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黑丝制服一区视频播放|日韩欧美人妻丝袜视频在线观看|九九影院一级蜜桃|亚洲中文在线导航|青草草视频在线观看|婷婷五月色伊人网站|日本一区二区在线|国产AV一二三四区毛片|正在播放久草视频|亚洲色图精品一区

分享

陳忻博士: 哄也沒用,打也沒用,孩子「鬧脾氣」時你究竟該怎么辦?|公開課

 長沙7喜 2016-05-17

曉曉說:聽了前晚陳忻博士講座的群友所說:「盡是干貨,得自帶開水沖泡才能消化?!故前。P(guān)于如何幫助孩子學(xué)會調(diào)整情緒,陳老師講得非常全面。整個講座將分成兩部分發(fā)給大家,請慢慢學(xué)習、細細應(yīng)用哈。今天是講座正文,明天會推出講座問答?

------


講者 陳忻,美國康涅狄格大學(xué)心理學(xué)博士,美國兒童發(fā)展研究協(xié)會會員,兩個孩子的媽媽,愛貝睿家長教練。新浪微博 @陳忻-兒童心理。
文章中黑色字兒是講者說的?


主持人 六月,愛貝睿育兒項目聯(lián)合創(chuàng)始人,波士頓大學(xué)的早期教育項目畢業(yè)的教育碩士,也是個愛玩的兒童教育工作者。
文章中藍色字兒是主持人說的?


今天我們的講課主題是幫助嬰幼兒學(xué)會調(diào)整情緒。


對嬰幼兒情緒的重視,幫助嬰幼兒學(xué)會情緒的自我調(diào)整,在幼兒教育里是一個很大的主題。我經(jīng)常收到信件,父母問的各種各樣的問題很多都是有關(guān)這個主題。


當孩子有情緒,發(fā)脾氣的時候,很多父母不知道怎么辦。好好講道理,但是勸不了;來硬的話又壓不??;甚至有父母說打罵都制不住。怎么辦?


父母常犯的錯,你中招了沒?


我特別想說我們養(yǎng)育孩子的時候會經(jīng)歷各種各樣的情緒。這都很正常。這就是我們的生活,對不對?當寶寶開心的時候,我們很享受;然而,當寶寶不高興,憤怒或沮喪的時候,我們往往不知道該怎么辦。


上次魏坤林老師借著電影inside out,已經(jīng)講過為什么各種情緒對我們的生存,我們的成長都是有用的,這里不再贅述。(魏坤琳博士: 你知道嗎?孩子需要快樂,也需要悲傷!


為什么很多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開開心心,不愿意讓孩子經(jīng)歷消極情緒。并且在他們經(jīng)歷消極情緒的時候,往往覺得手足無措呢?因為很多父母對消極情緒存在著一些誤區(qū)。

誤區(qū)一:認為孩子消極情緒的表達就是他的壞性格


有的父母在孩子表達消極情緒的時候,認為這些行為體現(xiàn)了他們的壞性格,很多家長描述自己的孩子說,我的寶寶三歲了,他脾氣很急,或者他就是壞脾氣。他們認為孩子消極情緒的表達就是壞性格,如果不制止,將會越來越導(dǎo)致孩子的壞性格。


誤區(qū)二:認為孩子消極情緒的表達是做父母的失敗


當孩子表達消極情緒的時候,很多父母覺得是自己的失敗。講個真實的案例,有個媽媽跟我說,因為孩子經(jīng)??摁[,她們夫妻都吵架了,她老公說,你看這個孩子有這個問題那個問題,孩子都是問題,是不是你看的育兒書不對?是不是你的育兒方法有問題? 她覺得做父母很失敗。


誤區(qū)三:認為孩子消極情緒的表達是對自己的挑戰(zhàn)


很多父母認為孩子消極情緒的表達是對自己的挑戰(zhàn)。很多媽媽都這么說,我家這孩子才兩歲多/三歲多就知道和我作對啦!故意怎樣怎樣......其實很多時候只是孩子像表達消極情緒,并不是有意針對父母,挑戰(zhàn)父母。


誤區(qū)四:希望我的孩子幸福快樂,時時刻刻都快樂


很多父母說我希望我的孩子幸福快樂,時時刻刻都快樂......其實我很理解這樣的心情,我自己也是兩個孩子的媽媽,我說一下,我有兩個男孩子:一個剛8歲,一個9歲半。我們希望把最好的給孩子,希望孩子每時每刻都快樂幸福,父母之心都這樣。


問題是,我們怎么保證孩子時時刻刻快樂?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他不可避免地會遭遇到一些情形。比如他在學(xué)校里,老師批評他了,或者和同學(xué)鬧小矛盾了,這些都有可能讓他不開心。我們無法保證讓他們時時刻刻快樂。


我引用吉諾特博士(Dr. Ginott) 的一段話。他是一位非常受人尊敬的心理學(xué)家,他的書《孩子,把你的手給我》 (between parent and child)在國內(nèi)有引進。他在給父母做講座時說:


孩子的歡笑和淚水同等重要,情緒使人的品格高尚,人類之所以是人類,就是因為我們體驗著各種情緒,我們體驗越深刻就越成為人類。作為父母,我們當然不必刻意地讓孩子不快樂,而是在孩子不快樂的時候,我們要怎么引導(dǎo)這個事情,讓這個事情成為孩子成長解決問題的機會。



六月:陳忻老師的講解非常清晰呀!四個誤區(qū),有的是對孩子個性和行為的誤解(壞性格、故意挑戰(zhàn)父母),有的會是父母對自己的苛責或者是錯誤歸因(比如孩子的壞情緒是自己的問題),有的是對真實情緒體驗的接納度需要提升…… 大家也許能從中發(fā)現(xiàn)自己踩過的坑。


關(guān)心孩子的情緒,順利解決行為問題

兒童的認知還有他的行為都仍然在發(fā)展中,什么樣的年齡做什么樣的事情。我們對孩子的要求和期望要現(xiàn)實。他們對情緒的認知、情緒的表達、還有情緒的調(diào)整,還是初級階段。


他們往往用行為把情緒表達出來。比如說大喊大叫哭鬧,摔東西,很直接。我們要注意去觀察孩子,爭取正確判斷孩子的情緒,而不是先指責孩子的行為。


如果我們只看到他們的行為,忽略行為背后的情緒,然后急于矯正行為,一方面讓他失去認識自己情緒的一個機會;另一方面由于父母的指責,他也許會更用更激烈地表達情緒,或者另一個可能,會覺得這樣的情緒是不合適的,不能認識和接納自己的情緒,還談得上調(diào)整自己的情緒嗎?


關(guān)心孩子的情緒,幫助他們認識自己的情緒,想辦法調(diào)整自己的情緒,通過和孩子在情感上的連接,往往他們能變得通情達理,比較容易合作,也減少很多不必要的行為問題。


六月:是的,當我們?yōu)楹⒆拥那榫w表現(xiàn)所困擾時,一定要考慮到孩子的年齡和發(fā)展階段。而關(guān)注孩子的情緒、給他們在表達和調(diào)整方法上予以引導(dǎo),就正是我們幫助孩子建構(gòu)對情緒的認知和表達、提高孩子情緒管理能力的過程。


兒童發(fā)展被認為是三方面進程互相交織,共同發(fā)展的過程:生理,認知,及社會化和情緒的發(fā)展。情緒發(fā)展是兒童發(fā)展非常重要的一個領(lǐng)域,其中兒童對情緒的理解和自我調(diào)節(jié)能力一直備受重視。


六月:這種對情緒的管理能力,心理學(xué)上常常用「情緒力」這個詞來表述,是吧?


情緒力(emotional competence)是指一個人能夠認識和表達自己的感受,調(diào)節(jié)消極的情緒,識別和恰當?shù)鼗貞?yīng)別人的情緒,能夠理解內(nèi)心的感受不一定要表現(xiàn)出來,比如你和好朋友意見不一樣,你不一定要馬上跳起來,而是想辦法說出自己的想法,等等。


為什么情緒力這么重要?對于幼兒或者學(xué)齡兒童來說,情緒力一方面反映在,兒童理解自己的情緒,并且能夠辨別他人的情緒,并得體地應(yīng)對他人的情緒。這些有助于他們和小朋友交往。


情緒力另一方面反映在,兒童對自我情緒的調(diào)節(jié)能力。兒童需要能夠使用一些策略來調(diào)節(jié)自己的情緒,使自己的情緒狀態(tài)在一個比較舒適的范圍內(nèi),這叫情緒自我調(diào)節(jié)能力,也和自控力有關(guān)。


比方說,萬圣節(jié)下午下雨,晚上不知道能不能出去要糖。有的孩子就很生氣,哭鬧起來;有的孩子安慰自己說,叫媽媽帶我們?nèi)ド虉鲆蔷筒粫?span>雨。情緒調(diào)節(jié)能力良好的孩子,往往自控力也比較好。


良好的自控力往往使他們在學(xué)習時能夠有目的地集中注意力。大量的研究表明,兒童的情緒力對于成功的同伴關(guān)系和全面的心理健康非常重要。對于學(xué)齡兒童來說,情緒力和自尊,同情心,親社會行為,合作和領(lǐng)導(dǎo)力等都有正相關(guān)。


幼兒雖然自控力還不強,但是因為前額葉的發(fā)展,他們已經(jīng)具備一些自我調(diào)整的能力,所以父母完全有可能在生活中慢慢培養(yǎng)他們的情緒調(diào)整能力。


怎么幫助孩子學(xué)習情緒調(diào)整?


父母大致可以做這些事情:

  • 首先要幫助孩子認識情緒,認同確認他們的情緒,平復(fù)他們的心情;

  • 然后有一些表達情緒的規(guī)則,幫助他們合適地表達自己的情緒;

  • 最后引導(dǎo)孩子去思考,想辦法解決問題。


每一步我都會詳細地講解。但是我想指出來的是,養(yǎng)孩子不是做實驗,不是說書上12345都寫好了,按這個步驟來做。有時候當孩子哇一下子崩潰了,作為父母要對這個情形很快做判斷,做反應(yīng),這個時候,你不一定要遵從這些步驟,你可以把這個步驟打亂。


父母第一需要有觀察能力,第二整合能力非常重要,整合起來才能靈活運用。

幫助孩子認識情緒


父母要幫助孩子定義情緒,比如說,「你臉紅,揮拳頭,你是生氣了」。幫助小朋友慢慢了解自己這種情緒是生氣,慢慢幫助孩子學(xué)習用語言表達情緒,或者用合適的行為來表達。


除了在生活中經(jīng)常和他們定義情緒,給情緒貼標簽。我們還可以和他們看一些介紹情緒的繪本。


小朋友是直觀的學(xué)習,看繪本的時候會認識到,哦,遇到這個情況,是這個情緒,你看這個圖上的小朋友是這樣的表情啊,他原來是說這樣的話啊,他后來情緒好了,他原來生氣,現(xiàn)在不生氣了,這之間發(fā)生了什么,他是怎么排解掉的,等等,孩子可以通過這樣的方式學(xué)習和認識情緒。


大一點的孩子,三歲以后,孩子可以使用語言了。我們可以逐步鼓勵孩子用自己的語言去描述自己的感受。當孩子感受到某種情緒的時候,他的感受可能是模糊的。不確定的東西讓人覺得很難控制,無法處理。我們成人也是如此。


當我們幫助他/她用語言描述的時候,他/她會明白,原來這個感受是有定義的。這樣他/她知道情緒是有邊界的,就能減少不確定感,覺得是可能控制的,處理的,是生活的一部分。


用語言去表述情緒,可以比較快地幫助孩子從不安的狀況中恢復(fù)平靜。


我的孩子三到五歲時,我們準備了一個本子,讓孩子把當天印象深刻的開心的或不開心的事情,記錄下來,可以我寫,也可以他們寫,可以寫,也可以畫。


我們回顧「發(fā)生了什么事情,當時你的感受是怎樣的?這是怎樣的情緒呢?后來你感覺好點了嗎?為什么?或者我們是怎么做的?」我們只是記錄,對孩子的情緒和感受不做評判。


剛開始學(xué)游泳的時候,大寶不敢把頭放到水里,看到弟弟把頭放到水里還很不高興。


回家我們就寫日記,引導(dǎo)他說出自己的感受,有點害怕,有點受挫折,看到弟弟會了可能還有點羨慕和嫉妒。


我只鼓勵他說出感受,但是我并不評論這樣的感受不對或者你不應(yīng)該這么覺得。


大寶說出來以后我能感覺他的心情好多了,然后我講自己小時候的事:「是啊,媽媽能理解,媽媽小時候剛開始學(xué)游泳的時候,也很害怕呢。還有哦,媽媽小時候?qū)W騎車,學(xué)了很久還不會,很受挫折,都哭啦。后來練習啊練習,終于學(xué)會了?!?/span>


當他終于突破地把頭放水里后,我們也寫日記,他當然是覺得高興,激動和受鼓舞。


所以說積極情緒,消極情緒都要讓他們?nèi)ンw驗,去感受,用合適的方式去表達出來。經(jīng)歷了這些過程,以后的日子里,如果碰到類似的情景,我們會回顧成功的經(jīng)驗,對他們的幫助很大。


因為他們了解自己的情緒,也知道有了這些情緒并不糟糕,因為這些情緒不會一直持續(xù)下去,而是可以改變的,關(guān)鍵是怎么對待這些情緒。引導(dǎo)他們的思路從消極情緒轉(zhuǎn)移到怎么解決問題這個積極思考的過程,對孩子的成長尤其重要。


六月:感覺就這么攢了一本自己的成功案例集,滿滿都是成就感。剛剛您也提到要「認同孩子的情緒」。這個看上去簡單的詞,做起來其實也經(jīng)常讓人很迷惑。「認同」和「接納」一樣嗎?

認同孩子的情緒


認同 (validate) 跟接納(accept)還是有不一樣的。認同孩子,一方面理解他們的情緒,另一方面,讓他們明白我的情緒在這種特定的情形下是合理的。


大部分人在類似的情境下可能都會有這樣的情緒體驗。當我們?nèi)ダ斫夂⒆忧榫w,往往會平復(fù)他們的情緒,他們不會再為同一個問題困擾。讓孩子意識到他的情緒是合理的,這很重要。


小寶四歲多的時候,我有一次去幼兒園接他,老師把我叫到一邊,講述發(fā)生的事情:


她說中午睡覺起來,小寶突然哭了。老師非常好,先接納他的情緒,把他抱住,拍著他的背,說出他的情緒:「小寶,你很不高興啊?!剐毧蘖艘粫约壕驼f了:「我想媽媽了?!?/span>


老師如釋重負地說:「哦,你原來是想媽媽啦,那你可以早點告訴我。前幾年,老師的爸爸去世了,老師想爸爸的時候也會哭啊。但是,你猜怎樣,我哭過之后,心情就好多了?!?/span>


小寶說:「是的,我哭過以后,現(xiàn)在感覺也好多了。」然后他就去玩了,整個下午這個問題再也沒困擾過他。老師自己也跟我說,很神奇,她說,孩子好像只是想讓他的情緒得到你的認可,和理解,然后他就沒事了,就去玩了。


為什么我們要認同孩子的情緒?因為如果你不認同他的情緒,他可能覺得他不應(yīng)該因為想媽媽而不高興,由之產(chǎn)生內(nèi)疚感,想媽媽傷心再加上內(nèi)疚,兩種情緒交織在一起,就很難安慰。他聽到老師一個大人想爸爸會哭,那很正常,他會接受自己的情緒,很容易這個問題就解決了。


剛才我們講了對孩子情緒的認同,要讓孩子意識到他的情緒是合理的。我們對他們的情緒進行確認,才能讓孩子學(xué)會了解自己的情緒。

恰當表達情緒


我們認同和確認 (validate) 孩子的情緒,能讓孩子明白一件事:不管你正體驗著積極情緒還是消極情緒,我都能理解,我認同你的感受。


但是,怎么發(fā)泄和表達這種情緒呢?情緒沒有好壞之分,不過表達情緒的行為卻有好壞之分。


我們有3個原則:

  • 不傷害他人,

  • 不傷害自己,

  • 不損壞財物。


然后想想,你怎么表達情緒比較合適。研究認為,情緒表達是后天學(xué)習到的,適當?shù)卣{(diào)節(jié)和疏導(dǎo)情緒更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


對幼兒來說,他們需要學(xué)習行為的界限,怎么表達情緒是恰當?shù)?。如果不能學(xué)會恰當?shù)谋磉_情緒,就不能很好地學(xué)會管理情緒,更有可能會產(chǎn)生各種行為問題。


無條件接納不是什么都接納,而是,無條件接納你的感受,有規(guī)則接受你的行為。


小朋友往往在生氣或者遭受挫折的時候發(fā)脾氣,推別的小朋友,扔玩具等等,如果理解這些情緒的同時容忍這些行為,孩子會認為這樣表達情緒,宣泄情緒是對的,他不能學(xué)會控制情緒,而且在類似的情況下會繼續(xù)使用這些不恰當?shù)姆绞健?/p>


所以父母必須要讓孩子明白:我理解你此刻的感受,可是,你打人、扔玩具是不對的。打人傷害了別人,扔玩具會破壞東西。


父母可以讓孩子想一想,什么樣的發(fā)泄方式既不傷害別人,也不傷害自己,也不破壞東西??梢杂谜Z言講出來,可以畫畫,可以想像自己的頭上在冒煙,小朋友會想出很多有創(chuàng)意的辦法來。


六月:所以接納情緒不等于接納行為,這兩者有區(qū)分。我記得也是吉諾特的一個信念。


「盡管并不是所有的行為都可以被接受,但孩子的感受和愿望卻是完全可以被接受的。因此,父母應(yīng)該對行為劃定界限而對情緒和愿望則全部包容。」


美國幼兒園很重視孩子的感受以及教他們怎么恰當?shù)厍榫w表達。學(xué)步兒班級(2歲-3歲之間)墻上貼了各種表情的圖片,以及怎么表達的圖片。比如生氣的時候要怎么讓自己平靜下來,深呼吸,把手放在肚子上等等。


六月:國內(nèi)的話,正面管教有張表情圖,也是很實用的。


到了一二年級,他們繼續(xù)接受這方面的訓(xùn)練。老師會結(jié)合一些故事,讓孩子們寫和畫出什么時候,你有這種情緒?為什么你有這種情緒?后來是怎么好起來的?他們還有專門的行為指導(dǎo)課,老師使用木偶劇來傳遞什么樣的行為是合適的。


我貼一張大寶不到6歲時,寫的一個課堂作業(yè)。


六月:求詳解,我看故事中是有理有據(jù)的。
這個作業(yè)是萬圣節(jié)前后,老師講一個繪本,一個南瓜squash(長形的)長得不象pumkin(圓的),到處被pumpkin取笑,很難過,后來發(fā)現(xiàn),原來自己是個正常的squash,就高高興興跟著squash的隊伍走了。


老師讓他們也寫一個自己的故事,自己什么時候覺得squashed,后來又是怎么心情變好的。大寶就寫了一個故事。


六月:所以用squash來指代自己 ,這個練習也是很有創(chuàng)意呢。感覺5歲大寶已經(jīng)能把自己的情感表達得比較清晰了。


剛剛陳忻老師詳細的說明了幫助孩子表達情緒的方法。您也提到,最后還要啟發(fā)孩子去思考和解決問題。這點為什么會對孩子情緒力的提升有幫助呢?

啟發(fā)思考,解決問題。


很多時候只要我們對孩子的情緒表示理解和認同,他們就能平靜下來。但也有些時候,僅僅進行情緒認同還不夠。我們需要啟發(fā)孩子思考,嘗試解決問題來疏導(dǎo)孩子的情緒。


孩子心愛的玩具壞了,哭鬧不已。有些父母會不耐煩,一個玩具有什么了不起的,別哭了,再去買一個。


可是家長也許不理解孩子的心情,他對玩具是有感情的,你買一個新的并不能代替他對舊的那個的感情。


這個時候我們要理解他:玩具壞了你很傷心,來,到媽媽這里哭一會兒,我們想想辦法接下來怎么辦。孩子的感受得到父母的認同,就會慢慢平靜下來。然后我們可以說:這個玩具這個部分壞了,說不定還能玩呢。


也許孩子會自己找到辦法:對啊,這個功能壞了也沒關(guān)系。我可以玩其他的功能?;蛘?,我可以當別的東西來用?;蛘撸尠职挚聪?,能不能一起修好。當他開始思考的時候,他的情緒就已經(jīng)被排解出去了。


特別要注意避免的問題:很多父母有一個共同的疑問:我有時候認同孩子的情緒,反而孩子更委屈了,沒玩沒了地鬧啊,怎么辦?認同情緒這個辦法沒有用啊。


我們認同孩子的情緒,是幫助他們了解自己的情緒,慢慢冷靜下來。如果你的認同不能讓他冷靜,那就要想一想,你的認同是不是恰當。


有個孩子最喜歡粉紅色,游戲結(jié)束,老師發(fā)小玩具,只有一個粉紅色,沒有發(fā)到她。她就很不高興,發(fā)脾氣。


爸爸嘗試去共情,說「老師沒有辦法給你最喜歡的顏色,所以,你很不高興,我很理解你?!?他認為他這樣做是認同情緒,結(jié)果孩子更加不依不饒,鬧得更兇了。


其實這個爸爸在認同情緒的時候,不知不覺地代替孩子歸因了:因為老師沒有給你,所以你不高興。


孩子本來可能只是因為她喜歡粉紅色,別的孩子拿到粉紅色了,她沒有,所以很不高興,并沒有想到是老師沒有給她。


爸爸這么一找原因,她就覺得更加有哭鬧的依據(jù)了「誰讓老師不給我粉紅色?她不給我,我就要很生氣,我就有權(quán)利生氣?!谷缓缶驮紧[越厲害,無法平復(fù)心情。


這是我們特別需要注意的一個問題:表示認同情緒的時候,不要以大人的方式去替孩子歸因。


如果換一個方式說,「寶寶,你喜歡粉紅色,這次你沒有得到,很不開心呢。」我們只需要純粹地對她的情緒表示理解就可以了。


六月:客觀、簡單,反而效果最好,不過好多時候也好難。


父母可以啟動孩子去思考,「寶寶,我知道你這次沒有得到粉紅色的玩具很不開心。不過你想想,你們班級有這么多人,樂樂、笑笑也喜歡粉紅色,他們也沒有得到粉紅色,他們會怎么想呢」?


孩子也許想:我沒有得到,會這么不開心,那別人也一樣啊。那就輪流吧,今天給樂樂,明天給笑笑,后天就是我啦。


所以父母可以給她機會和時間,讓她思考是否還有別的辦法,當孩子開始思考怎么解決問題的時候,她的情緒已經(jīng)平復(fù)下來了。不要小瞧孩子,有時候他們會有出成人意料的解決方案。


還有時候,讓孩子改變看法來疏導(dǎo)自己的情緒,給他多種選擇,他就不會鉆牛角尖了。


大寶三歲的時候剛學(xué)會騎三輪車,幼兒園有四輛三輪車,他最喜歡紅色的那輛。每次戶外活動,他一定要紅色的那輛,如果別的小朋友先騎走了,他就哭啊,鬧啊。


老師說「你很喜歡三輪車,三輪車很好玩?!拐J同他的感受,讓他平靜下來。


「三輪車好玩,你看那個滑梯也很好玩,不相信你可以去試試看?!购⒆泳腿ピ囋嚮?。


他喜歡騎三輪車,并不代表滑滑梯不快樂。經(jīng)過幾個星期老師堅持提醒,大寶已經(jīng)不再有拿不到三輪車就哭鬧的現(xiàn)象了。


先去認同他的情緒,照顧他的感受,然后幫他解決問題,讓孩子覺得,我沒有拿到車也沒關(guān)系,我還有別的選擇。


想象一下,如果老師不關(guān)心情緒,只糾正行為。拿不到紅色三輪車就哭鬧,行為問題,去面壁5分鐘。這樣的方式導(dǎo)致的最終結(jié)果會截然不同。


六月:對,我在帶班的時候也發(fā)現(xiàn),對孩子情緒的認可和引導(dǎo),很可能不會當下馬上生效。但是如果堅持去做的話,一段時間之后就能看見效果,就是孩子變得越來越好交流。有時候有的孩子看見別的孩子情緒不太好,還會給建議呢。

面對孩子時,整合信息,靈活運用


我們面對的是一個活生生的孩子,所以當你想進行情緒引導(dǎo)的時候,不要拘泥。我們需要根據(jù)自己孩子的特點,個性,喜好,興趣等等,把一些技巧重新整合,靈活運用。


大寶上滑冰課,升級評估的時候,因為動作做得太快,有些細節(jié)比較毛糙,教練說,下次再評估一次,把動作稍微放慢就好了。


大寶就覺得很郁悶,升級沒通過啊,他在回家的車上哭了一路。爸爸都勸不住他?;氐郊宜プ约旱姆块g一心一意地哭呢。


怎么辦呢?按照教科書,就是認同他的情緒嘛。我說,大寶啊,媽媽很理解你現(xiàn)在很難過。

好嘛,人家哭得更痛快淋漓了。我說:媽媽想和你談?wù)?,你想談?wù)剢幔?br>
他拿被子蒙著頭哇哇哭,那個傷心啊,我覺得他完全沉浸在他的情緒里,那我跟他說也沒用,因為他根本聽不進去,也無法和我對話。我想那就讓他哭一會兒也沒什么。

我說:如果你要哭,你就哭一陣子,媽媽先下去吃飯,等下來找你。他又不讓我走,他邊哭邊喘說:我想讓你在我房間。我說:你讓我在這里,你覺得我能干什么呢?他說:我~想~讓~你~幫助~我~~~

六月:這時候大寶幾歲呢?會求助感覺之前應(yīng)該也是鋪墊了很久了,至少意識到自己在被情緒強烈影響的狀態(tài)中。


他那個時候大概6歲多吧?他會求助大概因為之前寫情感日記,還有他對情緒的了解,還有我和他互動的模式已經(jīng)形成。媽媽一般都會幫他。開始的時候他們不太能夠自我調(diào)整,知道求助說明已經(jīng)明白情緒是可以調(diào)整的。


最開始,嬰兒需要父母去安慰他們,我們叫soothing,慢慢才有自控能力。所以父母需要有預(yù)見,這是一個需要花好幾年時間的事情。


其實我這個時候一點也沒有不耐煩,也不生氣,我很同情他。這么小的孩子,情緒上來了,不是我說一句,哦,我理解你啊,他就能冷靜下來了。其實他自己也很想冷靜,這不是控制不了嘛。


我說:爸爸剛才跟我說了,你就是太快,如果你慢一點......


我還沒說完,他就打斷我:可是~~~我就是~~~沒法控制~~我~~慢不下來啊~~~


我靈機一動,本來想等他冷靜下來,才讓他自己想辦法怎么解決問題。根據(jù)當時的情況,我決定立刻單刀直入,幫助他解決問題。


我坐他旁邊,用很興奮的口氣說:嘿,你猜我想到了什么?我想到怎么幫助你了!我給你一個能讓你慢下來的橡皮筋。


他馬上把頭伸出被子,問:是魔法皮筋嗎?

我暗喜:有門兒啊。這么快就跟我對上話了。


我說:恩,如果你覺得它是魔法皮筋,它就是魔法皮筋。媽媽把它套在你手腕上,你滑冰的時候,這個橡皮筋會提醒你:慢~一點!慢~一點。


他不哭了,說:媽媽,我要把橡皮筋套在這個手腕上。它會傳遞信息嗎?


我說:行啊,隨便你喜歡哪個手。它當然會傳遞信息了,它把信息從你的手腕傳遞到你的大腦,然后你猜會怎么樣?


他摸著頭說:然后我的大腦會告訴我的身體,我的手和腳,讓它們慢下來。

對啦~我高興地說:這個橡皮筋就這樣提醒你,這樣就幫助你解決了問題,對不對?。?/span>


我發(fā)現(xiàn),只要孩子的思路轉(zhuǎn)移到解決問題上,他的情緒就能逐漸平復(fù)。他如釋重負地抱住我,把眼淚擦在我身上,我笑著說:你看,如果你想跟我談?wù)?,媽媽給你耳朵;如果你想哭,我給你我的胳膊和衣服。爸爸媽媽愛你。他也笑了:媽媽,我感覺好多了。


所以我們不需要每次都按照教科書上的步驟或技巧,每次情形不同,關(guān)鍵是父母和孩子有良好的親子關(guān)系,父母對孩子有足夠的了解,這樣在不同的情況下父母能在最短的時間內(nèi)做出最佳判斷和最佳解決方式。


凡事過猶不及,也不需要時時刻刻去認同孩子的情緒。


有的孩子跟別人玩,搶玩具沒搶到,哇哇哭的時候,媽媽就不用去共情了。這個時候,跟他講明規(guī)則,和別人玩,要別人的玩具,需要用嘴巴講,而不是動手。


有個媽媽說,有一天晚飯,家里吃雞翅,孩子非要吃雞腿,哭鬧起來。媽媽還在不停地共情「寶寶我知道你很想吃雞腿,你吃不到雞腿很傷心。」這種情況,直接說就好了,很抱歉,寶貝,今天只有雞翅。


情緒引導(dǎo)是一個系統(tǒng)工程,父母需要改變自己的觀念,并管理好自己的情緒,這是前提。父母還必須觀察孩子,了解孩子,需要整合這些技巧,在具體的情景里將這些方法靈活運用。最重要的是,常常和孩子建立情感上的連接。?




---愛貝睿第146次智慧分享---

愛貝睿育兒俱樂部 及/或 相關(guān)權(quán)利人?版權(quán)所有

投稿請發(fā)至 e@anrenmind.com


想知道更多靠譜育兒知識,快快關(guān)注愛貝睿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wǎng)絡(luò)存儲空間,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nèi)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dǎo)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zhuǎn)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