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土里冒出了一團沖天的火,照亮了陜北的山塬照亮了黃土高坡。
祖輩尋找希望的金鑰匙,今日打開了塵封的大鎖。陜甘寧呀革命老區(qū), 黃土里冒出了一團沖天的火,催響我的腰鼓催響我的歌。世代夢想歡騰的好日子,今日掃盡一切寂寞。山和川就像兒女們的青春,爭著獻出光和熱。陜甘寧呀我的家鄉(xiāng),你的風貌你的風采光芒四射呀光芒四射。
不怨荒山,不怨惡水,祖祖輩輩戀著這塊黃土地。貧窮沒有氣餒,落后不甘沉寂,想唱就唱,想醉就醉,蘭花花的故事,走西口的曲,趕牲靈的人兒愛喝黃河水,信天游把頑強的生命托起。
再看陜北,山川秀美,大開發(fā)的腳步,堅定不移。艱苦鑄就堅強,信念鼓舞士氣,眾志成城,改天換地。山溝溝里唱歌,圪梁梁上綠,羊肚子手巾創(chuàng)奇跡,寶塔山把新中國的精神撐起。
智慧的陜北人用勤勞美化著黃土地,豪放的陜北人,讓山丹丹紅遍神州大地。英雄的陜北人,讓《東方紅》唱響大江南北。
言為心聲,民歌是老百姓的心聲,陜北民歌是陜北老百姓的心聲。陜北有歌曰:信天游,不斷頭,斷了頭,窮人就無法解憂愁。改革開放改變了陜北,也改變了陜北人的命運,同時也改變了陜北民歌的主題:信天游,不斷頭,一路高唱信天游,陜北人邁開大步朝前走。
在過去,提起走西口,無語淚雙流,多少有情人,難舍又難分。但為了生計,陜北人不得不背井離鄉(xiāng),北上包頭、西去寧夏,踏上了一條“走西口”的求生之路。俗話說,金窩窩、銀窩窩不如自家的草窩窩。草窩窩尚且令人留連,更何況如今的陜北也變成了金窩窩。
賽江南的美景在新世紀造就,古老的山川明天到處披錦繡。'


編后:陽春三月,我應(yīng)邀帶幾位畫象來黃河畔藝術(shù)寫生基地釆風,受到寫生基地閆少偉的熱情接待,因我們五人行,所以要安排兩輛小車陪同,小閆是一位地道的陜北漢子,陜北的人性格淳樸善良,為人正直,性格豪爽。待人熱情真摯憨厚。雖說我們相處時間很短,他的為人處事給我們留下了深刻印象。感人之極。
閆少偉原本在外地打工現(xiàn)回到自己家鄉(xiāng)辦起了寫生基地,他那里比較原生態(tài),是創(chuàng)作黃土高坡作品理想的寫生基地。隨處都有美景可成作品。以上作品是一個地方,原點轉(zhuǎn)個角度即可創(chuàng)作多幅作品。
附
基地簡介:陜北黃河畔美術(shù)寫生及影視基地位于陜西省榆林市佳縣劉家山鄉(xiāng)閆家峁村,是陜北享譽全國的美術(shù)寫生及影視基地?;刈湓诖髿獍蹴纭⑶先f壑黃土高坡之中,自然環(huán)境優(yōu)美。村落古樸有質(zhì)。民風淳樸。置身于山水之間,寫意書畫人生。
基地是陜北地區(qū)最大的美術(shù)寫生基地,可同時接待200人,基地設(shè)施齊全,環(huán)境質(zhì)樸優(yōu)雅。住宿以冬暖夏涼的窯洞和平房為主,有機體宿舍和標準間。干凈、整潔、舒適。餐廳、浴室(配有太陽能熱水器)、電視、電話、電腦寬帶一應(yīng)俱全?;鼐嚯x佳縣縣城20分鐘車程,交通便利。這里不僅是一個恬靜質(zhì)樸的陜北小村莊。這里是畫家之家,更是黃土文化積淀孕育和弘揚廣大的地方。
基地設(shè)施及招待介紹:
1.住宿:本寫生基地住宿以陜北窯洞和平房為主。窯洞住在炕上,平房是兩層的架子床。每個房子住5-8個人。基地給老師提供標準間(有獨立衛(wèi)生間、電視),便于老師創(chuàng)作和休息。
2.伙食:基地一日三餐。早餐:小米稀飯、包子、饅頭、煮雞蛋、農(nóng)家咸菜等。午餐、晚餐,一般5-6個菜,葷素搭配,有各種時蔬,每天搭配雞魚肉、紅燒肉等。還有陜北面食、燴菜、燴粉湯、油糕等。廚房配菜營養(yǎng)健康。讓每一位師生吃飽吃好。
3.服務(wù)部:為師生提供畫具,顏料等畫材以及日用品、零食、飲料等以方便師生在這里寫生、學習。
4.周邊景點:白云山廟、香爐寺、全天星臺遺址、云巖寺、佛堂寺、三皇廟等。緊鄰黃河。
5.交通:交通貫穿東西南北,汽車可達全國各大中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