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蘭花令·擬古決絕詞》 清 納蘭性德 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fēng)悲畫扇? 等閑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 驪山語罷清宵半,夜雨霖鈴終不怨。 何如薄幸錦衣郎,比翼連枝當(dāng)日愿。 【韻譯】 與意中人相處應(yīng)當(dāng)總像剛剛相識的時候,是那樣地甜蜜,那樣地溫馨,那樣地深情和快樂。 但你我本應(yīng)當(dāng)相親相愛,卻為何成了今日的相離相棄?如今輕易地變了心,你卻反而說情人間就是容易變心的。 我與你就像唐明皇與楊玉環(huán)那樣,在長生殿起過生死不相離的誓言,卻又最終作決絕之別,即使如此,也不生怨。 但你又怎比得上當(dāng)年的唐明皇呢,他總還是與楊玉環(huán)有過比翼鳥、連理枝的誓愿。 【作者簡介】 納蘭性德(1655-1685),清代詞人。字容若,號楞伽山人,大學(xué)士明珠長子。出生于滿州正黃旗。原名成德,因避皇太子之諱,改名性德。 自幼天資聰穎,18歲考中舉人。公元1676年中進士,授乾清門三等侍衛(wèi),后循遷至一等。隨扈出巡南北,并曾出使梭龍(黑龍江流域)考察沙俄侵?jǐn)_東北情況。 詩文均很出色,尤以詞作杰出,著稱于世。曾把自己的詞作編選成集,名為《側(cè)帽集》,后更名為《飲水詞》,后人將兩部詞集增遺補缺,共342首,編輯為《納蘭詞》。 流傳至今的《木蘭花令·擬古決絕詞》——“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fēng)悲畫扇?等閑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富于意境,是其眾多代表作之一。 【引用典故】 木蘭花令,原為唐教坊曲,后用作詞牌。最初可見《花間集》中韋莊詞。 古詩中的《決絕詞》,是以女子的口吻控訴薄情郎,從而表示與之決絕。 這首詞中有兩個典故: 「秋風(fēng)悲畫扇」:借用漢朝班婕妤的故事。班婕妤曾是漢成帝的妃子,卻遭到趙飛燕的妒忌、殘害而被打入冷宮。 南北朝的劉孝焯曾經(jīng)寫過《班婕妤怨》:「妾身似秋扇」,于是就用秋扇比喻被遺棄的女子。 「驪山」、「夜雨霖鈴」、「比翼連枝」:均源自唐明皇與楊貴妃的故事,白居易的《長恨歌》更使這一愛情故事傳頌千古。 【作品背景】 這首《木蘭花令》常被我們當(dāng)做愛情詩來讀,其實在道光十二年結(jié)鐵網(wǎng)齋刻本《納蘭詞》里看到詞牌下邊還有這樣一個詞題:“擬古決絕詞,柬友”,也就是說,這首詞是模仿古樂府的決絕詞,寫給一位朋友的。 現(xiàn)在一般認(rèn)為這個朋友就是指容若公子的知己,當(dāng)時另一位詩詞大家顧貞觀。 【名家評論】 于在春《清詞百首》:“題目寫明:模仿古代的《決絕詞》,那是女方恨男方薄情,斷絕關(guān)系的堅決表態(tài)。這里用漢成帝女官班婕妤和唐玄宗妃子楊玉環(huán)的典故來擬寫古詞。雖說意在“決絕”,還是一腔怨情,這就更加深婉動人。” 盛冬鈴《納蘭性德詞選》:“決絕意謂決裂,指男女情變,斷絕關(guān)系。 唐元稹曾用樂府歌行體,摹擬一女子的口吻,作《古決絕詞》。容若此作題為‘?dāng)M古決絕詞柬友’,也以女子的聲口出之。其意是用男女間的愛情為喻,說明交友之道也應(yīng)該始終如一,生死不渝?!?br> 【文學(xué)賞析】 詞題說這是一首擬古之作,其所擬之《決絕詞》本是古詩中的一種,是以女子的口吻控訴男子的薄情,從而表態(tài)與之決絕。 如古辭《白頭吟》、唐元稹《古決絕詞三首》等。納蘭性德的這首擬作是借用漢唐典故而抒發(fā)“閨怨”之情。 這首詞以一個女子的口吻,抒寫了被丈夫拋棄的幽怨之情。詞情哀怨凄婉,屈曲纏綿。 “秋風(fēng)悲畫扇”即是悲嘆自己遭棄的命運,“驪山”之語暗指原來濃情蜜意的時刻,“淚雨零鈴”寫像唐玄宗和楊貴妃那樣的親密愛人也最終腸斷馬嵬坡,“比翼連枝”出自《長恨歌》詩句,寫曾經(jīng)的愛情誓言已成為遙遠的過去。 而這“閨怨”的背后,似乎更有著深層的痛楚,“閨怨”只是一種假托。 故有人認(rèn)為此篇別有隱情,詞人是用男女間的愛情為喻,說明與朋友也應(yīng)該始終如一,生死不渝。 文學(xué)愛好者天地 精品公眾號 強烈推薦 ﹀ ﹀ ﹀ 【論語】中國最大的論語愛好者社區(qū),論語之美,你我共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