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階段課堂教學中存在著哪些突出的共性問題: 1、單調 直敘多,創(chuàng)設情境少。教學導入懸念少,無疑惑,無問題,無情境,簡單直接,很少關注學生的興趣、需要和新舊知識銜接與鋪墊,不能很好的激發(fā)學生學習數學的欲望。 2、教師講,學生記 教師的講解充斥課堂,老師以“講”得好為最大滿足,很少關注學生的感受、體驗和需求,忽視了學生思考的過程、討論的過程和寫的過程,多是依靠課后的強化訓練和重復操練來加以鞏固,加重了學生的學習負擔。 3、隨意提問多,激發(fā)思維少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雖然關注了師生互動,但往往以預設的教學問題把學生納入自己事先搭好的教學框架。師生共同探究的問題非常簡單,要么是事實性的問題,學生閱讀課本就可以找到答案;要么是用“是”或者“不是”來回答,幾乎沒有激發(fā)學生思維的問題,影響了學生思維的密度和深度,達不到應有的效度。 4、低效互動多,當堂落實少。教師在課堂教學的追求上關注形式互動,追求表面上的課堂活躍,氣氛熱烈,而忽視活動的效益和及時反饋矯正,不關注教學目標的落實,更不能將教學目標“落實”到底。 5、重復作業(yè)多,分層布置少。由于教師對每一個學生的認知水平和認知特點了解和研究得不夠深入全面,學案設計不科學,缺乏針對性和有效性。啟發(fā)學生思考、發(fā)展學生思維、培養(yǎng)學生能力和分層分類選擇的作業(yè)少。 6、課型研究少,課堂效率低。不少教師由于受規(guī)范辦學行為之前的慣性影響,不少教師缺乏課型意識和優(yōu)化教學流程意識,寄希望于“廣種薄收”,把新知探索、鞏固復習、檢測講評等課型上成一個模式,大大降低了教學效果。但是隨著課堂授課時間的減少,課堂教學效率就成了決定教學質量的關鍵因素。 7、題海戰(zhàn)術多,有效延伸少。學生自主修習時間已大大增多,自主修習效率是決定學習成績的重要因素。僅僅依靠題海戰(zhàn)術的方式越來越受到挑戰(zhàn)。關注學生自主時間,關注自主修習的方法和效率,關注學生綜合素養(yǎng)的提升越來越受到重視。 8、繼續(xù)傳統(tǒng)多,自主創(chuàng)新少。在傳統(tǒng)觀念的束縛和升學考試的重壓下,教師在教學中仍采用傳統(tǒng)教法,諸如重書本知識傳授,輕實踐能力培養(yǎng);重學習結果,輕學習過程;重間接知識的學習,輕直接經驗的獲得;重教師的講授,輕學生的探索;重視考試成績,忽視整體素質提高等弊端依然在教學實踐中普遍存在。 建議: 1、重在學生自己對數學和生活的感受 在課堂學習中,有時候學生很難以讓教師牽著鼻子走。教師只能起點撥、啟發(fā)、梳理、指導的作用,往往一個公式都要由學生自己去運用習題反復練習之后才能靈活運用。課堂學習過程中需要學生自己在學習過程中隨時分析、結合、整理、融匯,特別需要獨立思考、心領神會。 2、重在學生平時的有心積累,檢查復習時的總結提高 知識的積累應是經過思考,心有所得之后的積累,不是隨意的積累。要在思考中學習,在學習中思考,在思考中“做題”,在“做題”中思考。經過思考有所得然后有意識地積累之,知識才會與日俱豐,學生學習能力也會逐年提高。 |
|
來自: 鄭公書館298 > 《父母學習與社會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