詠 蟬
吳承明
載《濯足三談》
蟬生于初秋,死于冬,不為害莊稼,也不捕食飛虻,于人無益。其命甚短,其貌不揚(yáng),其聲聒噪,而詩人不乏吟詠,亦奇。
漢詩人詠蟬,多以其居高而不巢,飲露而不食,獨處而不黨,因多頌其行為高潔,而少及其鳴聲。如陸士龍《寒蟬賦》說蟬有五德,君子則之。傅休奕《蟬賦》贊其“忽神蛻而靈變兮,奮輕翼之浮征?!弊钪氖遣苤驳摹断s賦》:“盛陽則生,太陰逝兮”;“棲喬枝而仰首兮,飲朝露之清流”;“皎皎貞素,侔夷惠兮。帝臣是戴,尚其潔兮”。
唐宋詩人詠蟬則更多是寫其鳴聲。蟬之鳴也,有聲無調(diào),無節(jié)奏,更無旋律,只是一片雜亂的噪音。詩人歌詠它,都是和悲秋聯(lián)系起來。如上官儀《洛堤曉行》:“鵲飛山月曙,蟬噪野秋風(fēng)。”杜牧《題揚(yáng)州禪智寺》:“雨過一蟬噪,飄蕭松樹秋?!币希ㄔ紫嘁Τ缰畬O)《閑居》:“過門無馬過,滿宅是蟬聲?!笔且环N感傷處境。王安石《葛西驛》:“鳴蟬更亂行人耳,正抱疏桐葉半黃”,此詩是荊公晚年不得意時在旅驛所作,前有“病身最覺風(fēng)霜早,歸夢不知山水長”句,這里“葉半黃”即風(fēng)霜早來之意。王昌齡《塞上曲》:“蟬鳴桑樹間,八月蕭關(guān)道”,也是嘆塞上秋風(fēng)來之過早,喻人生之遲暮。韓愈有篇《薦士》,其篇頭是一段詩論,說周三百篇最“雅訓(xùn)”,漢興五言詩,至建安達(dá)于“卓犖”。而這以后詩“凋耗”了,僅鮑、謝二家可讀,迨“齊梁及陳隋,眾作等蟬噪?!蹦切R梁體、宮廷艷體的作品,等于蟬噪。批得狠。
蟬有一類體形較小,名蟪蛄,其特點是早鳴。寒蟬八、九月鳴,蟪蛄七月就鳴,因此引起詩人注意?!冻o?招隱士》有“蟪蛄鳴兮啾啾”句,喻士之及早歸隱。儲光曦《田居雜興》:“蟪蛄鳴空澤……衣裳苦不早”,也是說寒風(fēng)早到,哀人之早衰也。李白反用其意,在《擬古》之十八中曰:“蟪蛄啼青松,安見此樹老?”有積極精神,洵屬佳句。
蟬聲枯燥、聒耳欲聾,一旦停鳴,余空反而產(chǎn)生曠靜寂寞感。故《楚辭?九辯》有“蟬寂寞而無聲”句。王維《輞川閑居贈裴迪》:“倚杖柴門外,臨風(fēng)聽暮蟬”,暮蟬即大地將一片沉寂之意。杜甫《秦州雜詩》有“抱葉寒蟬靜,歸山獨鳥遲”句。黑夜將臨,寒蟬猶抱葉靜待,獨鳥欲歸山而遲遲。蓋喻己道之不行,只能抱志而流連;干戈未息,欲歸故里而不得。此杜公客秦州之心情也。
唐人有兩首著名的詠蟬五律,即駱賓王的《在獄詠蟬》和李商隱的《蟬》。駱賓王詩曰:
西陸蟬聲唱,南冠客思深。
不堪玄鬢影,來對白頭吟。
露重飛難進(jìn),風(fēng)多響易沉。
無人信高潔,誰為表余心。
西陸即秋也。日循黃道而行,行南陸謂之夏,行西陸謂之秋。南冠即楚冠,囚人也,用《左傳?成公九年》晉侯見鐘儀故事。客,駱賓王自指;思深,感慨萬端。
三、四句,玄鬢,即蟬鬢,薄如蟬翼發(fā)式。白居易《婦人苦》:“蟬鬢加意梳,蛾眉用心掃”;薛道衡《昭君辭》:“蛾眉非本質(zhì),蟬鬢改真形”。駱詩前句已用蟬字,故改為玄鬢。白頭吟泛稱,《樂府詩集》相和歌有楚調(diào)白頭吟、瑟調(diào)白頭吟多種,均南曲,適合駱賓王自況。這兩句意思是,我這個老頭子不堪面對那些在朝中走紅的文人(武則天喜愛的年輕文人)。
五、六句,蟬因露水重飛不起來,蟬聲因風(fēng)多而低沉;喻己之“失路艱虞”,“未搖落而先衰”(詩序中語)。張見頤《寒樹晚蟬疏》詩:“葉迥飛難住,枝殘影共空。聲疏飲露后,唱絕斷弦中?!逼鋵?,蟬聲低沉與風(fēng)多無關(guān),問題在于自身之衰老,即張詩中“露后”“斷弦”之義。
七、八句明白講:現(xiàn)在已沒人相信高潔了,誰能為我申述冤情呢!
其實,駱賓王是在當(dāng)侍御史(諫官)時,屢上疏諷諫武則天而被系入獄的。武氏知道這些老文化人沒什么可怕,打算不久即釋放他。駱賓王也會意到這一點,所以在本詩的長序中說:“聞蟪蛄之流聲,悟平反之已奏;見螳螂之抱影,怯危機(jī)之未安?!边@里用螳螂捕蟬故事(見《后漢書蔡邕傳》)。果然,駱賓王出獄后,參加了徐敬業(yè)討伐武氏的起義,寫下了流傳后世的《討武氏檄》。徐敬業(yè)兵敗,駱逃逸不知所終。
李商隱的《蟬》:
本以高難飽,徒勞恨費聲。
五更疏欲斷,一樹碧無情。
薄宦梗猶泛,故園蕪已平。
煩君最相警,我亦舉家清。
“本以高難飽”,不可解?!帮嫸皇痴呦s也”(《荀子?大略》),蟬本不要吃飽的。只有將此句與下句合看才能解釋。這兩句詠蟬,實是喻人,講李商隱自己;本來是曲高和寡,人們不理解我,還要費勁去呼叫,那不是徒勞嗎?
三、四句,蟬聲五更稀疏欲斷,一旦斷絕,萬籟俱靜,即前述《楚辭?九辯》中的寂寞感。“一樹碧無情”是這種寂寞感的最佳寫照。這句很出名,人稱“神句”。這句是以蟬寫樹,一片碧綠,卻似無情之物。其實是以樹寫人,即像魯迅所寫老子,“好像一段呆木頭”(《故事新編?出關(guān)》)。李商隱還有首《柳》詩,說春風(fēng)得意,柳枝裊娜,“如何肯到清秋日,帶得斜陽又帶蟬?!狈寄昙仁?,柳也變得無情了。
五、六句,“?!敝柑夜5癯傻难輵虻哪九迹龃笏畡t泛流漂泊,用蘇秦(應(yīng)為蘇代)說齊王故事,見《戰(zhàn)國策?齊策》。“薄宦梗猶泛”,我這樣木偶小官也要宦海浮沉,到處流離。下句“故園蕪已平”,用陶淵明“田園將蕪胡不歸?”意。此句也應(yīng)加問號:故園蕪已平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