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在巨屋中,在火屋中, 在點算年歲的黑夜里, 在細數(shù)年月的黑夜里, 哦,愿我的本名歸還于我! 當東方天階上的神圣, 賜我平靜地坐在他的身旁, 當諸神在我面前一一宣告自己的名字, 愿那時我記得我的本名!” 埃及《亡靈書》(公元前3500年) 01 對情感氧氣的需求與生具來 被記得、被注意以及被欣賞的需要彌漫在文章開頭的古老詩作中,自體心理學相信,這種對于積極認可的需要,對健康自尊的發(fā)展至關重要,不僅為了有效的發(fā)揮功能,還為了讓自己感覺到真實的飽滿,而后達到更高形式和成熟的“自己愛自己”。 電影《怦然心動》里上初中的時候女孩朱莉的梧桐樹被砍了,她當時真的很希望男孩可以幫她一起守護她的梧桐樹,可是男孩沒有···女孩的心受到了很深的傷,她爸爸給她畫了一幅屬于她的梧桐樹,每天醒來第一眼就能看到梧桐樹,只屬于她的梧桐樹。朱莉的父親在女兒陷入悲傷時,給了一個溫暖的看到和反應,使得朱莉的感受可以流動,對自我的探索得以持續(xù),更多生活畫面在前方慢慢延展開來。 在每個人的生命中心,都有一個最本能和真實的需求,需要被看見和理解、認可,這些需求就像呼吸到氧氣一樣,能夠讓自己的心理自我在喧鬧嘈雜的外在世界存活和發(fā)展。這個本能需求突出的特征是展示自我或者稱為健康的表現(xiàn)癖,當這個需求能夠呼吸到“情感氧氣”,作為人最本質的鮮活和生命力得以發(fā)展。 “由于心理氧氣的缺失造成的對人性自體的摧毀,沒有共情性的自體客體的回應,我們無法在心理上存活。即使恨,只要能確立受害者的人性存在,也具有支持作用。然而,導致人類自體毀滅的是暴露于冷淡、非人性的漠然和不提供共情回應的世界?!? —— 科胡特《精神分析治愈之道》 02 情感氧氣的供給 在自體心理學中,情感氧氣有一個專門的術語:自體客體。它是對另一個人的體驗維度,主要體驗和感受到這個人所具有的并且支持我們自身心理需要的功能。 在一個人處于嬰孩兒階段,母親在特定的時刻辨別出她孩子的需要,并對其作出恰當?shù)姆磻?,無論孩子是要玩耍、擁抱、護理,還是存在恐懼需要被安慰,這個孩子的自我的需求都的到了如氧氣般的供給和反應。 當心理咨詢師在自體心理學的角度工作時,就意味著咨詢師最終有個任務是要努力成為來訪者的好的自體客體,來訪者受損的自我表明了其原生自體客體的缺失。因此,意味著咨詢師必須努力共情地去了解,作為成年人的來訪者是在哪里沒有呼吸到其自身需要用來發(fā)展一個健康自我的情感氧氣,以及咨詢師如何以一個陌生人的身份開始填補這個空缺。 區(qū)別于自體心理學中所比喻的情感氧氣,知識與獨立的價值觀,不是情感氧氣里應該有的成分,我們把其稱為成熟的道德和現(xiàn)實主義,它會干擾了個體自我開發(fā)屬于他們自己的核心計劃與命運的能力,也干擾了對于自我的關鍵位置及其在人類心理性格中的地位的變遷的認可。簡單的說,就是成熟的道德和現(xiàn)實主義不會為自我成為真正的“我”提供實質的養(yǎng)分,反而“被誘惑和劫持的”風險有可能增加。 許多人在現(xiàn)實中沒有體驗到充分的共鳴和反應,就如他們還是個孩子時在生命早期體驗到的:就像永存于自我中的憤怒永遠在找尋一個開放的、反應性的環(huán)境,這與人要尋找新鮮的空氣吸入鮮活的肺中是一樣的。與人類環(huán)境的割裂會被人們體驗為對自我的威脅。 03 呼吸到情感氧氣會帶給我們什么? 《怦然心動》影片結尾,小男孩想到了那棵女孩心愛的被砍掉的梧桐樹,于是,他在女孩子的院子里,種下了一棵小梧桐樹,這一舉動,女孩子笑著接受了,于是在滿院陽光的日子里,他們一起種下了那棵樹,并且開始面對面的交談,原來那么多年,他們都不曾認真的談過話,那一刻的相互理解、看到和認可,讓兩個生命開始貼近真實與活力,甚至有深深的共鳴感和融合。 呼吸到情感氧氣,也就是自體心理中說的尋找的好的自體客體,我們可以感受到自己作為“人”的真實,可以與我們的內在體驗保持接觸,包括我們的人道、我們的溫暖、我們的基本的內聚性,還有從我們生命本質生發(fā)的內心喜悅和歡樂。 用自體心理學專業(yè)的語言來概括就是:我們的自體會增強,更強的自我凝聚性和統(tǒng)整性、更大的自體-連續(xù)感以及活力的提升,也隨之增加自我控制感和提高自尊,感覺更有活力、更能掌控生活,自我感覺更真實的好! 劉 明 二級心理咨詢師 催眠咨詢師 自體心理學取向咨詢師 北明心理發(fā)展中心負責人 相關文章: 近期開課 生命之舞身心靈成長工作坊 導師:陽光 主辦方:北京北明心理發(fā)展中心 心?回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