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亭序》原跡為東晉著名書法家王羲之所書,其妍美流便的風神,被后世視為行書的典范和楷模。唐太宗李世民酷愛羲之書法,在得到《蘭亭序》真跡后,曾命當朝書法名家褚遂良、歐陽詢以及弘文館拓書人馮承素等勾摹數(shù)本,分賜臣下,以廣布揚。真跡據(jù)記載已隨唐太宗殉葬昭陵。而世人大多數(shù)認為馮承素摹本更接近原作。我們先來大體比較一下馮摹本以及另外一個由褚遂良臨本 下面兩圖分別為馮承素摹本及褚遂良摹本
《褚摹蘭亭序》卷,唐,褚遂良摹,紙本,行書,縱24cm,橫88.5cm。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相比之下,馮摹本行距前松后緊,然前后左右映帶,攲斜疏密,錯落有致,通篇打成一片,時而出現(xiàn)賊毫。一行之中或有不齊,左右扭擺,然整體卻是渾然天成。和而不同。體現(xiàn)了王羲之書法遒媚多姿、神情骨秀的藝術風神,在這一點上應優(yōu)于褚本。而褚本通過對王羲之的理解,通過對晉朝風韻的理解,通過對道家思想的理解,融入自己的看法。雖不形似卻極為神似。大家都知道,褚遂良作為唐太宗身邊負責書法的主要官員,所以,對蘭亭看的也最多,體會也最多。從學習的角度來講,筆者認為,褚本應優(yōu)于馮本。原因有幾點。 一,馮本虛筆太多,點畫不夠沉實,極容易讓初學者走入魔道
上圖中,左圖為馮承素本單字,右圖為褚本單字。從點畫上來分析,馮本點畫更加單薄些,虛尖長長的外露,相比之下,褚本點畫更加的厚。如果初學者學馮本的畫,極容易被那長長的虛尖給誘惑,認為這就是它美的地方。大部分的精力都被吸引在上面。再加上極容易把字給放大,寫出來能怎樣呢? 二,馮本點畫比褚本點畫更加生硬
三,馮本很多地方鉤摹,極為不自然,初學者得其形未必得起形。而褚本行筆自然,更易見墨色變化。
馮本大多數(shù)字是勾摩爾而成,點畫中很難看出墨色變化,這樣又怎么能知道書寫節(jié)奏的快慢呢。而褚本是臨本,點畫中的黍米珠琲一目了然。點畫中蘊含的信息都清清楚楚。是學習蘭亭的最佳范本。
局部對比圖(左為馮,右為褚) 長按指紋,即可一鍵關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