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黑丝制服一区视频播放|日韩欧美人妻丝袜视频在线观看|九九影院一级蜜桃|亚洲中文在线导航|青草草视频在线观看|婷婷五月色伊人网站|日本一区二区在线|国产AV一二三四区毛片|正在播放久草视频|亚洲色图精品一区

分享

國學與“國粹”

 居山看海 2012-02-19

國學與“國粹”

 

劉夢溪

 

    國學一詞,是與另外兩個相近的語詞聯(lián)系在一起的,檢討國學,不能不提到另外兩個詞匯,這就是“國故”和“國粹”。國學和“國故”的關(guān)系,我已作專文論述,這里且談“國粹”。

  

   “國粹”一詞出現(xiàn)最早,專事此一領(lǐng)域研究的鄭師渠先生,且在其《晚清國粹派》一書中,考證出該詞的中文文本出處首推梁啟超的《中國史敘論》,也就是說,是在1901年。而任教美國康奈爾大學的馬丁·伯納爾(Martin Bernal)教授,在1976年撰寫的《劉師培與國粹運動》長篇論文中,對國粹一詞1887至1888年在日本流行的情形,作了豐富的引證。他寫道:

 

    1887年,國粹一詞開始在日本普遍使用。這是針對明治維新而發(fā)的一種反動。他們企圖

    說服西方勢力,日本已經(jīng)文明——也就是西化——地足以重訂條約、廢止外國租界的治

    外法權(quán)。其實,自1850年代開始逐漸擴展的西化浪潮,由于政府積極地推動各種歐式習

    俗而達于顛峰。(傅樂詩等著《中國近代思想人物論·保守主義》,臺北時報出版公司,

    1985,頁94)

 

又說:

 

    在這種氣氛下,以維護國粹為職志的團體也形成了。在知識分子方面的斗士首推三宅雪

    嶺與志賀重昂。1888年后者發(fā)表新刊物《日本人》的出版方針時表示:“長久以來,大

    和民族的成長是有目共睹的事實,它玄妙的孕育出自己獨有的國粹(nationality),此

    一國粹在日本本土發(fā)長,隨著環(huán)境而有不同的回響。從孕育、出世、成長到發(fā)揚,經(jīng)過

    不斷地傳承與琢磨,它已經(jīng)成為大和民族命脈相系的傳國之寶。”(同上)

 

然而如果把“國粹”一詞用更明白的語詞加以置換,它到底是什么涵義呢?志賀主張將“國粹”解釋為民族性,但伯納爾認為解釋為“民族精髓”也許更合適一些。后來日本的國粹派們尋找到一種容易被廣泛接受的解釋,即國粹指一個國家特有的財產(chǎn),一種無法為其他國家模仿的特性。

 

    伯納爾毫不懷疑,1898至1905年這一時期活躍于中國政治文化舞臺的知識分子,比如梁啟超等,明顯接受了日本國粹派的影響。他引用了任公先生1902年寫給黃遵憲的信,其中直接使用了“國粹”的概念。梁的觀點系黃致梁的信中所保留,關(guān)鍵語句是:“養(yǎng)成國民,當以保存國粹為主義,當取舊學磨洗而光大之?!秉S有出使日本的經(jīng)驗,他給梁的信里,也曾略及日本“國粹之說起”的原因。章太炎1906年在《東京留學生歡迎會演說辭》里,也提出了“用國粹激動種性”的問題。

 

    而1905年在上海創(chuàng)刊的《國粹學報》,更以刊發(fā)、探討關(guān)于國粹的問題為中心旨趣。圍繞《國粹學報》的一批學人以章太炎、鄧實、劉師培為代表被稱作“國粹派”。另一國粹派的代表人物為黃節(jié),他在寫于1902年的《國粹保存主義》一文中,明確表示,他們倡議此說,是受到日本明治維新時期保存國粹思潮的影響。他寫道:“夫國粹者,國家特別之精神也。昔者日本維新,歐化主義浩浩滔天,乃于萬流澎湃之中,忽焉而生一大反動力焉,則國粹保存主義是也?!保ā度梢噮矔贰罢W編”卷五)可知“國粹”一詞確來自日本。但一種思潮能夠引起廣泛響應(yīng),光是外來影響不足以成為原動力,主要還是晚清時期中國自己的文化環(huán)境使然。西潮來的太猛烈了,國人迎之不暇,退而無路。故重新從自己文化傳統(tǒng)中尋找精神的支點,是再自然不過的事情。

 

    對此有天然自覺的是章太炎先生。他自稱:“上天以國粹付余。”(《絕命書》)1903年寫給宋恕的信里也說:“國粹日微,歐化浸熾,穰穰眾生,漸離其本?!保ā稌偶讽?7)同年致劉師培論經(jīng)學則說:“他日保存國粹,較諸東方神道,必當差勝也。”(同上,頁71)而早此五年的1898年2月,在《與李鴻章》書里,太炎先生已然提出:“會天下多故,四裔之侵,慨然念生民之凋瘵,而思以古之道術(shù)振之?!保ㄍ希?9)流露出以古學起今衰之意。

 

    至于國粹的內(nèi)涵,章太炎認為主要在歷史,具體說包括語言文字、典章制度和人物事跡三項,也就是歷史和文化。章的學問根基在小學,故一向重視文字語言的研究,以為:“董理方言,令民葆愛舊貫,無忘故常,國雖零落必有與立?!保ㄍ?,頁250)不過太炎先生的“故常”,是不把滿清算在內(nèi)的。所以唐以前的歷史輿地,他格外看重,認為可以作為“懷舊之具”,而其“文章之雅馴,制度之明察,人物之高量,誦之令人感慕無已”(同前)。至于周秦諸子,太炎先生認為“趣以張皇幽眇,明效物情,民德所以振起,國性所以高尚”(同前,頁151)。要之歷史文化和學術(shù)思想,在章太炎那里,被視做國粹的主要內(nèi)容。

 

   《國粹學報》的另一作者許守微,曾試圖給國粹下一明了的定義,曰:“國粹者,一國精神之所寄也,其為學,本之歷史,因乎政俗,齊乎人心所同,而實為立國之根本源泉也?!保ā秶鈱W報》1905年第1期)與太炎先生所論實無不同。但揆諸歷史,我國精神之所寄也多矣,語言文字、典章制度和人物事跡也多矣,難道都可以稱做國粹嗎?所謂粹者,應(yīng)該是同樣事物里面的特別優(yōu)秀者,也即精華部分。世界上所有文明國家,都有自己的語言文字、典章制度和人物事跡,但并不都一律以“粹”相許。

 

    所以許地山1945年連載于《大公報》上的一篇文章,對此一問題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的意思,既然叫粹,就不能太降低條件,標準應(yīng)該是很高的,不能光是特有的事物就叫做粹,久遠時代留下來的遺風流俗不必是粹,一個民族認為美麗的事物也不一定是粹。他舉例說,比如當年北平的標準風俗,少不了六樣,即天棚、魚缸、石榴樹,鳥籠、叭狗、大丫頭,如果把這看作是北平的“六粹”,那只不過是俗道而已。因此他說:“我想來想去,只能假定說,一個民族在物質(zhì)上,精神上與思想上對于人類,最少是本民族,有過重要的貢獻,而這種貢獻是繼續(xù)有功用,繼續(xù)在發(fā)展的,才可以被稱為國粹?!保ㄔS著《國粹與國學》,臺灣水牛出版社,1987,頁162)

 

    許地山把有沒有功用和國粹聯(lián)系了起來,而且側(cè)重物化的文明型態(tài)方面,比如書畫、雕刻、絲織品、紙、筷子、豆腐,以及精神上所寄托的神等等,不完全同于太炎先生的立說。所以他說:“國粹在許多進步的國家中也是很講究的,不過他們不說是‘粹’,只說是‘國家的承繼物’或‘國家的遺產(chǎn)’而已(這兩個詞的英文是National Inheritance,及Leagcy of the Nation)。文化學家把一國優(yōu)秀的遺制與思想述說出來給后輩的國民知道,目的并不是‘賽寶’或‘獻寶’,像我們目前許多國粹保存家所做的,只是要把祖先的好的故事與遺物說出來與拿出來,使他們知道民族過去的成就,刺激他們更加努力向更成功的途程上邁步?!保ㄍ埃?65~166)

 

    許地山是小說家兼比較宗教學學者,燕京大學神學院畢業(yè),曾在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和英國牛津大學研究宗教、哲學和民俗學。長期執(zhí)教燕大,逝世前任教香港大學,1941年逝世,只活了49歲。《國粹與國學》就是他逝世的前一年所寫,《大公報》為之連載。許對國粹問題發(fā)言,他講的肯定不是外行的意見。他沒有完全否定“國粹”一詞,但學理和事實上的保留態(tài)度昭然可見。他強調(diào)要把“粹”和“渣”分別開來,再把“粹”和“學”分別開來。

 

    對“國粹”的概念贊成也好,不贊成也好,何以要用“渣”這個不甚雅馴的概念來和“粹”相對應(yīng)?而且并非許地山一人,包括魯迅、胡適在內(nèi)的許多文化身份顯赫的批評者,都有此想。胡適說:“現(xiàn)在許多人自己不懂得國粹是什么東西,卻偏要高談‘保存國粹’。林琴南先生做文章論古文之不當廢,他說,‘吾知其理而不能言其所以然!’ 現(xiàn)在許多國粹黨,有幾個不是這樣糊涂懵懂的?這種人如何配談國粹?若要知道什么是國粹,什么是國渣,先須要用評判的態(tài)度,科學的精神,去做一番整理國故的工夫?!保ā逗m全集》第一卷,頁699)

 

    關(guān)鍵是“國粹”一詞傳到中國,它的詞義已發(fā)生變化。日本明治維新時期以志賀為代表的本國主義者,是將“國粹”解釋為民族性的,或者他們更愿視為一種無形的精神。如果把這樣的解釋移用到中國,我認為會發(fā)生困難。因為我們無法把中國或者中華民族的精神,用最簡潔的話語來加以概括。已往人們常掛在嘴邊的“地大物博、人口眾多、吃苦耐勞”,以及“天行健,君子自強不息”,或者現(xiàn)在說的“中庸為大”、“和而不同”、“天人合一”等等,當然都是有根據(jù)的好的語詞,但如果說這就是中國的無形或者有形的精神,這就是中國的“國粹”,我們自己能認可嗎?

 

    我們的歷史太長了,期間民族與文化的變遷太頻繁了。本來是漢族為主體的社會,可中間卻多次被少數(shù)民族客換主位。因此唐朝、宋朝的精神和元朝、清朝就大不一樣。尤其清朝,已經(jīng)讓民族精神的托命人知識分子沒有了精神。另外的一些概括,例如說中國傳統(tǒng)社會是以家族為本位、家國一體,儒家思想是中國傳統(tǒng)社會的核心價值,三綱六紀是中國文化抽象理想的通性,這倒是真實不虛,學術(shù)界未嘗有疑義。但這些可以稱做我們的“國粹”嗎?

 

    請末民初以來,隨著傳統(tǒng)社會的解體,現(xiàn)代社會的始建,“家國”早已不“一體”了。儒家思想的核心價值地位已經(jīng)崩塌?!叭V五倫”在沒有皇帝的社會里,還能夠發(fā)用嗎?孔、孟、荀,易、老、莊,管、孫、韓,的確是我們的偉大的思想家,是我們的驕傲,是我們民族的榮譽,是中華文化的經(jīng)典之源,但他們是我們的,也是整個人類的,如果我們僅僅視為自己的“國粹”,不是太小氣了嗎?況且學術(shù)思想就是學術(shù)思想,哲學就是哲學,作為“文明體”國家,那都是題義之中的事情,無非你有我也有,我的和你的“心理攸同”,思想的理性表現(xiàn)型態(tài)卻不相同——何“粹”之有。

 

    所以,自太炎先生開始,中國早期談“國粹”的學人,已經(jīng)悄悄把“國粹”的內(nèi)涵,置換成與中國傳統(tǒng)更相吻合的內(nèi)容。章太炎的語言文字、典章制度、人物事跡“國粹”三項說,已經(jīng)不能簡單用民族精神或中國的無形精神來范圍,與其稱這三項為“國粹”,不如叫“國故”更為恰當。事實正是如此,章太炎最喜歡的語詞是“國故”,而非“國粹”。所以他自己頗看重的一本書是《國故論衡》,而沒有叫《國粹論衡》?!皣狻币辉~來到中國以后,如同明以后的儒學,走的是下行路線(余英時先生的觀點),其精神價值層面逐漸淡薄,物化的價值大大提升。

 

    這就是為什么許地山盡量想舉一些可以稱做“國粹”的例證,卻只舉出書畫、雕刻、絲織品、紙、筷子、豆腐等少數(shù)幾項的原因。而吳稚暉則說:“這國故的臭東西,他本同小老婆、吸鴉片相依為命”。此本不學之誑語,不作數(shù),但思考的方向,是下行而不是往精神層面走應(yīng)是事實。如今有把京劇、中醫(yī)、國畫作為我們的“三大國粹”的流行說法,也體現(xiàn)了同樣的意思。當然京劇、中醫(yī)、國畫這三項,我想是可以叫做國粹的,不過不應(yīng)該漏掉書法,還有中國功夫。

 

    這樣看來,許地山也許說對了,是否仍然活著還真的是構(gòu)成“國粹”的一個要件。光是作為遺產(chǎn)保存的文物,比如甲骨文、青銅器、秦磚、漢簡、兵馬俑、宋版書、武則天墓,還真的沒有人叫他們“國粹”。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wǎng)絡(luò)存儲空間,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nèi)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zhuǎn)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