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試問誰現(xiàn)在還不知道“洪荒之力”?那可真是OUT了。今天,我們試著從心理學視角解讀這個詞兒。
“你身體里封印著洪荒之力”?!娨晞 痘ㄇЧ恰?/p> 它代表的是人類的一種原始力量,讓我們生存、繁殖、強大。(彭凱平)
愛之力(EROS)——希臘哲學家佚名 它指人類充滿激情、野性、沖動的且利于人類生存、愛和繁殖的性能力 力比多(Libido)——精神分析大師弗洛伊德 它代表人類生理和心理上的性沖動欲望。
主觀生命活力感(Subjective Vitality)(= “洪荒之力”) 1997年積極心理學家理查德·瑞恩和克里斯蒂娜·弗雷德里克提出了該概念。
充滿了生活的活力, 精力充沛, 愿意去行動、去交往、去健身, 擁有健康的身體和健全的心態(tài), 更容易體驗到幸福感。
1.生命活力感高的人,更愿與其他人接觸,身心也更健康。 2.更愿意參加體育活動的人,生命活力感要相對高一些。 3.在年老的老人和殘疾人中,仍有20%人能感受到旺盛的生命活力。 4.生命活力感差的人更容易感到疼痛,但生命活力感高的人更樂意尋求(醫(yī)護/朋友)幫助。 積極心理學大師馬丁·塞利格曼和克里斯托弗·彼得森還發(fā)現(xiàn):生命活力感是與個人幸福感密切相關(guān)的積極心理品質(zhì)。
1.發(fā)現(xiàn)自己感興趣的事情。 2.保證足夠的睡眠。 3.多參加各類體育活動。 4.盡量多地參加集體活動。 5.多為他人著想或付出。
本期內(nèi)容主要源自彭凱平《“洪荒之力”到底是什么意思?野性生命活力的積極心理學解讀》 |
|
來自: 永續(xù)智慧館藏 > 《心理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