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賀 年 譜 李賀,字長吉,唐宗室鄭王后。 兩唐書皆云然。賀《金銅仙人辭漢歌序》自稱“唐諸王孫李長吉”鄭王有二:鄭孝王亮,高祖從父,隋海州刺使,武德初進封鄭王。鄭王元懿,高祖第十三子。貞觀十年,改封鄭王。 居河南府福昌縣之谷昌 福昌本為宜陽,因隋宮為名,西十七里有蘭昌宮,有故隋福昌宮,西南三十四里有女幾山,蘭香神女上天處,遺幾在焉。谷昌水亦在縣西。興甘水俱流注于洛水。谷昌在縣之三鄉(xiāng)東,隋故宮北,與女幾山嶺阪承。其地依山帶水,有南北二園。桑竹叢生焉。 父晉肅,邊上叢事 韓愈《諱辯》及《唐書》本傳皆謂賀父晉肅?!短綇V記》二百二引五代王定寶《遮言〉。謂名縉肅,邊上從事。“縉”字當誤。 母夫人鄭氏 〈〈新書〉〉本傳云:(賀)每旦日出,騎弱馬,從小奚奴,背古錦囊。遇所得,書投囊中;未始先立題然后為詩,如他人牽合程課者。及暮歸,足成之,非大醉,吊喪日率如此,過亦不甚醒。母使婢探囊中,見所書多,即怒曰:“是兒要嘔血出心乃已耳!” 姊嫁王氏 李商隱〈李賀小傳〉云:長吉子嫁王氏者,語長吉之事尤備。” 弟猶 賀有〈示弟〉詩,又〈題歸夢〉詩云:長安風雨夜,書客夢昌谷。怡怡中堂笑,小弟裁澗逯。 妻某氏,無出 族兄數(shù)輩 賀細瘦,通眉,巨鼻,長指爪,能苦吟疾書。
德宗貞元六年庚午(七九零)賀一歲 杜牧〈李長吉歌詩序〉作于文宗太和五年(八三一)十月;序中謂“賀生二十七年死矣”。又謂“賀死后凡十五年,京兆杜牧為其序”。自太和五年上溯十五年,為憲宗元和十一年,賀當于是年死。更依中土計齒常例,上溯二十七年,為德宗貞元六年,賀當于是年生。 是年韓愈二十三歲,后為賀作〈諱辯〉 皇莆緹十四歲,后為賀亦頗加推引。 賀嘗為二人作〈高軒過〉詩。 貞元九年葵酉賀四歲 是年元稹十五歲,兩經(jīng)擢第 貞元十二年丙子,賀七歲 七歲能章辭,韓愈,皇莆緹始聞未信,過其家,使賀賦詩援筆輒就,如肅構,自目曰〈高軒過〉。二人大驚。自是有名 貞元十三年丁丑(七九七) 八歲 貞元十九年葵未,賀十四歲 是年杜牧生。賀死十五年,牧為作歌詩序。 貞元二十年甲申,賀十五歲,以樂府歌詩名于時。 〈〈新書〉〉二零三〈李益?zhèn)鳌翟疲?font face="Times New Roman">“益故宰相揆族子,于詩尤所長,貞元末,名與宗人賀相捋,每成一篇,樂工爭以洛求取之,被聲歌,供奉天子。 順宗永貞元年乙酉(八〇五) 十六歲 憲宗元和元年丙戍,十七歲時鬢已斑白 元和二年丁亥,十八歲,至東都,以歌詩謁韓愈 唐張固〈悠閑鼓吹〉云:賀以歌詩謁韓吏部。吏部時為國子博士分司。送客歸,極困。門人呈卷,解帶旋讀之。首篇〈燕門太守行〉曰:”黑云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卻援帶,命邀之。 丁外艱疑在是年 是年賀所與游者王參元,楊敬之,權璨登進士第 元和三年戊子,十九歲 〈黃洞蠻〉詩當作于是年 元和四年己丑(八〇九) 二十歲 元和五年庚寅 二十一歲 是年韓愈為河南令。賀應河南府試,作〈十二月樂詞〉,獲雋。冬,舉進士,入京。 是年冬,自京歸故里 元和六年辛卯,二十二歲。為奉禮郎當在是年。 四月,居崇義里 元和七年壬辰(八一二) 二十三歲 元和八年癸巳(八一三) 二十四歲 歸途所歷,皆著為詩。 元和九年甲午(八一四) 二十五歲 元和十年乙未(八一五) 二十六歲 賀詩今存二百十一首〔11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