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一】、 在評判詩歌時,我們有時會用上“崇高”這個詞,什么是崇高呢?崇高是人的本質力量在經(jīng)過巨大的異己力量壓抑、排斥、震憾之后,最終通過人生實踐而得到的全面高揚和完整體現(xiàn),是在真善美與假丑惡的對立沖突中重建起來的具有肯定性價值內涵的審美形態(tài)。
在崇高形態(tài)中,人不僅超越了對象,也超越了人自身。崇高不僅表現(xiàn)為一種思想,更具體化為一種特殊的行動,是偉大心靈與壯烈行為、自然滄桑與社會動蕩、現(xiàn)實挫折與理想追求的獨特結合;在人的社會實踐中,大到社會制度的變革動蕩,小到個人抱負的努力實現(xiàn),由于遭受巨大挫折而堅強不屈所鑄成的富有魅力的偉大人格,這就是崇高的人生境界,
而詩歌的崇高就在于很好地表達這種境界,表達的風格具有偉大的思想、強烈深厚的熱情、符合修辭的藻飾、高尚的措辭和把這四者聯(lián)系為一個有機整體的莊嚴宏偉的結構,以力量、氣派、速度、深度和強度像迅雷疾電一樣燃燒一切、粉碎一切,這就是崇高詩歌的最高境界。
【四十二】、 在評判詩歌時,我們還會說到優(yōu)美,優(yōu)美是理性內容與感性形式、理想與現(xiàn)實、個體與社會及自然、自由與自在、主觀的合目的性與客觀的合規(guī)律性的和諧統(tǒng)一。它可以喚起人的圓滿輕松的審美愉悅,是人的本質力量得到完整實現(xiàn)的狀態(tài),是理想人生境界與人生實踐完滿統(tǒng)一的現(xiàn)實呈現(xiàn),它具有對稱、均衡、圓潤、柔和、比例諧調的特點,與之相適應的是生理的快感、情感的松弛快適、心靈的共鳴,并且激發(fā)人們產生對于人生美好事物的豐富聯(lián)想。
對于詩歌來說,優(yōu)美是詩歌語言、形式與內涵高度和諧的、能夠引起讀者閱讀后的無限愉悅的境界,和諧統(tǒng)一而又出奇出新地把真善美溶入其中是它的最高境界。當然,美的事物還要體現(xiàn)人類的良知,也要合乎人類的理性。
【四十三】、 詩歌不僅僅只表現(xiàn)美和崇高,如果這樣,它就不是一門完滿的藝術了。詩歌也常常向人們呈現(xiàn)丑和荒誕,下面我們分開說明,先說丑。丑是一種“無秩序”和“不勻稱”,是一種過度,是病態(tài),是畸形,是殘缺,是美的對立,也與美相互依存。丑的東西,如果通過詩歌的藝術化處理,往往也會變成美,而且比原本就美的事物更加的真實,更有震憾力。因為它在藝術呈現(xiàn)的時候就已經(jīng)消除(美化)了丑的實際,所以這時的丑已經(jīng)不再是原始的丑了,這種解釋在艾略特的《荒原》、蘭波的《地獄一季》、波德萊爾的《惡之花》等作品中都得到過很好的驗證。
當然,人生是一個去偽存真、棄惡揚善、褒美貶丑的過程,所以揭露丑的目的,也是為了對丑進行鞭撻、批判和摒棄,是對自我的一種反省。況且,人生如果沒有丑,就體現(xiàn)不出美的價值;世界如果沒有丑,就不是完整的世界;詩歌如果沒有丑,就不是具有現(xiàn)實意義的藝術了,因為丑跟美一樣,也是無處不在的,所以“審丑”的詩歌,也顯得更加可貴了。
【四十四】、 荒誕是一種異化、虛假、夸張、錯位和矛盾,它是社會、自然與人三者之間矛盾的必然產物,無論在歷史上還是在現(xiàn)實中,人類追求真善美、鞭撻假惡丑的結果并不一定真正能夠達到真理顯現(xiàn)的效果,有時反而因為認識和行動的盲目性,導致真假不辨、善惡不分、美丑顛倒,于是便產生了荒誕。它可以是一種現(xiàn)實的際遇,也可以僅僅是一種特殊的感受(即荒誕感)。
詩歌中的荒誕與丑一樣,也是詩人通過藝術手段來揭露、反抗、批判不正?,F(xiàn)象的一種表現(xiàn)手法和精神狀態(tài),目的都是為了建構美的價值,而荒誕特有的戲劇性效果往往更能震撼讀者的心,以達到詩人的最終目的。
【四十五】、 總之,詩歌是詩人人格精神的體現(xiàn),是現(xiàn)實生活的觀照物,要先有真善美的人生和生活、人格,才有真善美的詩歌,初學寫詩的人,要多在自我人格的修煉上下功夫,這就是我一直強調的“要作詩,先為人”,人如果都做不好,就算能夠寫出再好的詩歌,也是沒意義的。更何況,如果沒有高尚的人格,是萬萬寫不出高境界的詩歌的。
qfupng/鈴歌編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