白魚,白鱗魚)↑ :一般看到時已經做成鲞魚(即咸魚)劈成兩半掛起來了。。。 22、龍頭魚(龍頭烤)↑:油炸,蘸椒鹽吃! 23、棘頭梅童魚(饅頭魚,梅頭魚)↑ 24、大黃魚(大黃花魚,大鮮)、小黃魚(小黃花,小鮮)↑ 大黃魚和小黃魚的區(qū)別:大黃魚尾柄長為尾柄高3倍余,小黃魚尾柄較粗,只有2倍;大黃魚背鰭與側線間具鱗8-9行,小黃魚只有5-6行。 25、鮸魚(米魚)、黃姑魚↑:黃姑魚體背側灰橙色,有染黃了冒充大黃魚賣的。。。 26、帶魚↑ 27、藍點馬鮫(馬鮫)↑:體背部藍黑色。煎了吃很美味。。。 28、銀鯧(車片魚)↑ 29、褐牙鲆(比目魚)↑:兩眼均位于頭左側。。。 30、大西洋鱈魚↑:肉質細嫩,鱈魚的一種,很少能吃到,更難見到整條的! TIPS: 少刺魚類:泥鰍、鲇魚、昂刺魚、鮰魚、黃鱔、鱖魚、黑魚、烤子魚、鱸魚、彈涂魚、舌鰨、海蜒、龍頭烤、大小黃魚、帶魚、馬鮫魚、鯧魚、比目魚、鱈魚、鲅魚、三文魚! 圖片來自《長江口魚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