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學生的責任”問題,恐怕有很多家長和教師都還沒有一個具體的認識。家長認為孩子還小,什么都還不懂,只要學習好了,你需要什么,我們就會給予滿足,不需要孩子承擔什么。教師認為,學生只要聽話就行,沒有必須給他們講什么責任的問題。因此,現(xiàn)在的學生們對責任問題基本上是無知的,他們習慣于在父母的呵護下成長,做什么事情都沒有一個責任意識,即使是聽話的、愛學習的好孩子,他們也沒有從“責任”這個角度來認識自己的行為。
現(xiàn)在的學生中,那些怕吃苦、不能自我約束、沒有遠大目標、依賴思想嚴重、做事不計后果等現(xiàn)象,正是我們的教育缺少責任感教育而造成的。有句話說“窮人的孩子早當家”,就是因為窮人家的孩子,他懂得所有資源的獲得都是來之不易的,更懂得他要為自己的家庭承擔什么。所以,我認為,培養(yǎng)學生的責任感,應該從讓學生明確自己的責任入手,把“學生的責任”明確地向每一個學生提出來,并通過多種形式給予強化。
責任有兩層涵義:一是應盡的職責;二是應承擔的過失。對于在12到16歲之間初中學生來說,他們都有了一定的認識世界的道德和文化基礎,我們應該讓他們明確自己有以下幾個方面的責任:
1、自我發(fā)展的責任:要讓學生明確每個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有的人活著,可他已經(jīng)死了;有的死了,可他還活著”。盡最大的努力,做最好的自己,為自己的生命質量負責。
2、家庭賦予的責任:要讓學生明確自己作為家庭中的一員,從小要樹立為家庭幸福承擔責任的觀念,用自己的表現(xiàn)讓父母心情愉快,盡自己的力量為家庭分憂解難,并立志為家庭的興旺作出應有的貢獻。
3、班級賦予的責任:要讓學生明確自己在班集體里面所應負的責任,遵守班紀班規(guī),善于與人合作,樂于幫助他人,不做有損大家利益和班集體榮耀的事,盡力為班級爭光。
4、自我糾正的責任:要讓學生明確人都在可能做錯事的時候,但是做錯事之后,要敢于承認、敢于承擔,并努力改正。同時要養(yǎng)成做任何事情都要有承擔后果的意識,不能憑感情、憑感覺。
5、社會成員的責任:要讓學生明確我們都是社會的一分子,社會為了我們的生存和發(fā)展提供了廣闊的舞臺,我們要自覺遵守法律、法規(guī)和社會公德,做一名對社會發(fā)展有貢獻的人,而不是給社會帶來麻煩的人。
雖然以上這些東西,我們的家長或教師可能也都多次向孩子們講過,但是,我有一個觀點,有很多事情,我們只是潛意識地、不是很明確地、零零散散的做了,效果會很差的,如果我們把自己的一些零散的思想集中起來,形成一個系統(tǒng)的東西,然后有目標的、有步驟的來實施,肯定會收到應有的效果。對學生責任感的教育問題,讓大家都感覺沒有深入學生內心深處,原因就在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