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03月16日 第A9版:中外歷史
流水高山心自知
作者:高中華 來源:學(xué)習(xí)時報 字數(shù):2013
1863年,曾國藩率領(lǐng)湘軍攻下南京后,可以說就已經(jīng)控制了全國最大的軍事力量,就軍事實力而言,他比清政府已經(jīng)超出了很多。而且據(jù)蕭一山《清代通史》記載:胡林翼、左宗棠、郭嵩燾都來信試探,有“鼎之輕重,似可問焉”“東南半壁無主,老師豈有意乎”之語,曾國荃更欲仿效陳橋兵變,希望兄長振臂一呼,從滿族人手中奪回統(tǒng)治權(quán)。曾國藩手書一對聯(lián)“倚天照海花無數(shù),流水高山心自知”(蕭一山:《清代通史》,商務(wù)印書館版)表明心跡,無意為帝。 據(jù)說,就在曾國藩聽到湘軍攻陷天京的消息后,徹夜不眠。其好友竇垿對他說:大功告成,乃意中之事,可喜也。那么如何善其后呢?閣下所以為民者,欲以“勤儉”二字挽回風(fēng)俗,所以為家為身者,欲以“退讓”二字保全晚節(jié)。此誠憂盛危明、持盈保泰。此時,曾國藩開始如何決斷胸有成竹了。曾國藩常常提醒自己,寧做“國之藩籬”,可不敢“曾反國”。王闿運縱談謀國大計,曾國藩以茶代墨,連書“狂妄,狂妄,狂妄”。 此時,清政府對湘軍也處于高度戒備狀態(tài)。 清廷排擠曾國荃,敲山震虎。就在湘軍攻陷天京后,清政府不允許曾國荃八百里紅旗報捷。大功不賞,繼而又賴掉咸豐帝“取江寧者封王”的許諾,只給了一等候的爵位,同時還追究幼天王洪天貴福逃脫的責(zé)任。并且在天京周圍布下滿蒙重兵,科爾沁親王僧格林沁的騎兵部署在中原河南腹地,這支部隊不同于八旗兵,戰(zhàn)斗力極強,監(jiān)視東南,也使曾國藩不敢輕舉妄動。此時,曾國藩深知,自己重新處于新的政治考驗期,危機四伏,四面楚歌。連自己的集團內(nèi)部也非鐵板一塊,李鴻章淮軍勢力早已獨樹一幟,左宗棠也自立楚軍。 面對這種情況,曾國藩決定先行一步,以退為進,采取了一系列緩兵之計,表明自己的“忠君”之心。 先是把攻陷天京的功勞歸之于先帝、太后和朝廷,歸之于共同作戰(zhàn)的友軍。他在給朝廷的報告、給別人的信件中,反復(fù)講到這個事情,說這是朝廷里太后的功勞,軍機處的功勞,朋友們的功勞,我自己沒有什么功勞。 奏請停解部分厘金。自1864年起,曾國藩先后奏請朝廷停止解送廣東、江西、湖南等省的厘金,不再自謀軍餉,實際都轉(zhuǎn)給地方督撫來征收,從政治上爭取到了主動,贏得了其他督撫的支持。 自削兵權(quán),裁湘留淮以自保。首先,曾國藩奏請朝廷裁減湘勇,先后裁十二營,僅留下四營二千人守城。接著,他又動員曾國荃離開浙江巡撫的職位回家。這主要是因為,先前曾國荃實際上并無病,但清政府遲遲不讓他赴任浙江巡撫,曾國藩深知其意。 不過,曾國藩不想做兔死狗烹的事。他深知為官之道:當(dāng)前的忠心之道僅是一種姿態(tài),表明了忠心未必能贏得清廷的信任,而自己被清廷看重的就是手中的權(quán)力,尤其是對軍隊的權(quán)力。如果真的自削殆盡,自己就會身無分文,失去立足之本。曾國藩曾言:設(shè)法將“權(quán)位”二字推讓少許,減去幾成,晚節(jié)稍稍可以收場。從中顯見,曾國藩只不過是“推讓少許,減去幾成”。所以,他將老湘營等精銳部隊悉數(shù)留下,將鮑超、江忠義等部劃歸舊部沈葆楨等指揮。同時,又奏請清廷留下李鴻章的淮勇,這樣曾國藩苦心經(jīng)營的湘軍就能夠得以承續(xù),沒有了后顧之憂。曾國藩此招,有丟卒保帥之妙。曾國藩裁撤部分湘勇,又是何許人呢?攻陷天京之后的湘軍,幾成“落寇”。而此時的湘軍不僅士氣低迷,而且內(nèi)部的哥老會鬧餉、嘩變之事經(jīng)常發(fā)生,還不如趁此機會將其裁撤回家了事。 幼天王逃跑之事上,清政府欲收漁翁之利。天京城破,幼天王跑出。曾國藩為了掩蓋湘軍大肆搶劫之事,遂以“積薪自焚”上報。起初,是左宗棠捅婁子,他從逃走的難民中得知幼天王逃出之事,真以為曾國藩不知其意圖,遂將此事奏報朝廷,同時亦函告曾國藩。曾國藩仍堅持待查處幼天王的下落后再行處理。不久,湘軍將領(lǐng)席寶田抓獲了幼天王,送到沈葆楨處。沈葆楨亦不念舊恩,遂與左宗棠一唱一和,奏請將幼天王送往京師治罪,無疑是證明曾國藩有虛報之罪。左、沈之舉令曾甚為惱火,昔日舊情頓時變?yōu)檠婊稹4藭r,清政府有坐山觀火之快感,這又何嘗不是清政府百般所求的呢?但慈禧太后、奕高明之處在于,深知曾國藩在東南一隅的影響,沒有落井下石,而是見好就收,和稀泥了事。 曾國藩從來沒有稱帝的野心,只是甘愿作個中興之臣。從客觀上說他對維護國家統(tǒng)一、抵御外強侵略起了積極作用。僅從外表來說,他是典型的知識分子。他不信醫(yī)藥,不信僧巫,不信地仙,守篤誠,戒機巧,抱道守真,不慕富貴。他認為“人生有窮達,知命而無憂”。他有大智,智在善忍。在官場失意同僚排擠時,他忍受忿氣,當(dāng)戰(zhàn)事失敗名利無收時,他忍辱忍欲。他能以過人的膽識和高超的手腕功高震主,能“忍小忿以就大謀”,化逆境為坦途,屢歷艱險而成功。所以世人稱道:“其以中人之資,成就非凡之功?!痹鴩詷阕局硕v權(quán)術(shù),誠為大智若愚之道。他官居極品時,也不把權(quán)力當(dāng)成至寶,而是站在人生的平臺上看待權(quán)力,不把權(quán)力用來玩弄人生,在有張有弛中使人感悟到大智若愚,極盛時也當(dāng)做衰時著想,做好功成身退的準(zhǔn)備。他可忍得無事生非之輩,用壓力讓其安分守己。在身處逆境時,也是隱忍而自強不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