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黑丝制服一区视频播放|日韩欧美人妻丝袜视频在线观看|九九影院一级蜜桃|亚洲中文在线导航|青草草视频在线观看|婷婷五月色伊人网站|日本一区二区在线|国产AV一二三四区毛片|正在播放久草视频|亚洲色图精品一区

分享

高考古典詩詞鑒賞訓(xùn)練題一

 許愿真 2014-12-14

                                       高考古典詩詞鑒賞訓(xùn)練題一

一、閱讀下面的宋詞,按照要求完成賞析。(7分)

卜算子·秋晚集杜句吊賈傅

楊冠卿

蒼生喘未蘇,賈筆論孤憤。文采風(fēng)流今尚存,毫發(fā)無遺恨。

凄惻近長沙,地僻秋將盡。長使英雄淚滿襟,天意高難問。

【注】楊冠卿:南宋進士,為九江戎司掾,又知廣州,以事罷免。賈傅:賈誼 ,《過秦論》作者,曾被貶長沙,郁郁而終。

(1)詞的上闋是從哪些方面評價賈傅的?(4分)

(2)試賞析“長使英雄淚滿襟,天意高難問”一句所蘊含的詞人的情感。(3分)

(1)①政治上,正視社會現(xiàn)實,奮筆直陳民生疾苦;②文學(xué)上,表現(xiàn)寫作才華,作品流傳千古。(4分,每點2分)

(2)①同情賈誼的懷才不遇。②抨擊統(tǒng)治者的不用賢才。③以此自況,抒發(fā)對被罷官的憤慨。(3分,每點1分)

二、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1)--(2)題

聽箏

柳中庸

抽弦促柱聽秦箏,無限秦人悲怨聲。似逐春風(fēng)知柳態(tài),如隨啼鳥識花情。

誰家獨夜愁燈影?何處空樓思月明?更入幾重離別恨,江南歧路洛陽城。

(1)這首詩題目是“聽箏”,頷聯(lián)主要運用哪些藝術(shù)手法來描寫音樂?試結(jié)合詩句分析其表達效果。(5分)

(2)第三聯(lián)寫人世悲歡,真切感人。讀到此處,你眼前會出現(xiàn)一幅什么樣的景象?哪兩個字傳達了作者此時的情懷?哪兩個字又強化了這種情懷?(6分)

(1)這一聯(lián)主要運用了通感、比喻、擬人手法。(答出其中兩種得2分)通過對“柳態(tài)“和“啼鳥”的描摹,以視覺寫聽覺,化無形為有形,更加形象可感地寫出了分別的傷感。(3分)。

(2)答:示例:燈下慈母盼子、樓頭思婦望夫的哀怨的景象。(2分) “愁”、“思”兩字;(2分)“獨”、“空”兩字。(2分)

評分:共6分。共三問,第一問2分,第二、三問各2分。

三、閱讀下面一首宋詞,然后回答問題。(8分)

鵲橋仙

陸游

華燈縱博,雕鞍馳射,誰記當(dāng)年豪舉?酒徒一半取封侯,獨去作江邊漁父。輕舟八尺,低篷三扇,占斷萍洲煙雨。鏡湖元自屬閑人,又何必官家賜與[注]!

[注]唐代詩人賀知章老去還鄉(xiāng),玄宗曾下詔將與鏡湖相連通的一個小湖賜給他以示矜恤。

(1)詞的上闋主要運用了什么表現(xiàn)手法?請結(jié)合詞句簡要分析。(4分)

(2)請結(jié)合對全詞的理解,說一說“鏡湖元自屬閑人,又何必官家賜與!”一句表達了詞人怎樣的思想感情。(4分)

(1)詞的上闋主要運用了對比的表現(xiàn)手法。前三句將難忘的戎馬生涯與現(xiàn)在無人記起的寂寞凄涼形成對比(或答“第一、二兩句追憶當(dāng)年的豪舉與現(xiàn)在獨作江邊漁父的閑散形成對比”),表現(xiàn)自己理想成空的惆悵失落;后兩句中將終日酣飲耽于享樂的酒徒反倒受賞封侯與志存恢復(fù)的有志之士卻被閑置不用形成對比,表現(xiàn)了對世道不公的憤懣不平之情。(答對手法給1分,答出一處對比給2分,答出兩處對比給3分)

(2)這兩句意思是:這鏡湖風(fēng)月本來就只屬于閑人,還用得著你官家賜與嗎?表達了詞人對官家的輕蔑不屑之意,和不得已賦閑而歸隱江湖的憤慨不平之情。(兩種情感各2分)

四、閱讀下面這首宋詩 ,然后回答問題。(8分)

五指山

丘浚

五峰如指翠相連,撐起炎荒半壁天。夜盥銀河摘星斗,朝探碧落弄云煙。

雨霽玉筍空中現(xiàn),月出明珠掌上懸。豈是巨靈伸一臂,遙從海外數(shù)中原。

注解:巨靈:山神名。

(1)宋代詞人張先有“云破月來花弄影”的名句,其中的“弄”字歷來受到人們的贊賞。而這首詩第二聯(lián)中的“弄”字,同樣用得傳神,請賞析。( 4分)

(2)本詩是怎樣以“五指山”貫穿全篇的?結(jié)合全詩簡要賞析。(4分)

(1)答案:“弄”為“玩弄、把玩、撫摩”之意(1分),寫五指山這巨型手掌伸進空中,撫摩云(1分),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1分),寫出五指山的高和云霧繚繞的情狀(1分)。

(2)答案:首聯(lián)“翠相連”寫出五指山的蒼翠,“撐”寫出了五指山的高峻挺拔(1分),頷聯(lián)用擬人的手法寫出五指山的高和云霧繚繞的情狀(1分),頸聯(lián)用比喻的手法寫出五指山的秀麗和美麗(1分),尾聯(lián)寫五指山是巨靈神伸出的手臂,數(shù)點中原大好河山,寫出了五指山的雄奇(1分)。

五、閱讀李白 的《長相思》,完成后面題目。(7分)

長相思

李 白

長相思,在長安。絡(luò)緯秋啼金井闌,微霜凄凄簞色寒。孤燈不明思欲絕,卷帷望月空長嘆。美人如花隔云端。上有青冥之高天,下有淥水之波瀾。天長路遠魂飛苦,夢魂不到關(guān)山難。長相思,摧心肝。

【注】美人,借以寄寓個人政治理想。

(l)“ 絡(luò)緯秋啼金井闌,微霜凄凄簞色寒”,從哪幾個角度寫出深秋怎樣的特點 ? (3分)

(2) 全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情感?請簡要分析。(4分)

(1)從聽覺、視覺、心里感覺的角度寫出深秋凄冷的特點。(角度答出2個即給2分,深秋特點1分)

(2)詩人直抒胸臆,以“長相思,在長安”“思欲絕”表達了自己對美好政治理想的渴望和追求(1分);但天長水遠、關(guān)山難度,用比喻來表明要實現(xiàn)個人美好的政治理想是多么的艱難,(1分)所以 “空長嘆”“魂飛苦”“摧心肝”,因而又感到無奈、悲苦、憤懣(2分)。(可以從充分抒發(fā)感情的角度闡發(fā),意思對即可??忌选懊廊恕币暈槔畎姿非蟮睦硐肴宋铮僮鲱愃品治?,更好。)

六、閱讀下面的宋詞,然后回答問題。

臨江仙  送錢穆 父①

蘇軾

一別都門三改火②,天涯踏盡紅塵。依然一笑作春溫。無波真古井,有節(jié)是秋筠 ③。惆悵孤帆連夜發(fā),送行淡月微云。樽前不用翠眉顰。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注]①錢穆父:蘇軾的友人,時被謫出知瀛州。②改火:指年度的更替。③筠:竹。

(1)“無波真古井,有節(jié)是秋筠”句運用了哪些修辭手法?贊揚了友人什么樣的品格?(4分)

(2)“送行淡月微云”句營造了什么樣的氛圍?表現(xiàn)了作者什么樣的心情?(2分)

(3)“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句,有人認為豪放達觀,有人認為失意惆悵,你的看法呢?請簡要分析。(4分)

(1)運用了比喻和對偶的手法,贊揚了友人淡泊(豁達)、堅貞(正直、有氣節(jié)、有風(fēng)骨)的品格。(4分?!笆址ā?分,“品格”2分)  (2)營造了在夜間為友人送行時凄清幽冷(凄冷、冷清、凄涼)的氛圍,表現(xiàn)了作者與友人分別時抑郁無歡(惆悵、失落、憂傷、惜別、依依不舍)的心情。(2分?!胺諊?分,“心情”1分)  (3) ①是豪放達觀,意在勸慰他人。詩人認為人生如行旅,人人都是漂泊的旅人,自當(dāng)隨遇而安。表現(xiàn)了詩人超然物外、恬淡自安的灑脫情懷。②是失意惆悵。意在感傷自身。詩人認為自己和友人一樣不幸。表達了詩人對仕宦浮沉的惆悵,對身世飄零的慨嘆。③如說既有豪放達觀,又有失意惆悵,心境復(fù)雜,言之成理亦可。(4分。表明看法,得1分;結(jié)合詩句解說,得1分;揭示詩句含義或表達作用,得2分。)

七、閱讀下面一首元曲,回答后面的問題。(6分)

[雙調(diào)]沉醉東風(fēng)重九

[元]盧摯

題紅葉①清流御溝,賞黃花人醉歌樓。天長雁影稀,月落山容瘦。冷清清暮秋時候。衰柳寒蟬一片愁,誰肯教白衣送酒②?

【注】①相傳,唐代有一宮女在紅葉上題詩,經(jīng)御溝流出宮外,為一讀書人所得。后來宮中遣放宮人,題詩的宮女就嫁給了那個讀書人。②“白衣送酒”的典故出自南朝宋檀道鸞《續(xù)晉陽秋》:“陶潛九月九日無酒,于宅邊菊叢中摘盈把,坐其側(cè)久,望見白衣至,乃王弘 送酒也,即便就酌,醉而后歸?!?/font>

⑴請賞析“月落山容瘦”的“瘦”字的妙處。(3分)

⑵請賞析“衰柳寒蟬一片愁,誰肯教白衣送酒 ?”所蘊涵的思想感情。(3分)

⑴示例:運用擬人的手法,寫出了秋天草木凋零,月落時分山影斜長顯得清瘦的姿態(tài)。(3分)

⑵示例:表達了作者在重陽佳節(jié),面對衰柳寒蟬的滿目秋景,卻無人作陪的淡淡哀愁。(3分)

八、閱讀下面這首元曲,完成(1)--(2)題。

【雙調(diào)】水仙子  詠江南

張養(yǎng)浩

一江煙水照晴嵐,兩岸人家接畫檐。芰荷叢里一段秋光淡,看沙鷗舞再三。卷香風(fēng)十里珠簾。畫船兒天邊至,酒旗兒風(fēng)外飐①:愛殺江南。

【注釋】①飐:飄動

(1)請分別從寫景的順序和動靜的角度對這首元曲作簡要賞析。(6分)

(2)這首元曲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是如何表達的?(5分)

(1)①空間轉(zhuǎn)換,由遠及近。作者的眼睛和畫筆起始于瞭望大江遠山,然后寫兩岸人家,芰荷池塘,沙洲水禽……忽而又放縱開去,極目天際之畫船,倏地又收回至村落酒簾。于是一片江南秀麗風(fēng)光,便一覽無余了,極富條理性和層次感。(3分)②動靜結(jié)合,流水生煙,山嵐聳翠,此為一動一靜;畫檐芰荷,安靜恬淡,而沙鷗在舞,珠簾在卷,畫船由天邊馳來,酒旗在風(fēng)中招展,又于寧靜之中,顯出一派生機。(3分)

(2)這首元曲表達了作者對江南水鄉(xiāng)景色的贊美和喜愛之情。(2分)作者主要運用了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手法,通過描繪江南水鄉(xiāng)天然美景,表現(xiàn)了景色的明麗雋美,將贊美和喜愛之情蘊含在景物描寫中;(2分)最后一句“愛殺江南”則直抒胸臆,總結(jié)心得,由客觀觀察轉(zhuǎn)回主觀感受,明確表達出作者對景色的贊美和喜愛之情。(1分)

九、閱讀下面的詩歌,然后回答問題。(7分)

歲暮歸南山 ①

孟浩然

北闕②休上書,南山歸敝廬。不才明主棄,多病故人疏。

白發(fā)催年老,青陽③逼歲除。永懷愁不寐,松月夜窗虛。

[注] ①該詩寫于四十歲的孟浩然來長安考進士落第之后。②北闕:指帝宮。③青陽:指春天。

⑴這首詩是在詩人心緒極端復(fù)雜的情況下寫出來的,請分點概括詩人在詩歌中表達的情感。(4分)

⑵結(jié)合全詩,簡要賞析“松月夜窗虛”的妙處。(3分)

⑴①仕途失意(或壯志難酬)之悲②世態(tài)炎涼之苦③年華已老之哀④萬念俱灰的無奈(或絕望、失望)(1點1分,2點2分,3點4分)

⑵窗前松下一片月光增加了空虛(松間明月照著我的窗臺,一切是那么空寂!注:意思相近即可。)該句以清冷寂寥之景寫綿長不盡之愁,以景結(jié)情(或情景交融、借景抒情、語意雙關(guān)),韻味悠長。(劃線處各1分,答對3處即可)

譯文:我已停止在宮廷北門請求謁見,歸隱到南山中我那破舊的草廬。因為我缺少才干方被明主遺棄,由于我窮途多病故友往來漸疏。時光流逝頭上的白發(fā)催人衰老,歲月無情新春逼迫著舊歲消除。胸中常縈懷愁緒徹夜不能入寐,窗前松下一片月光增加了空虛。

賞析:約在開元十六年(728),四十歲的孟浩然來長安應(yīng)進士舉落第了,心情很苦悶,他曾“為文三十載,閉門江漢陰”,學(xué)得滿腹文章,又得到王維、張九齡為之延譽,已經(jīng)頗有詩名。這次應(yīng)試失利,使他大為懊喪,他想直接向皇帝上書,又很猶豫。這首詩是在這樣心緒極端復(fù)雜的情況下寫出來的。他有一肚子的牢騷而又不好發(fā)作,因而以自怨自艾的形式抒發(fā)仕途失意的幽思。表面上是一連串的自責(zé)自怪,骨子里卻是層出不盡的怨天尤人;說的是自己一無可取之言,怨的是才不為世用之情。

字面上說“北闕休上書”,實際上表達的正是“魏闕心常在,金門 詔不忘”的情意。只不過這時他才發(fā)覺以前的想法太天真了;原以為有了馬周 “直犯龍顏請恩澤”的先例,唐天子便會代代如此;現(xiàn)在才發(fā)現(xiàn):現(xiàn)實是這樣令人失望。因而一腔幽憤,從這“北闕休上書”的自艾之言中傾出。明乎此,“南山歸敝廬”本非所愿,不得已也。諸般矛盾心緒,一語道出,讀來自有余味。

三四句具體回述失意的緣由?!安徊琶髦鳁墶保星槭謴?fù)雜,有反語的性質(zhì)而又不盡是反語。詩人自幼抱負非凡,“執(zhí)鞭慕夫子,捧檄懷毛公,感激遂彈冠,安能守固窮!”他也自贊“詞賦亦頗工”。其志如此,其才如此,何謂“不才”!因此,說“不才”既是謙詞,又兼含了有才不被人識、良驥未遇伯樂的感慨。而這個不識“才”的不是別人,正是“明主”。可見,“明”也是“不明”的微詞,帶有埋怨意味的。此外,“明主”這一諛詞,也確實含有諛美的用意,反映他求仕之心尚未滅絕,還希望皇上見用。這一句,寫得有怨悱,有自憐,有哀傷,也有懇請,感情相當(dāng)復(fù)雜。而“多病故人疏”比上句更為委婉深致,一波三折;本是怨“故人”不予引薦或引薦不力,而詩人卻說是因為自己“多病”而疏遠了故人,這是一層;古代,“窮”、“病”相通,借“多病”說“途窮”,自見對世態(tài)炎涼之怨,這又是一層;說因“故人疏”而不能使明主明察自己,這又是一層。這三層含義,最后一層才是主旨。

求仕情切,宦途渺茫,鬢發(fā)已白,功名未就,詩人怎能不憂慮焦急!五六句就是這種心境的寫照。白發(fā)、青陽(春日),本是無情物,綴以“催”“逼”二字,恰切地表現(xiàn)詩人不愿以白衣終老此生而又無可奈何的復(fù)雜感情。

也正是由于詩人陷入了不可排解的苦悶之中,才使他“永懷愁不寐”,寫出了思緒縈繞,焦慮難堪之情態(tài)?!八稍乱勾疤摗保墙承莫氝\,它把前面的意思放開,卻正襯出了怨憤的難解??此茖懢?,實是抒情:一則補充了上句中的“不寐”,再則情景渾一,余味無窮,那迷蒙空寂的夜景,與內(nèi)心落寞惆悵的心緒是何等相似!“虛”字更是語涉雙關(guān),把院落的空虛,靜夜的空虛,仕途的空虛,心緒的空虛,包容無余。

這首詩看似語言顯豁,實則含蘊豐富。層層輾轉(zhuǎn)表達,句句語涉數(shù)意,構(gòu)成悠遠深厚的藝術(shù)風(fēng)格。

相傳,孟浩然曾被王維邀至內(nèi)署,恰遇玄宗到來,玄宗索詩,孟浩然就讀了這首《歲暮歸南山》,玄宗聽后生氣地說:“卿不求仕,而朕未棄卿,奈何誣我?”(《唐摭言》卷十一)可見此詩盡管寫得含蘊婉曲,玄宗還是聽出了弦外之音,結(jié)果,孟浩然被放還了。封建社會抑制人才的現(xiàn)象,于此可見一斑。

十、閱讀下面這首唐詩,然后回答問題。

始聞秋風(fēng)  劉禹錫

昔看黃菊與君別,今聽玄蟬我卻回。五夜颼飗枕前覺,一年顏狀鏡中來。

馬思 邊草拳毛動,雕眄青云睡眼開。天地肅清堪回望,為君扶病上高臺。

⑴這首詩中哪兩個情境形象地點明了秋風(fēng)“去而復(fù)還”的時令特征的?(2分)

⑵結(jié)合全詩內(nèi)容,請用一個恰當(dāng)?shù)脑~語表現(xiàn)鏡中詩人的“顏狀”;并說明為何會有如此“顏狀”。(4分)

⑶詩中頸聯(lián)“馬思邊草拳毛動,雕眄青云睡眼開”,除對偶外,還用了什么修辭方法?這樣寫對表達作者的思想情感有何作用?(4分)

⑴看黃菊(1分);聽玄蟬(1分)。

⑵衰老(衰憊、衰弱、衰頹)(2分);生?。ǚ霾。?分)。

⑶比喻(2分)(如僅答“擬人”則不給分;如既答“擬人”,又答“比喻”則給1分)。

以馬、雕自比,具體形象。表現(xiàn)出作者渴望馳騁疆場、搏擊長空的自強不息的精神(2分)。

十一、閱讀下面這首宋詞,然后回答問題。

木蘭花·乙卯吳興寒食  張 

龍頭舴艋吳兒競,筍柱秋千游女并。芳洲 拾翠暮忘歸,秀野踏青來不定。

行云去后遙山暝,已放笙歌池院靜。中庭月色正清明,無數(shù)楊花過無影。

(1)本詞上片敘寫了哪些場景?營造了怎樣的氛圍?(4分)

(2)“行云去后遙山暝,已放笙歌池院靜”兩句的寫景有何特點?(3分)

(3)末句中“無影”二字歷來為人稱道,請賞析其佳妙之處。(3分)

(1)賽龍舟,蕩秋千,踏青;營造了熱鬧、歡快的氣氛。(一點1分)

(2)寫作特點:視聽結(jié)合1分,第一句寫視覺,第二句寫聽覺1分(或:遠近結(jié)合;動靜結(jié)合;對比);情景交融(或:融情于景;寓情于景)。景的特點:清靜1分。

(3)答案一:末句寫出了月光下楊花飄落無影無蹤,以動襯靜,寫出了熱鬧歸于平靜,最終恬淡清明的意境。

答案二:寫出了月光下,楊花飄落,沒有影子,顯出月光的清明(或:清朗;如夢似幻),以動襯靜,表現(xiàn)了恬淡清明的意境。

十二、閱讀下面這首宋詩 ,然后回答問題。

山園小梅

北宋·林和靖

眾芳搖落獨暄妍,占盡風(fēng)情向小園。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斷魂。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須檀板共金樽。

注:霜禽:冷天的鳥。

(1)首聯(lián)中最能突出梅花特點的分別是哪兩個字?請作簡析。(4分)

(2)中間兩聯(lián)是怎樣寫梅花之美的?(4分)

(3)尾聯(lián)運用了什么表達方式?起了什么作用?(2分)

(1) “獨"和“盡”。 百花凋謝,只有梅花獨自鮮艷美麗,在小園中占盡風(fēng)情韻致。 “獨”、 “盡”二字,突出了梅獨特的生活環(huán)境,獨有的天姿國色、不同凡響的性格和孤傲的神韻。

(2)A.正面描寫和側(cè)面描寫結(jié)合:頷聯(lián)直接寫梅花稀疏、橫斜的姿態(tài)和清幽的芬芳,寫盡了梅花清雅高潔的氣質(zhì)風(fēng)韻;頸聯(lián)從側(cè)面描繪梅花孤潔之美:霜禽想要在梅枝上停息,必須先偷眼看看,表現(xiàn)了霜禽對梅花不敢隨隨便便,既愛且敬的心理;粉蝶如果知道有梅花,也一定要高興極了。這樣,梅花的美就從其他動物如何對待她的態(tài)度中表現(xiàn)出來了。

B.視覺、嗅覺相結(jié)合:頷聯(lián)上句側(cè)重從視覺角度繪其倒映在清澈水里的橫斜、疏淡的梅影,下句則從嗅覺角度寫黃昏月下暗中浮動的縷縷清香,傳其神韻。

C.虛實結(jié)合:頸聯(lián)上句霜禽欲下是實寫;下句,梅花開放時并沒有粉蝶,所以用“如”“合”這樣假設(shè)猜度的語言,是虛寫。

(3)尾聯(lián)以議論收尾,引出自己,托物言志,表達了其不與世俗同流合污、潔身自好的高雅情趣,揭示了本詩主題。

十三、閱讀下面這首宋詩,然后回答問題。(8分)

春歸唐庚 ①

東風(fēng)定何物?所至輒蒼然。小市②花間合,孤城③柳外圓。

禽聲犯寒食,江色帶新年。無計驅(qū)愁得,還推到酒邊。

【注】①唐庚:北宋詩人。宋徽宗年間,被貶逐到惠州(今屬廣州)安置。②小市:指當(dāng)?shù)亟?jīng)營魚、鹽、酒、茶的集市。③孤城:指詩人被貶之地惠州城,當(dāng)時商業(yè)繁盛之地。

(1)本詩頷聯(lián)中的“合”“圓”二字,與孟浩然 《過故人莊》中的名句“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的“合”“斜”二字有異曲同工之妙,請簡要分析“合”“圓”二字的妙處。

(2)本詩“景”與“情”的關(guān)系有何特點?請作簡要賞析。

(1)本詩中的“合”和“圓”都有“環(huán)繞、圍攏”的意思,形象生動地描繪出集市上花團錦簇、城郭外綠柳環(huán)繞的景象,突出表現(xiàn)了南國春光之盛。(意思對即可)4分

(2)本詩用春歸麗景反襯無限愁情。前面寫東風(fēng)駘蕩,遍地皆綠,花繁葉茂,春光爛漫;結(jié)尾才急轉(zhuǎn)直下,極寫愁情之重,難以排遣。強化了抒情的力量。(意思對即可)4分

十四、閱讀下面一首宋詞,然后回答問題。(7分)

虞美人①陳與義

扁舟三日秋塘路,平度荷花去。病夫因病得來游,更值滿川微雨洗新秋。

去年長恨孥舟②晚,空見殘荷滿。今年何以報君恩 ?一路繁花相送到青墩。

【注】①宋高宗紹興六年6月,給事中陳與義因與尚書左仆射趙鼎政見分歧,論事不合,借病辭職。本詞寫于辭官后前往青墩的途中。陳與義,南宋詞人。②孥(音nü)舟:牽舟,這里指乘船。

(1)結(jié)合全詞,說說上闋“病夫因病得來游”蘊含了怎樣的思想感情?(4分)

(2)詞下闋的寫景文字,從整體看運用了什么手法?請具體分析。(3分)

(1)(4分)

示例:詞人舟行平穩(wěn),面對滿塘秋荷,心胸舒暢。詞人自稱“病夫”,并不是真正有病,只是辭官的借口。(2分)所謂“病夫因病得來游”,表面上是暗自慶幸因病解職得以欣賞美景,實際上是聊以自嘲,內(nèi)心藏有難言的痛苦。(2分)

或:所謂“病夫因病得來游”,語言質(zhì)樸而委婉,刻畫了詞人外表曠達而內(nèi)心痛苦的自我矛盾的心理。(2分)所謂“病夫因病得來游”,結(jié)合下闋“報君恩”,詞人表面上是感恩辭官得以覽勝,實質(zhì)上含有一種諷喻,委婉表達了對皇帝的不滿。(2分)

(2)(3分)

示例一:對比。(1分)“空見殘荷滿”是寫去年秋末登舟,途中所見唯有敗葉 殘荷。 “一路繁花相送”寫今年舊地重游,眼前出現(xiàn)的另一番景色,到處是盛開的荷花。(1分)去年與今年對比鮮明,表達了作者對滿眼荷花盛開的喜悅之情。(1分)

示例二:反襯。(1分)詩人以去年秋末登舟,途中所見惟有敗葉殘荷的景色,反襯出今年舊地重游“一路繁花相送”的情景,(1分)表達了作者對滿眼荷花盛開的喜悅之情。(1分)

示例三:虛實結(jié)合。(1分)“空見殘荷滿”是虛寫,作者回憶去年路過此處的情景,因為秋末登舟,途中所見唯有敗葉殘荷。 “一路繁花相送”是實寫,今年舊地重游,發(fā)現(xiàn)另一番景色,到處是盛開的荷花。(1分)虛實結(jié)合,突出了作者對今年荷花盛開的喜悅之情。(1分)

示例四:情景交融。(1分)“空見殘荷滿”,一個“空”字,表達出對殘荷滿塘無限悵憾的心情。(1分)“一路繁花相送”,以擬人化手法寫出荷花的連綿不絕,表達出對美好景色的滿腔熱愛。(1分)

十五、閱讀下面這首宋詩,然后回答問題(11分)

水村閑望

俞紫芝①

畫橈②兩兩枕汀沙,隔岸煙蕪一望賒③。翡翠④閑居眠藕葉,鷺鷥別業(yè)⑤在蘆花。

溪云淡淡迷漁屋,野旆翩翩露酒家。可惜一繃⑥真水墨,無人寫得寄京華。

注釋:①俞紫芝:篤信佛教,得其心法,終身不娶不仕。②橈:船槳,指代船。③賒:語助詞。④翡翠:翠鳥。⑤別業(yè),指白鷺棲息的地方。⑥繃:布幅。

(1)有人說本詩是以“望”組織題材,請你結(jié)合全詩概括詩人“望”到的是怎樣的一幅畫面,并分析詩人描繪畫面時運用的表達技巧。(6分)

(2)本詩表達了詩人什么樣的思想感情,結(jié)合全詩簡要分析(5分)

(1)①“望”到了一幅深秋水村圖(1分):畫船靜泊沙灘,隔岸衰草迷蒙,翠鳥閑居荷葉之下,鷺鷥棲息于蘆花叢中,溪云淡淡,漁屋籠罩在煙霧之中,酒旗招展,顯出一派沉寂安寧幽靜朦朧的意境。(2分)

②本詩在描繪畫面時,運用動靜結(jié)合、擬人的手法(1分)。首聯(lián)的“枕”字擬人化的寫出畫船的靜泊之態(tài);頷聯(lián)的翠鳥、白鷺的“眠”與棲息,動物不動,依然寫靜,一個“閑”字表達出閑適之情;頸聯(lián)運用動靜結(jié)合的手法來寫景,溪云、魚屋,酒旗,一靜一動,靜中有動,動中有靜。(2分,不必面面俱到,分析合理即可)

(2)詩歌前三聯(lián)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表現(xiàn)了作者悠然閑適的心情。(2分)尾聯(lián)抒懷,可惜這一幅栩栩如生的水墨畫,沒有人畫了寄到京華去,表達了詩人鄙棄官場,寄情山水,喜愛無羈絆的自然生活,與世無爭的情懷。(3分)(意思對即可)

十六、閱讀下面這首宋詞,然后回答問題。

南歌子

賀鑄

疏雨池塘見,微風(fēng)襟袖知。陰陰夏木囀黃鸝 。何處飛來白鷺、立移時,

易醉扶頭酒,難逢敵手棋。日長偏與睡相宜。睡起芭蕉葉上、自題詩。

注:賀鑄,出身于沒落貴族家庭,但他秉性剛直,不阿權(quán)貴,一生屈居下僚,郁郁不得志。

(1)這首詞的上闋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請結(jié)合詩句賞析。(4分)

(2)作者豐富的感情蘊涵在人物活動的描寫之中。結(jié)合這首詞的下闋,對此作簡要分析。(4分)

(1)這首詞的上闋描繪出一幅閑適恬談、生機勃勃的夏日風(fēng)景圖(2分)。點點疏雨在池塘中留下了微微的漣漪,輕風(fēng)拂面而來。樹木成陰,黃鸝婉轉(zhuǎn)啼鳴,白鷺落在池畔,遲遲不愿離去(2分)。

(2)這首詞的下闋表現(xiàn)了作者孤寂落寞、知音難求的情懷和百無聊賴、年華虛度的痛苦(2分)。飲酒而“易醉”,下棋而敵手“難逢”,蘊含著知音難求和百無聊賴的心緒(2分);夏日長長,無所事事,最適合于睡覺,作者自我解嘲;睡起題詩,則只能“自題”自賞,自取其樂(2分)。

十七、閱讀下面這首宋詩 ,完成后面的問題。(7分)

月夕

陸游

開戶滿庭雪,徐看知月明。微風(fēng)入?yún)仓?,?fù)作雪來聲。

俗塵不待掃,凜然肝肺清。村深無漏鼓,鶴唳報三更。

(1)詩的前兩聯(lián)在寫景上有什么特點?請簡要分析。(4分)

(2)結(jié)合全詩,分析作者在頸聯(lián) 中體現(xiàn)出的精神境界。(3分)

(1)(4分)由視覺到聽覺,由靜到動,以動襯靜,融情于景。(2分)首聯(lián)從視覺角度寫月光滿庭院,頷聯(lián)從聽覺角度寫風(fēng)吹竹子似乎是下雪般的聲音,(1分)兩聯(lián)共同渲染庭滿落雪、月明風(fēng)清的寧謐、安閑的氛圍,表達了作者的喜愛之情。(1分)

(2)(3分)頸聯(lián)體現(xiàn)出的是月夜中物我兩忘、內(nèi)心澄澈的精神境界。(1分)前兩聯(lián)中的明月、風(fēng)入竹子等景象描寫出空靈環(huán)境,頸聯(lián)用“肝肺清”直抒胸臆,尾聯(lián)用“鶴唳”來寫環(huán)境的幽寂以襯托內(nèi)心的明凈。(2分)(大概意思對即可)

十七、閱讀下面這首唐詩,然后回答問題。

長安夜雨

薛逢

滯雨通宵又徹明,百憂如草雨中生。心關(guān)桂玉天難曉,運落風(fēng)波夢亦驚。

壓樹早鴉飛不散。到窗寒鼓濕無聲。當(dāng)年志氣俱消盡,白發(fā)新添四五莖。

【注】①薛逢,字陶臣,歷侍御史、尚書郎。因恃才傲物,屢忤權(quán)貴,仕途頗不得意。②桂玉:喻昂貴的柴米。

(1)本詩以“憂”貫穿全詩,作者的憂愁具體包含了哪些內(nèi)容?(3分)

(2)作者在首聯(lián)中運用哪些方法來表現(xiàn)自己的百憂纏心?(4分)

(3)頸聯(lián)從哪些角度對景物進行描寫?所描寫的景物有什么特點?(3分)

(1)①生活的艱辛;(1分)②命途的不順;(1分)③生命的衰老。(1分)

(2)(4分)①通過描述滯雨通宵未歇,直到天明,側(cè)面暗示作者通宵未眠,表明憂愁之久,內(nèi)心無時無刻不被憂愁纏繞;(2分)②運用比喻手法,將“百憂”比喻為雨中生機勃勃滋生的青草,表現(xiàn)出憂愁的煩亂紛雜。(2分)

(3)(3分)①視覺角度與聽覺角度。樹上集聚的早鴉,是作者所見之景;沉悶的鼓聲是作者所聞之景。(2分)②這些景物凄冷蕭條,傳達出作者愁悶落寞的心情。(1分)

十八、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后面問題。(7分)

好事近  漁父詞  朱敦儒

搖首出紅塵,醒醉 更無時節(jié)?;钣嫝倬G蓑青笠,慣披霜沖雪。

晚來風(fēng)定釣絲閑,上下是新月。千里水天一色,看孤鴻明滅。

[注]①活計:生計,謀生的手段。

(1)這首詞的上闋表現(xiàn)出一個怎樣的漁父形象?結(jié)合作品簡要分析。(3分)

(2)結(jié)合作品簡析下闋“晚來風(fēng)定釣絲閑,上下是新月”二句表現(xiàn)出的意境。(4分)

(1)“搖首出紅塵”,示其超脫;“醒醉更無時節(jié)”,示其疏放;“慣披霜沖雪”,示其勇毅:上闋表現(xiàn)出的是一個無拘無束、瀟灑率性的漁父形象。[(本題考查對古典詩歌內(nèi)容的理解)評分標(biāo)準(zhǔn):本題3分。結(jié)合作品簡析2分(任選兩處分析即可);結(jié)合1分。意思對即可。(2)“晚來風(fēng)定的絲閑,上下是新月”二句,寫夜色降臨,微風(fēng)不起,垂釣的絲線平靜悠閑,天上和水中是同一鉤新月(1分)。詞人表面寫“風(fēng)定”與“絲閑”,內(nèi)在里是寫“心定”與“人閑”(1分)。詞人寫“新月”及水面的清明,意在表現(xiàn)人內(nèi)心的清新與通透(1分)。這幅月下獨釣圖所呈現(xiàn)出來的閑適、安詳?shù)囊饩痴窃~人所追求的人生境界(1分)。這幅月下獨的釣圖所呈現(xiàn)出來的閑適、安詳?shù)囊饩痴窃~人所追求的人生境界(1分)。[(本題考查對古典詩歌意境鑒賞)評分標(biāo)準(zhǔn):本題4分。句意;結(jié)合作品簡析2分;結(jié)論1分。意思對即可。]

十九、閱讀下面兩首詩,完成(1)---(2)題。(7分)

塞上昕吹笛

高適

霜凈胡天牧馬還,月明羌笛戍樓間。借問梅花何處落,風(fēng)吹一夜?jié)M關(guān)山 。

聽曉角

李益

邊霜昨夜墮關(guān)榆,吹角當(dāng)城漢月孤。  無限塞鴻飛不度,秋風(fēng)卷入《小單于》。

【注釋】①梅花:《梅花落 》曲的簡稱。②《小單于》:樂曲名。

(1)下列對這兩首濤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這兩首詩都是邊塞詩,都通過寫邊關(guān)“聽”樂含蓄地表達了戍邊戰(zhàn)士內(nèi)心的情感。

B.《梅花落》為曲調(diào)名,高詩將“何處”二字嵌入其中,意謂“何處吹奏《梅花落》”。

C.高詩尾旬運用了夸張的手法,一個“滿”字表面是寫曲滿關(guān)山,實則表現(xiàn)情滿關(guān)山。

D.李詩三四兩句寫秋風(fēng)中傳來了《小單于》的曲調(diào),就連塞鴻也為之陶醉,盤旋不度。

(2)這兩首詩起筆一句有什么共同特點?這樣寫有什么好處?請結(jié)合詩句簡要分析。(4分)

(3)“月”是中國古詩詞中的傳統(tǒng)意象,有著豐富的內(nèi)涵。清結(jié)合這兩首詩中的一首,并聯(lián)系其它你熟悉的某一詩句,談?wù)勀銓Α霸隆边@一意象的內(nèi)涵的認識。(200字左右)(10分)

(1)D 要點:這兩首詩起筆一句都寫了邊塞秋景(或都寫了邊關(guān)寒霜滿地的情景)(1分),都和第二句的邊關(guān)明月共同構(gòu)成了聽樂的氛圍(或都渲染了聽樂的氣氛)(1分),為全詩奠定悲涼的感情基調(diào)(1分),含蓄地表達了征人身處邊關(guān)的孤寂之情(1分)。(意思對即可))例:(1)、都用“霜”字點明了描寫的時節(jié)和環(huán)境,秋意寒霜,營造了悲涼之感,也都寫出了寫作的地點和背景,寫出了戍邊戰(zhàn)士的心情。用意象含蓄表達了愁緒,意味無窮。(3分)

(2)都以“霜”字開頭。這樣寫能夠介紹當(dāng)時所處的時節(jié),表達出作者內(nèi)心的情感。借著“霜天”的景象,更有助于作者抒發(fā)內(nèi)心的感情,表現(xiàn)詩歌的主旨。(2分)

反饋題:這兩首詩的結(jié)尾兩句各具特色,請加以賞析。

提示:高詩三、四句為虛寫:此時不知何處傳來了羌笛曲《梅花落》,樂曲悠揚,似乎在整個關(guān)山回蕩,由此,讓人感到,風(fēng)吹送的仿佛不是笛聲,而是落梅的花瓣,眼前出現(xiàn)的宛如和色和香落滿關(guān)山的梅花。聽曲《梅花落》--聯(lián)想到家鄉(xiāng)的梅花--思鄉(xiāng)之情。表達得巧妙而自然。

李詩運用他的夸張的詩筆,想象和描寫這群從塞北飛到南方去的候鳥,聽到秋風(fēng)中傳來畫角吹奏的《小單于》曲,也深深為之動情,因而在關(guān)上低回留連,盤旋不度。這樣寫,以雁代人,從雁取影,深一步、曲一層地寫出了角聲的悲亢凄涼。雁猶如此,人何以堪,征人的感受就也不必再事描述了。

(3)、(10分)評分要點:①有觀點,2分;②闡發(fā)與分析,6分(能聯(lián)系兩首詩中的一首,2分;能聯(lián)系文本之外的詩句,2分;分析闡發(fā)具體深入,2分);③語言通順,2分。

月意象是中國古典詩詞中最常見的意象之一,其約定的涵義主要有以下幾種:

1.團圓和思念(愁思、悵恨)。古典詩詞中的月意象,常常是團圓的象征,寄寓著與親人團聚的心愿與期待。但詩人們卻很少描寫月下團聚的快樂,卻屢屢傾訴月下離散的痛苦。月引發(fā)了詩人的愁思和悵恨。

2.故園。明月暗示著親人團聚的希望與期待,因此,月意象自然又與家鄉(xiāng)聯(lián)系起來,成為故園的象征。

3.永恒。明月,跨越時空,閱盡滄桑興亡,見證歷史。月意象滲透著哲理的意味。

4.月是美的象征。

5. 用月光照耀下的澄沏、寧靜的境界,寄寓淡泊閑逸,追求心靈自由的情懷。

學(xué)生答案示例(一類):

“月”在邊塞詩中體現(xiàn)出蒼涼、孤寂的感情。高詩中的月光灑滿戍樓,撒下淡淡的哀傷與寂寥同,觸動了將士內(nèi)心中的思念之情。月與將士的羌笛相伴,抒寫了令人觸目傷懷的凄涼之曲。此時的月,便是寂寞、思念與無限哀傷情愫的化身。李白《關(guān)山月》中的“明月出天山”,則盡展一輪皎潔的圓月從天山上掛起的豪邁氣勢。此時的月照亮了將士內(nèi)心的豪情萬丈,點燃了堅定的信念。在雄壯宏大的天山上,月少了分哀怨,多了份鼓舞與壯麗。不同的詩人豐富了“月”的涵義,他們用“月”的蒼涼孤寂,皎潔明亮,照亮了人們在夜空下的心靈。

“月”字是古詩中傳統(tǒng)的意象,它包含了思念的寓意?!度下牬档选分小霸旅髑嫉咽鶚情g”中一個“月”字便讓人浮想聯(lián)翩,仿佛置身于那小樓間聽到笛聲,思念家鄉(xiāng)之感油然而生;《靜夜思》中“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 中一個“月”字便讓人愁緒滿懷,仿佛徘徊在那床邊望著皓月,思念親人之感躍然紙上?!霸隆弊植粌H代表了夜晚,也蘊含了思念故鄉(xiāng)、思念親人的意象。每當(dāng)讀到“月”,總令人不禁想起家人團圓的景象,家人歡聚一堂,其樂融融的溫情在月光的襯托下顯得更加感人肺腑?!霸隆笔菆F圓,“月”是思念,“月”更是一捧溫情。

二十、閱讀下面兩首唐詩,然后回答問題。

逢病軍人

盧綸

行多有病住無糧,萬里還鄉(xiāng)未到鄉(xiāng)。蓬鬢哀吟古城下,不堪秋氣入金瘡。

河潢舊卒

張喬

少年隨將討河潢,頭白時清返故鄉(xiāng)。十萬漢軍零落盡,獨吹邊曲向殘陽。

⑴兩首詩描寫的人物有何異同?試簡要概括。(4分)

⑵盧詩表達了詩人 什么樣的情感?(2分)

⑶請簡析張詩的主要表達特色。(4分)

(1)(1)同:都是返鄉(xiāng)士兵(2分)。異:一病一老(1分),一在途中一已歸鄉(xiāng)(1分)。

(2)對病軍人的同情。(2分)

(3)以少年出征與頭白返鄉(xiāng)對比,突出戍邊之長;以十萬將士與我對比,突出戰(zhàn)爭的殘酷。(4分,每點2分)

二十一、閱讀下面這首詩,回答問題(8分)

水口行舟

宋·朱熹

昨夜扁舟雨一蓑,滿江風(fēng)浪夜如何。今朝試卷孤篷看,依舊青山綠樹多。

⑴這首詩寫舟行江上的見聞感受,詩人情感變化富有層次,請結(jié)合具體詞語簡析。(2分)

⑵簡析這首詩運用了哪些藝術(shù)手法 ?詩人描繪的畫面中,蘊含著人生哲理,請細加品味,說一說你的看法。(6分)

(1)“夜如何”寫出詩人心中的擔(dān)憂?!霸嚲怼笨虅澰娙思缺M忠蓱]不安的心態(tài)?!耙琅f”則透露出詩人無限欣喜之情。(2分。答案中含三個要點,錯一個點,扣1分。)

(2)①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觸景生情”)(寫“借物抒懷”“托物言志”均不給分);對比(或“對照”、“呼應(yīng)”);各自分析。(4分。每一點各2分)

②風(fēng)雨總是暫時的,風(fēng)浪總歸會平息,青山綠樹是永恒的,一切美好事物的生命力終究不可遏制。(或“人生道路總不會一帆風(fēng)順,只要逆流而上,搏擊風(fēng)雨,就能達到青山綠樹的理想境界,享受勝利的樂趣”)(意思對即可)

二十二、閱讀下面這首宋詩 ,完成后面問題。(8分)

月夕

陸游

開戶滿庭雪,徐看知月明。微風(fēng)入?yún)仓?,復(fù)作雪來聲。

俗塵不待掃,凜然肝肺清。村深無漏鼓,鶴戾報三更。

(1)詩的前兩聯(lián)在寫景上有什么特點?請簡要分析。(4分)

(2)結(jié)合全詩,分析作者在頸聯(lián)中體現(xiàn)出的精神境界。(4分)

(1)答:由視覺到聽覺,由靜到動,以動襯靜。(2分)首聯(lián)從視角角度寫明月滿庭院,頷聯(lián)從聽覺角度寫風(fēng)吹竹子似乎是下雪般的聲音,(1分)兩聯(lián)共同渲染庭滿落雪、月明風(fēng)清的寧謐、安閑的氛圍,表達了作者的喜愛之情。(1分)

(2)答:頸聯(lián)體現(xiàn)出是月夜中物我兩忘、內(nèi)心澄澈的精神境界。(2分)前兩聯(lián)中的明月、風(fēng)入竹子等景象刻畫了出空靈環(huán)境,(1分)頸聯(lián)用“肝肺清”直抒胸臆,尾聯(lián)用“鶴戾”寫環(huán)境的幽寂襯托內(nèi)心的明凈。(1分)(大概意思對即可)

二十三、閱讀下面一首唐詩,然后回答問題。(8分)

同兒輩賦未開海棠二首(之二)

金·元好問

枝間新綠一重重,小蕾深藏數(shù)點紅。愛惜芳心莫輕吐,且教桃李鬧春風(fēng)。

(1)第二句詩中“深藏”一詞很形象,請作簡要的賞析。(4分)

(2)詩的三四句運用了什么表現(xiàn)手法?給人怎樣的啟示?(4分)

(1)“深藏”既是客觀景物的描寫,寫出了濃密翠綠的葉子籠蓋下的幾點海棠蓓蕾微紅的情景;又是主觀意愿的體現(xiàn),體現(xiàn)海棠花珍惜春光、不輕易吐艷的意愿。

(2)運用了反襯(對比或襯托)的表現(xiàn)手法,用桃李的爭奇斗艷,反襯海棠的“惜芳輕吐”,啟示人們,太早的炫耀,過于急切的追求,雖然可以在眼前給我們一種陶醉的幻境,但這種美麗是短暫難以持久的。(以下理解亦可:運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在對海棠花的描繪評述中,表明了自己的人格追求,寄托著對“兒輩”的殷殷教導(dǎo)。這兩句啟示我們,不應(yīng)追求表面的一時的繁華熱鬧,而要耐得住寂寞,加強內(nèi)在積累,在適當(dāng)?shù)臅r候展露才華。)

二十四、閱讀下面這首詩,回答問題。(6分)

秋望

李夢陽

黃河水繞漢宮墻,河上秋風(fēng)雁幾行。客子過壕追野馬,將軍發(fā)箭射天狼。

黃塵古渡迷飛挽①,白月橫空冷戰(zhàn)場。聞道朔方多勇略,只今誰是郭汾陽 ②。

【注】①飛挽:是“飛芻(草)挽粟(糧)”的省說,指迅速運送糧草。②郭汾陽:唐代著名的將軍郭子儀,曾經(jīng)平定安史之亂,大破吐蕃,被封為汾陽王。

(1)第三聯(lián)用的是什么修辭手法?請結(jié)合詩句作簡要分析。(3分)

(2)這首詩表現(xiàn)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3分)

(1)①對比。(1分)將黃河渡口的繁忙和戰(zhàn)場上的沉寂進行對比,(1分)突出戰(zhàn)爭即將來臨前的肅殺景象。(1分)②雙關(guān)。(1分)一個“冷”字,既指戰(zhàn)場的清冷和寒冷,(1分)又指詩人心上的那份寒意。(1分)(任選一個作答即可)

(2)本詩通過描寫戰(zhàn)云密布下的塞上風(fēng)光,(1分)抒發(fā)對安邊衛(wèi)國的良將的向往,(1分)體現(xiàn)了詩人憂國傷時的忠貞情懷。(1分)

二十五、閱讀下面一首宋詞,完成(1)---(2)題。

憶秦娥詠桐

李清照

臨高閣,亂山平野煙光薄。煙光薄,棲鴉歸后,暮天聞角。斷香殘酒情懷惡,西風(fēng)吹襯梧桐落。梧桐落,又還秋色,又還寂寞。

[注]本詞作于南渡之后。

(1)你認為這首詞直接寫作者“情懷”的是哪一句?請簡析該句在詞中的作用。(5分)

(2)結(jié)合詩句談?wù)勛髌纷钣刑厣男揶o手法。(6分)

(1)【參考答案】其一:“斷香殘酒情懷惡”,(1分)這一句直接寫詞人“情懷”,該句貫穿和籠罩全篇的感情。(1分)“亂山平野煙光薄”的景色,使詞人倍感“情懷惡”(1分),而“情懷惡”更增添了秋日黃昏“梧桐葉落”“心還寂寞”的蕭索冷落和不盡苦衷(2分)(或“道出了詞人國破家亡的無限悲痛”)。其二: “又還寂寞”(1分)是直接抒情,這一筆抒情統(tǒng)領(lǐng)全詩(1分)之景,從遠景亂山.歸鴉.暮色,到近處的落葉.秋風(fēng),寂寞之景,皆體現(xiàn)寂寞之心,含蓄而深沉(1分)。結(jié)句抒情,尤其是“又還”一詞是全詞境界的概括和升華(使全詞意境蘊涵深廣)(1分)。突出的表現(xiàn)了詞人失去親人和故鄉(xiāng)長期積郁的孤獨之感.亡國亡家之痛等復(fù)雜難言的心情(1分)。

(2)【參考答案】“梧桐落”,落葉片片,象無邊的愁緒一樣,飄落在她的心上;風(fēng)聲陣陣,象鋒利的鋼針扎入她受傷后孱弱的心靈。(1分)情景交融,(1分)進一步強調(diào)出落葉在詞人精神上.感情上造成的影響(2分)。詩人觸景傷懷,引出后句“又還秋色,又還寂寞”,國破家亡的傷痛,背井離鄉(xiāng)的哀愁,一下子都涌上了心頭。(2分)

二十六、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1)---(2)題。

食筍

曾幾①

花事闌珊竹事初,一番風(fēng)味殿春蔬。龍蛇戢戢②風(fēng)雷后,  虎豹斑斑霧雨余。

但使此君常有子,不憂每食嘆無魚。丁寧 下番③須留取,  障日遮風(fēng)卻要渠。

【注】①曾幾:南宋詩人,字吉甫,自號茶山居士,學(xué)識淵博,勤于政事。②戢戢(jíjí):牛羊角的樣子。③下番:下一輪。

(1)頷聯(lián)描繪了怎樣的景象?請作簡要賞析。(5分)

(2)最后兩聯(lián)表現(xiàn)了詩人怎樣的心理和思想感情?請作簡要分析。(6分)

(1)(5分)頷聯(lián)寫春夏之交,在風(fēng)雷霧雨之后,新筍破土而出,如龍角戢戢而動,如虎豹初露斑文。(3分)詩人用比喻將雨后春筍寫得有聲有色,動態(tài)十足,表現(xiàn)了對它的熱愛,也給讀者留下聯(lián)想的空間。(2分)(意思對即可)

(2)(6分)最后兩聯(lián)表現(xiàn)了詩人曲折復(fù)雜的心理:第三聯(lián)寫只要竹林常發(fā)出新筍,就無慮頓頓吃素,每食無魚;第四聯(lián)則寫不要把竹筍全吃了,應(yīng)該留下一些,讓它生長成竹,因為我們還要靠它障日遮風(fēng)。(4分)表達了詩人對竹的熱愛和贊美之情。(2分)

(如果答為“表現(xiàn)了詩人憂國憂民、希望后繼有人濟世救民”也可。意思對即可)

 

二十七、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1)---(2)題(10分)

采桑子

歐陽修

十年前是尊前客,月白風(fēng)清 。憂患凋零,老去光陰速可驚。鬢華雖改心無改,試把金?、佟Ef曲重新,猶似當(dāng)年醉里聲。

注:①金?。捍缶票?。

(1)詞的上闋運用了哪些藝術(shù)手法,請具體分析。(6分)

(2)詞的下闋表達了詞人什么樣的情感,請作簡要分析。(4分)

(1)(6分)①“月白風(fēng)清”運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1分)借明朗美好的景色,表達了詩人處境的順利,心情的愉悅(從襯托角度,答成以樂景襯托愉悅心情也可)(2分)②上闋前后對比(1分)用十年前愉悅心情和在憂患凋零中老去的傷感構(gòu)成對比(2分)

(2)①“鬢華雖改心無改”,而今年歲已老,但他那顆充滿活力的心,卻還似從前一樣,老當(dāng)益壯,不愿服老;(2分)②詞人畢竟歷經(jīng)滄桑,重聽舊曲,豪放話語之中抑郁之意,矛盾之情也是十分明顯的。(2分)

二十八、閱讀下面的宋詞,然后回答問題。(7分)

玉樓春①  錢惟演

城上風(fēng)光鶯語亂,城下煙波春拍岸。綠楊 芳草幾時休?淚眼愁腸先已斷。  情懷漸覺成衰晚,鸞鏡朱顏驚暗換②。昔年多病厭芳尊③,今日芳尊惟恐淺。

【注釋】①作者一生仕宦顯達,晚年被貶外放,此詞是作者去世前不久所作。②鸞鏡:背后飾有鸞鳥的鏡子。 ③尊:又寫作“樽”。

(1)詞的上闋運用了什么表現(xiàn)手法 ?這樣寫有什么表達效果?(3分)

(2)最后兩句詞人寫對“芳尊”態(tài)度的前后變化,這樣寫表達了詞人怎樣的心理?(4分)

(1)以樂景襯哀情。作者以明麗的景色反襯自己凄暗的心情,強烈地表達出對時光飛逝、生命無多的感傷。(3分)

(2)通過對照,作者寫出此刻自己只能借酒澆愁,真切地表現(xiàn)了他無可奈何的心境和作為一個政治失意者的絕望心情。(4分,意思對即可。)

二十九、閱讀下面這兩首詩,回答后面的問題。

渡漢江

(唐)宋之問

嶺外音書斷,經(jīng)冬復(fù)歷春。近鄉(xiāng)情更怯,不敢問來人。

示三子

(宋)陳師道

去遠即相忘,歸近不可忍。兒女已在眼,眉目略不省。

 喜極不得語,淚盡方一哂。了知不是夢,忽忽心未穩(wěn)。

注:第一首詩是詩人從瀧州(今廣東羅定縣)貶所逃歸,途經(jīng)漢江(指襄陽附近的一段漢水)時寫的。第二首詩寫于元祐二年(1087),當(dāng)時詩人得任徐州教授,生計稍微好轉(zhuǎn),即從岳家接回妻兒,一家得以團聚。這首《示三子》即作于妻兒們剛回來的時候。

(1)第一首詩的前兩句,哪兩個詞用得好?為什么?(3分)

(2)這兩首詩都以以反常之筆見深情(所謂反常之筆,就是看似有悖于常情其實卻符合情理的筆法),請結(jié)合兩首詩的具體詩句作簡要分析。(4分)

(1)“斷”和“復(fù)”用得好。(1分)“斷”寫出詩人與家人音問不通,彼此生死未卜的處境;(1分)“復(fù)”字寫詩人謫放時間之長,表現(xiàn)了詩人度日如年、孤獨苦悶的心境。(1分)

(2)第一首“近鄉(xiāng)情更怯,不敢問來人”,即是以反常之筆寫深情,因為作者貶居嶺外,又長期接不到家人的任何音訊,一方面固然日夜在思念家人,另一方面又時刻擔(dān)心家人的命運,怕他們由于自己的牽累或其他原因遭到不幸?!扒楦印迸c“不敢問”,正表現(xiàn)了詩人這種矛盾的心理。(2分)后一首,①前兩句即是以反常之筆寫深情?!叭ミh即相忘,歸近不可忍?!薄凹聪嗤敝皇菬o奈而已,其實并不曾忘卻,不然何以家人團聚的日子近了卻又興奮難抑呢?“不可忍”正說明詩人對親人懷著一腔不可抑制的思念。②三、四兩句寫兒女已回到眼前,詩人卻記不清他們的容貌,恍惚難以相認,似乎無情,但是,正是因為別時兒女正小,見面時兒女形貌已非,這正說明離別的時間已久,正可見分離時惦念之苦,相憶之深。③最后兩句寫與親人們團聚,自知不是夢,可心里卻恍惚不定,懷疑眼前的情景不是真的?!傲酥?,是明了、知道的意思。既然“了知”重逢“不是夢”,心里應(yīng)踏實安定,卻又說“忽忽心未穩(wěn)”,這一反常之筆,委婉含蓄地反映了詩人深怨別離之苦,反映了他對妻子和兒女們的真摯深切的愛。(2分,后一首詩只要答對一點就可以給兩分)

三十、閱讀下面一首宋詞,按要求答題。(8分)

關(guān)河令  周邦彥

秋陰時晴漸向暝,變一庭凄冷。佇聽寒聲,云深無雁影。更深人去寂靜,但照壁孤燈相映。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

(1)上闕是如何表現(xiàn)“凄冷”的?(4分)

(2)全詞用了什么表現(xiàn)手法?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請簡要分析。(4分)

(1)陰雨連綿,偶爾放晴,卻已薄霧昏暝,難得片刻的晴朗心情,這是凄冷之一;聞雁叫,卻難見被云霧遮擋的鴻雁,更浸染思念親朋情懷,景中寓情,這是凄冷之二。

(答題建模:詞語的賞析=整合句中相關(guān)意象翻譯+結(jié)合前后句分析+表現(xiàn)手法)

(2)全詩用了情景交融的手法,上闕寓情于景,寫秋雨秋云無雁影,渲染凄寒的氛圍;下闕以照壁孤燈、夜永之景襯情,把旅居之人酒后的孤獨、冷清刻畫清晰。全詩表達了羈旅孤棲、難熬寒夜、思念親朋的思想感情。

(答題建模:分析表現(xiàn)手法=結(jié)合全詞分析手法+結(jié)合具體詩句分析+中心分析思想感情=陳述全詩內(nèi)容+結(jié)合冷詞熱詞+突出情感主題)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wǎng)絡(luò)存儲空間,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nèi)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dǎo)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zhuǎn)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