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習錄》譯解:無私欲之心即是天理 【原文】
愛曰:“如事父之孝,事君之忠,交友之信,治民之仁,其間有許多理在,恐亦不可不察?!?/SPAN>
先生嘆曰:“此說之蔽久矣,豈一語所能悟。今姑就所問者言之。且如事父,不成去父上求個孝的理;事君,不成去君上求個忠的理;交友、治民,不成去友上、民上求個信與仁的理。都只在此心。心即理也。此心無私欲之蔽,即是天理,不須外面添一分。以此純乎天理之心,發(fā)之事父便是孝,發(fā)之事君便是忠,發(fā)之交友、治民便是信與仁。只在此心去人欲、存天理上用功便是?!?/SPAN>
【譯文】
徐愛說:“就象侍父的孝、事君的忠、交友的信、治理百姓的仁愛,其間有許多道理存在,恐怕也不能不去考察?!?/SPAN>
先生感嘆地說:“世人被這種現(xiàn)點蒙蔽很久了,不是一兩句話就能使人們清醒的。現(xiàn)僅就你的問題來談一談。比如侍父,不是從父親那里求得孝的道理;事君,不是人君主那里求得忠的道理;交友、治理百姓,不是從朋友和百姓那里求得信和仁的道理。孝、忠、信、仁在各自心中。心即理。沒有被私欲迷惑的心,就是天理,不用到心外強加一點一滴。用這顆最熱的心,表現(xiàn)在侍父上就是孝,表現(xiàn)在事君上就是忠,表現(xiàn)在交友和治理百姓上就是信和仁。只在自己心中下功夫去私欲、存天理就行了?!?/SPAN>
〔評析〕
這里并非專議忠、孝,而是以忠、孝為例闡明“心即是理”的道理。僅僅是為了盡忠孝之義務而侍親、事君,不過外在的于事事物物上“格物”;唯有那種出自內(nèi)心的忠孝才是自然的,心性本有的,才是真實的,難能可貴的,俗話“天理良心”即在此也。 @人間香海推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