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浪淘沙》之《高坡放歌》 《物相-心相》 2018年5月,河北美術(shù)出版社出版 ![]() ![]() 對黃土高坡最深的印象,是在這里誕生了偉大的毛澤東思想,孕育了光耀千秋的延安精神。至于其它,第一是民歌,第二是陜北的老漢。 對歌曲,我是聽著東方紅長大的,后來才知道東方紅是由信天游改編的,耳熟能詳?shù)男盘煊芜€有《山丹丹開花紅艷艷》等等。 到1988年,由張靜林首唱的《黃土高坡》經(jīng)范琳琳的演繹,引爆了一場席卷全國的西北風(fēng),帶有濃郁陜北特色的西北風(fēng)聲腔,讓陜北,這個中國的革命圣地,再次成為人們關(guān)注的焦點。 對陜北老漢的認(rèn)知則來自于劉文西的繪畫作品。其中讓我最為震撼的是《黃土人》長卷之《陜北老漢》,九個勞苦了大半生的老漢,在村落旁或蹲或坐,閑適地休憩,他們臉上刀刻般的褶皺,如歲月的劃痕,記錄著生活的酸甜苦辣,畫面中背對著我們的小孫女,那是生命的希望,而臥在人前的那只狗,為畫面增添了生活的情趣,讓我們有種置身陜北村莊的感覺,那些神態(tài)各異的老漢就如同我們的父輩,在他們的身上我們讀到的是來自黃土高坡的淳樸。 陜北老漢們是吼著信天游吹著嗩吶扭著大秧歌走過他們的人生之路的,無論是多么的艱辛,他們的臉上始終寫著自信,他們的眼神流露著滿足的安逸,有信天游,有秧歌,有寄托了他們希望的小孫女,他們的臉上即便刻滿了黃土高原的溝溝壑壑,我們也無怨無悔地守候著那小小的村莊和村莊里散落的窯洞,即使孑然一身,他們也不愿離去,窯洞里有他們遺落的夢,而他們的幸福與希望,就零零落落地散在了那一道道的梁、峁、溝、塬。 郝雙良以人物見長。大學(xué)畢業(yè)回到家鄉(xiāng),懷著對勞動人民的崇敬之情,多次遠(yuǎn)赴陜北寫生,在和當(dāng)?shù)卮迕裢酝⊥瑒趧拥捏w驗過程中,他被陜北老人那種堅韌、剛毅、樂觀、豁達(dá)的性格深深地震撼了,歲月滄桑了老人們的臉龐,卻蹉跎不了他們那顆根植于黃土高原的心,淳樸善良的陜北老人讓郝雙良產(chǎn)生了前所未有的創(chuàng)作欲望。 郝雙良所創(chuàng)作的水墨人物畫,追求詩的意境之美,用酣暢的筆墨寫意出陜北老漢豪邁颯爽、自然樸素的性格,形成了自己獨特的繪畫語言與風(fēng)格。 ![]() ![]() |
|
來自: 夢云39174913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