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人小時候都有過被爸媽嚴厲教訓甚至以棍棒伺候的經(jīng)歷,當了爸媽后,也肯定常面對孩子淘氣調(diào)皮屢教不改或犯了錯誤的時刻,這時你選擇的是和風細雨的耐心教育,還是簡單粗暴的打罵呢? ![]() 其實在以往眾多的網(wǎng)絡(luò)調(diào)查數(shù)據(jù)和留言中可以看出,大部分的家長都會耐心教育,但也還是會有忍不住想爆粗的時刻。其實,同崇尚“棍棒教育”的老一輩家長相比,現(xiàn)在的年輕爸媽在教育孩子時顯得更用心,簡單粗暴打孩子的人少了,只有極少數(shù)的父母表示經(jīng)常打孩子,更多的家長愿意選擇平和的方式來對待孩子的錯誤。許多打過孩子的家長表示,明知打孩子不好,卻還是忍不住,每次打完都后悔。 是的,孩子畢竟是心頭肉,對于打孩子這件事,相信很多家長都充滿了矛盾和內(nèi)疚,一方面育兒文章看了一大堆,各路專家給的心靈雞湯也喝了無數(shù)碗,誰都知道打孩子不對不好,可是,在面對孩子在公眾場合耍賴撒潑,過了火的調(diào)皮搗蛋,無數(shù)次的犯同樣的錯誤,氣就不打一處來,忍不住還是會動手。 你,是否也有面對這樣的難題? 很多家長在面對孩子的同一個錯誤時,第一次會很有耐心的指出,第二次會有點小情緒,第三次也許尚能咬牙容忍,但是如果孩子還是不停地犯同樣的錯誤,很多家長就會忍不住出手了。 問題來了,為什么孩子會反復的犯同一個錯誤?為什么他們就是“不記打”?是因為記憶不好?教訓的不夠狠?我想都不是,孩子之所以會“不知悔改”,一個很容易被忽視的原因就是孩子壓根不知道自己錯哪兒了。 很多時候,家長可能會覺得懲罰孩子的原因一目了然,而事實情況往往是····`孩子并不清楚為什么會被懲罰。 孩子只是被家長的威嚴震懾到了,關(guān)注點放在了家長的憤怒上,急于承認錯誤,而并沒有認真地反省和思考。在下次做事之前他們只會考慮,做這件事,會不會挨打?而不是我為什么會挨打?孩子茫于屈從,犯錯時更小心謹慎,不知道自己行為有哪些錯誤。 面對自控能力不強的孩子們,在我們正面引導教育無效的情況下,懲罰是必要的,懲罰的前提是,先讓孩子知曉自己犯了什么錯,錯在哪里,正確的做法應該是怎么樣的,不能只是與簡單粗暴的打,在懲罰的時候我們應該更有技巧和原則。 我們可以看看下面陶行知先生的故事。 陶行知先生在當校長的時候,有一天在操場上看到一個男孩子拿著半塊磚頭要打另外一個男同學,他馬上制止那個學生,并把他帶去了自己的辦公室。 到了辦公室,陶行知拿出一塊糖對男孩子說:“這塊糖是獎勵給你的?!蹦泻⒆訚M眼睛問號,不敢接,陶行知說:“這塊糖獎勵你尊重師長。我看到你要打人,制止你,你馬上就把磚頭放下了。你尊重師長?!?/div> 接著他又拿出第二塊糖說:“這也是獎勵給你的?!焙⒆尤匀缓苊曰?,還是不敢接。陶行知接著說:“我剛才讓你10分鐘以后到校長室,現(xiàn)在還不到10分鐘,這塊糖獎勵你遵守時間。”孩子更吃驚了。 說著的同時又拿出第三塊糖說:“這塊糖還是獎勵給你的,我剛才去做了調(diào)查,你打那個男孩子是因為他欺負女同學,你有正義感,見義勇為。這塊糖獎勵你見義勇為?!边@時候孩子哭了說:“校長,不管怎么說,我打人不對,我錯了?!毙iL拿出了第四塊糖說:“你已經(jīng)主動承認了錯誤,我們的談話結(jié)束了?!?/div> 看了這個故事你想到了什么?如果換了你,在看到孩子拿磚頭要打人的時候是否會大發(fā)雷霆?在對待孩子的錯誤時,懲罰不一定是最好的手段,先了解清楚實際情況,再針對性的教導,適當?shù)膶捜菘赡軙玫礁玫男Ч?。什么時候才是懲罰孩子的良機?一般來說,孩子犯錯的時候,恰恰是教育的良機,因為內(nèi)疚和不安會使他急于求助,而此時明白的道理可能使他刻骨銘心。 有一個12歲的少年,在院子里踢足球,把鄰居家的玻璃踢碎了。鄰居說,我這塊玻璃是好玻璃,12.5美元買的,你賠。這是在1920年,12.5美元可以買125只雞。這個孩子沒辦法,回家找爸爸。爸爸問:“玻璃是你踢碎的嗎?”孩子說是。爸爸說:“那你就賠吧,你踢碎的你就賠。沒有錢,我借給你,一年后還?!痹诮酉聛淼囊荒昀?,這個孩子擦皮鞋、送報紙、打工掙錢,掙回了12.5美元還給父親。這個孩子長大后成了美國的總統(tǒng)——里根。他說正是通過這樣一件事讓我懂得了什么是責任,那就是為自己的過失負責。 孩子犯錯并不可怕,如何幫助孩子矯正錯誤行為,是家教藝術(shù),考驗的是家長的耐心和智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