壯懷詩 人到60歲,就進(jìn)入了老年。我很敬仰那些有夢想,有追求,不茍活于世,將自己的能量充分發(fā)揮的老人,這些老人也往往能享長壽。歷代詩人寫了很多詠老詩,我最愛讀老年壯懷詩,讀這種詩使人精神振奮,心胸開朗。 有的人年齒已暮,但積累了豐富的經(jīng)驗,自認(rèn)能作人先導(dǎo),發(fā)揮余熱。沈炯寫有一首《詠老馬詩》,詩曰:“昔日從戎陣,流汗幾東西。一日馳千里,三丈拔深泥。渡水頻傷骨,翻霜屢損蹄。勿言年齒暮,尋途尚不迷。”沈炯,南朝人,曾仕梁、西魏及陳朝,享年58歲。詩中寫此馬曾縱橫沙場,立下戰(zhàn)功,如今雖然年老,但老馬識途。名為寫馬,實是托物言懷,言老年人經(jīng)驗豐富,能為人指點迷津,可作后生導(dǎo)師,表現(xiàn)出老有所為、不茍活于世的思想。 有的人雖入暮年,猶思為國效力。陸游在《老馬行》中寫道:“老馬虺隤依晚照,自計豈堪三品料?玉鞭金絡(luò)付夢想,瘦稗枯箕空咀噍。中原蝗旱胡運(yùn)衰,王師北伐方傳詔。一聞戰(zhàn)鼓意氣生,猶能為國平燕趙?!标懹问悄纤沃娙?,積極支持抗金,但壯志未酬,含恨而死,卒年85歲。這首詩是他82歲那年寫的,時宋寧宗下詔伐金,他心情激動,以老馬自喻,雖然年老病疲,吃的是粗糲草料,但仍愿馳騁疆場,為國收復(fù)失地,完成統(tǒng)一大業(yè)。虺隤,形容馬疲憊的樣子。三品料,指精細(xì)的飼料。玉鞭金絡(luò),指馬的華貴裝飾。瘦稗枯箕,粗劣的草料。 有的人自視甚高,然生不逢時,未能建立功業(yè),臨老猶不甘心一生平庸。歸莊的《新春梳得白發(fā)》一詩云:“強(qiáng)仕之年名不成,今朝攬鏡更心驚。元來白發(fā)無公道,似覺春風(fēng)亦世情。嫩柳銀鞍塵里色,嬌鶯錦帳夢余聲。可憐老驥猶心壯,莫便鹽車畢此生?!睔w莊,明末人,少年時即知名文壇,明亡曾參加抗清斗爭,失敗后為僧,后隱居鄉(xiāng)野,晚年以賣文賣畫為生,只活了60歲。他心懷壯志,但不肯仕于清朝,才能難以施展,自比千里馬,不肯“鹽車畢此生”,又不得不拉一輩子鹽車,可想見其心中的痛苦。于是只好將才能用于書畫詩曲,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強(qiáng)仕之年,是40歲的代稱。頷聯(lián)寫由于心中不平,感覺無所偏袒的白發(fā)、春風(fēng)也不公道了。頸聯(lián)寫對仕途的無望。 有的人認(rèn)為雖然年事已高,如有好機(jī)遇,仍可干出一番事業(yè)。李白在一首《贈錢征君少陽》的詩中寫道:“白玉一杯酒,綠楊三月時。春風(fēng)余幾日,兩鬢各成絲。秉燭唯須飲,投竿也未遲。如逢渭水獵,猶可帝王師?!崩畎字换盍?1歲,他贈詩的錢少陽是位隱士,卻享有商山四皓一樣的高齡。李白說別看他年齡大,如果能像姜尚遇到周文王那樣,仍可建立不朽勛業(yè)。姜尚,字子牙,70余歲時,垂釣渭水,文王出獵遇之,論治國大計,拜為師,輔佐武王滅紂,建立周朝。 有的人認(rèn)為雖進(jìn)入晚景,尚有時間創(chuàng)造最后的輝煌。劉禹錫的《酬樂天詠老見示》一詩曰:“人誰不顧老,老去有誰憐?身瘦帶頻減,發(fā)稀帽自偏。廢書緣惜眼,多灸為隨年。經(jīng)事還諳事,閱人如閱川。細(xì)思皆幸矣,下此便翛然。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劉禹錫和白居易是好朋友,常以詩唱和,白居易寫了一首《詠老贈夢得》,劉禹錫以此詩作答。樂天為白居易字,夢得為劉禹錫字。兩人均享高壽,白居易活了74歲,劉禹錫活了71歲。詩的中間八句寫老態(tài)老景,閱歷心情,最后兩句畫龍點睛:不要說自己已經(jīng)到了桑榆晚年,滿天的晚霞尚可發(fā)出最后的光亮。 有的人進(jìn)入老年猶讀書不輟,從書中尋找樂趣。張綱在《讀書》一詩中云:“卻老慚無術(shù),驅(qū)愁賴有書。披尋窮浩渺,領(lǐng)略造玄虛。窗日三竿靜,爐熏一炷余。倦來還自哂,蠹簡類 魚?!睆埦V身跨南北宋兩代四帝,活了84歲。詩中說卻老無術(shù),消愁有書,讀書可博覽亦可精研,可白天讀亦可晚上讀,環(huán)境清幽,心境安靜,樂在其中,自己笑自己,簡直成了書的蛀蟲。 曠達(dá)詩 曠達(dá),是指人心胸開闊,遇事想得開,不患得患失,不爭名奪利,大處著眼,不為瑣事縈懷。這種胸懷,老年人特別需要。歷代詩人晚年寫過不少這樣的詩,讀之可以排除憂愁,滌蕩俗念。 唐代的著名詩人白居易,晚年寫過多首詠老詩,58歲那年,分司東都,任太子賓客。太子賓客是個閑官,正合他的心意,于是他寫了一首《自題》,詩曰:“老宜官冷靜,貧賴俸優(yōu)饒。熱月無堆案,寒天不趁朝。旁看應(yīng)寂寞,自覺甚逍遙。徒對盈樽酒,兼無愁可消。”詩寫他官閑俸優(yōu),衣食無愁,不再大熱天辦公,也無須天寒時上朝,無公事之累,倍感輕松。這在別人看來會覺得寂寞清冷,而他卻覺得遙遙自在,別人常常借酒澆愁,他飲酒卻無愁可消。表現(xiàn)了詩人不爭榮利,追求安適的澹泊心境。 邵雍,字堯夫,共城(今河南輝縣)人,宋代理學(xué)家。后定居洛陽,有田數(shù)畝,親自耕作,僅供衣食之需。所居名“安樂窩”,自號“安樂先生”,名滿中州。兩次被薦舉,皆稱疾不赴。他寫有一首《賀人致政》,詩曰:“人情大率喜為官,達(dá)士何嘗有所牽。解印本非嫌薄祿,掛冠殊不為高年。因通物性興衰理,遂悟天心用舍權(quán)。宜放襟懷在清景,吾鄉(xiāng)況有好林泉?!薄爸抡?,或稱“致仕”,即退休。詩言人大都喜歡做官,但在達(dá)觀的人看來去官卻可喜可賀:物有興衰,人可用舍,為什么不寄情山水?況且我這里山清水秀,是最令人流連忘返的地方。 文征明,初名璧,長洲(今江蘇蘇州)人,明代文學(xué)家、書畫家,性清介,不愿為官,享年90歲。他寫有一首《戊午元旦》,詩曰:“勞生九十漫隨緣,老病支離幸自全。百歲幾人登耄耋,一身五世見曾元。只將去日占來日,誰謂增年是減年。次第梅花春滿目,可容愁到酒樽前?!薄半S緣”,意為不刻意追求,順其自然?!半q蟆?,指八九十歲年紀(jì)?!霸?,即曾孫、玄孫,“元”同“玄”。他享有高壽,五世同堂,百事不問,飲酒賞花,十分快樂,哪里還有憂愁呢? 明代的韓奕在《新歲述懷》一詩中寫道:“白首坐中堂,屠蘇最后嘗。行年六十一,非短亦非長。眼昏字尚見,腳軟策能將。寒有衣加體,饑有食充腸。閑無官職系,貧無私債償。懶惟居寢室,健或到僧房。即死已多幸,且活亦無妨?!薄巴捞K”,古代的一種酒名?!安摺?,拐杖。詩人年逾花甲,身體健康,生活滿足,舉止灑脫,無所牽掛,所以不以生死為念,表現(xiàn)了一種超然物外的心態(tài)。 鄭燮,字克柔,號板橋,江蘇興化人。乾隆進(jìn)士。性格落拓不羈,詩書畫皆精。他做山東濰縣縣令時,一年大旱,百姓背井離鄉(xiāng),外出逃荒,他當(dāng)即決定開倉濟(jì)民,并以工代賑,救活了許多饑民。然而此舉卻獲罪罷官,時年60歲。他寫了二首《罷官作》,其中一首曰:“老困烏紗十二年,游魚此日縱深淵。春風(fēng)蕩蕩春城闊,閑逐兒童放紙鳶。”說他任范縣、濰縣知縣十二年,一直未得升遷,所以稱“老困”。今天被罷官,猶如魚歸深水,其樂可知。此時感到春風(fēng)浩蕩春城開闊,悠閑地看著兒童放風(fēng)箏,實在愜意得很。被罷官不覺悲傷,反而感到輕松愉快,這才叫曠達(dá)。 林則徐,字少穆,福建侯官(今福州市)人。在任兩廣總督時,奉命查禁鴉片,在虎門銷毀,英國借此發(fā)動鴉片戰(zhàn)爭。林被革職,充軍新疆,時年57歲。在西安與家人告別時作《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二首,其中一首曰:“力微任重久神疲,再竭衰庸定不支。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謫居正是君恩厚,養(yǎng)拙剛于戍卒宜。戲與山妻談故事,試吟斷送老頭皮?!痹娭袑Ρ怀滠娢戳髀督z毫怨恨情緒,反說自已才能平庸,不足以當(dāng)重任,早已身心交瘁,難以支持了,表現(xiàn)出一種不計個人得失的大將風(fēng)度?!捌埨麌疑酪?,豈因禍福避趨之?”表現(xiàn)了他為國不計利害、不避艱險、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決心與精神。下面兩句把戍邊說得很輕松,是皇帝的厚恩,正適合自已養(yǎng)拙。最后兩句用的是宋代楊樸和蘇軾的故事:楊樸是個隱士,宋真宗聞他能詩,召入宮中,讓他作詩。楊樸辭以不能,真宗說:“臨行時有人作詩送卿否?”楊樸答:“獨(dú)臣妾有一首云:‘更休落魂耽杯酒,且莫猖狂愛吟詩。今日捉將官里去,這回斷送老頭皮?!闭孀诖笮?,將他放回。蘇軾因詩得禍,被捕入獄,妻子送出門,害怕得大哭,蘇軾說:“子獨(dú)不能如楊處士妻作一首詩送乎?”妻子破涕為笑。林則徐在這種場合還能說這樣的笑話,固然是對家人的寬慰,也可見其心胸豁達(dá)。
養(yǎng)生詩 今天到處在談養(yǎng)生,似乎成為一種時尚。其實早在古代,人們就很重視養(yǎng)生,不斷總結(jié)經(jīng)驗,爭取健康長壽。歷代許多詩人到了晚年,寫出了不少養(yǎng)生詩,這些經(jīng)過實踐的養(yǎng)生之道,至今仍然有用。 人到了晚年,要把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享受安閑,勿自尋煩惱。白居易在《偶吟自慰兼呈夢得》一詩中寫道:“且喜同年滿七旬,莫嫌衰病莫嫌貧。已為海內(nèi)有名客,又占世間長命人。耳里聲聞新將相,眼前失盡故交親。尊榮福壽難兼得,閑坐思量最要身?!碑?dāng)時白居易和劉禹錫皆年滿七十,已享高壽,況且又都是海內(nèi)名人,別無所求,最要緊的就是自已的身體了。但生老病死,人人難免,對此應(yīng)坦然處之,樂以忘憂,憂愁會折壽。白居易的《自覺二首》中有句云:“始知年與貌,衰盛隨憂樂。畏老老轉(zhuǎn)迫,憂病病彌縛。不畏復(fù)不憂,是除老病藥?!辈晃凡粦n,能卻病延年。王觀在《減字木蘭花》一詞中寫道:“多愁早老,著甚由來煩惱?休管浮名,安樂身康似珍寶?!倍际且顺钟袠酚^精神,淡泊心態(tài)。 人老了心不要老,要保持一顆童心,種花養(yǎng)草,與兒童在一起玩耍,可以延年益壽。陸游的《灌園》詩云:“八十身猶健,生涯學(xué)灌園。溪風(fēng)吹短褐,村雨暗衡門。眼正魔軍怖,心安疾豎奔。午窗無一事,梨棗弄諸孫?!彼凇斗N花》一詩中寫道:“芳蘭移取遍中林,余地何妨種玉簪。更乞兩叢香百合,老翁七十尚童心?!彼€在《書意》一詩中寫道:“整書拂幾當(dāng)閑嬉,時取曾孫竹馬騎。故故小勞君會否?戶樞流水即吾師?!崩先说男木骋缤⒆?,喜歡游戲,愛好活動。 堅持運(yùn)動,干點力所能及的勞動活,有益于健康。陸游經(jīng)常灑掃庭廚,寫有《掃地》一詩:“一帚常在傍,有暇即掃地。既省課童奴,亦以平血?dú)?。按摩與導(dǎo)引,雖善亦多事。不如掃地去,延年直差易?!比绻眢w條件許可,可以去旅游,去爬山。袁枚在《老行》詩中寫道:“老行萬里全憑膽,吟向千峰屢掉頭??傆X名山似名士,不蒙一見不甘休?!彼紊降臉啡ぃ晾喜凰?。他八十歲生日,他的一位朋友寫一賀聯(lián),稱他“八十精神勝少年,登山足健踏云煙。” 好的生活習(xí)慣與飲食習(xí)慣,對老年人來說十分重要。陸游在《食粥》一詩中寫道:“世人個個學(xué)長年,不知長年在眼前。我得宛丘平易法,只將食粥致神仙?!彼麖谋彼卧娙藦堮缒抢飳W(xué)來了食粥的妙法,快樂賽過神仙。他在82歲時寫了一首《洗腳詩》:“老人不復(fù)事農(nóng)桑,點數(shù)雞豚亦未忘。洗腳上床真一快,稚孫漸長解燒湯。”連他的孫輩都知道燒熱水洗腳的好處。蘇軾也說過:“主人勸我洗足眠,倒床不復(fù)聞鐘鼓?!笨梢娡砩嫌脽崴聪茨_,解乏利眠。 節(jié)食,限酒,寡欲,制怒,都是養(yǎng)生的要務(wù)。明代名醫(yī)龔?fù)①t活到92歲,他根據(jù)多年從醫(yī)治病、保健養(yǎng)生的實踐,寫了一首《攝養(yǎng)詩》,詩曰:“惜氣存精更養(yǎng)神,少思寡欲勿勞心。食惟半飽無兼味,酒止三分莫過頻。每把戲言多取笑,常含樂意莫生嗔。炎涼變詐都休問,任我逍遙過百春?!眳味促e的養(yǎng)生詩云:“酒色財氣四堵墻,人人都在里面藏。有人跳出墻兒外,便是長生不老方?!比?br> 果我們照此辦理,也能長壽。 勤學(xué)詩 古人說:“靜處遠(yuǎn)慮,見歲若月,學(xué)問不厭,不知老之將至?!崩夏耆藨?yīng)該老有所學(xué),老有所為。許多古人,活到老,學(xué)到老,或讀書,或作詩,不舍晝夜,不避寒暑,不覺其苦,卻其樂無窮,生活過得非常充實。 文同在《和仲蒙夜坐》一詩中云:“風(fēng)鳴北戶霜威重,云壓南山雪意高。少睡始知茶效力,大寒須遣酒爭豪。硯冰已合燈花老,猶對群書擁敞袍?!蔽耐峙c可,梓州梓潼(今屬四川)人,北宋著名詩人、畫家、書法家。此詩寫他在硯水結(jié)冰的大冷天里,以茶添興,用酒取暖,猶敞著棉袍讀書,其刻苦精神,足以垂范后世。 范成大的《新涼夜坐》詩云:“日日老添明鏡里,家家涼入短檠中。簡編燈火平生事,雪白眵昏奈此翁。”范成大,字致能,吳縣(今蘇州)人,南宋著名詩人。中進(jìn)士,官至參知政事。晚年寫的田園詩,是他詩中的精品。此詩寫大熱天人人都在納涼,他頭發(fā)雪白,兩眼昏花,仍就著昏暗的燈光讀書,并以此作為平生樂事。 楊萬里寫有《讀詩》一首,詩云:“船中活計只詩編,讀了唐詩讀半山。不是老夫朝不食,半山絕句當(dāng)朝餐?!睏钊f里,南宋著名詩人,直到晚年,仍讀詩作詩不輟。他在另一首詩中寫他冬天讀詩,凍得“雙眸如割腳如冰。”致仕后每登山臨水,輒“作詩三首兩首”。這首詩寫他讀詩忘記了吃飯,把王安石的詩當(dāng)作早餐,學(xué)習(xí)之勤奮,達(dá)到癡迷的程度。半山,為王安石號。 陸游,南宋著名詩人,享年85歲,今存詩九千余首。他活到老,寫到老,臨死還寫了《示兒》名篇。他的《寒夜讀書》一詩云:“北窗暖焰滿爐紅,夜半濤翻古檜風(fēng)。老死愛書心不厭,來生恐墮蠹魚中?!睂懰x書的興趣至老未減,來生恐怕要變成蛀書的蠹魚。同題另一首云:“韋編屢絕鐵硯穿,口誦手抄那計年。不是愛書即欲死,任從人笑作書顛?!睂懰麗蹠?,不怕被人看作“書癡”?!绊f編屢絕”義同“韋編三絕”,喻讀書勤奮。古代的書籍是用皮條穿起來的竹簡,孔子讀《易經(jīng)》,皮條斷了三次?!邦崱蓖鞍d”。在《五更讀書示子》一詩中云:“近村遠(yuǎn)村雞續(xù)鳴,大星已高天未明。床頭瓦檠燈煜,老夫凍坐書縱橫。”在這首詩中,寫他讀書至五更,天冷受凍,猶攻讀不息。此詩是教育他的兒子的,我們讀之,也為之感動。檠,燈架。煜 ,燈光閃爍的樣子??v橫,凌亂的樣子。 潘閬的《敘吟》詩曰:“高吟見太平,不恥老無成。發(fā)任莖莖白,詩須字字清。搜疑滄海竭,得恐鬼神驚。此外非關(guān)念,人間萬事輕?!迸碎仯謮艨?,號逍遙子,大名(今屬河北)人,北宋著名詩人。官場上很不得意,一生只做過助教、參軍之類的小官,遂以苦吟為樂。他作詩字斟句酌,一絲不茍,頸聯(lián)兩句,是從唐詩“狂搜海亦枯”、“詩成泣鬼神”句化來,表現(xiàn)了他的刻苦創(chuàng)作精神。在他看來,除作詩以外,別的事情都無關(guān)輕重了。 筆者年逾古稀,仍未停筆耕,擬在晚年編兩本書,寫一百篇文章。前年患病住進(jìn)醫(yī)院,怕一病不起,計劃落空,曾寫《病中》一詩,詩曰:“青春歲月恨蹉跎,晚把余年補(bǔ)逝波。兩部童書將竣稿,百篇閑品正雕琢。病魔肆虐蚍搖樹,醫(yī)士有術(shù)水入河。假我良辰二十載,寶刀新淬不須磨。”此等拙作,自然難與前代名家詩并列,然老有所為之精神相似,故不揣谫陋,附錄于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