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言巧語的人沒有仁德 【原文】 子日:“巧言令色(1),鮮矣仁?!?BR> 【注釋】 (1)令色:令,好、善;色,臉色。 【譯文】 孔子說:“花言巧語,一副討好人的臉色,這樣的人是很少有仁德的?!?BR> 【讀解】 巧言令色。 這是一幅偽君子的畫像。 如果再加上孟子借用曾子的兩筆,那可真稱得上是絕妙了。 曾子說:“脅肩諂笑,病于夏畦?!甭柶饍蓚€肩頭,做出一副討好人的笑臉,這真比頂著夏天的毒日頭在菜地里干活還要令人難受?。。ā睹献印をv文公下》) 儒者對偽君子的鄙棄之情溢于言表。僅孔子對“巧言令色”的斥責,在《論語》中就記有三次(其它兩次見于《陽貨》、《公冶長》)。 然而,在歷史上,在現(xiàn)實中,這種巧言令色,脅肩諂笑的人卻并不因為圣人的鄙棄而減少。他們雖無仁德,難成正果,但卻有的是用武之地,能使妻離子散,家破人亡,國危天下亂。 所以,直到今天,我們仍然要牢記圣人提醒我們的話,時時警惕那些花言巧語,一臉笑得稀爛的偽君子。 |
|
來自: 雨林修養(yǎng)館 > 《讀書悟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