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益元湯①(朱肱)
?。ā痘钊藭罚?br> 【歌訣】 益元艾附與干姜 姜棗蔥煎入童便 【詞解】①益元:本方有補元陽(即腎陽)的作用,故 名之。 ?、诖麝?即是腎陽衰微,陰寒太盛,把虛陽格拒于上, 出現(xiàn)下虛寒而上假熱(即內(nèi)寒外熱),癥見面赤,身熱,煩 躁假熱表現(xiàn)。 【組成】艾葉 炮附子 干姜 麥冬 五味子知母 黃連 人參 炙甘草各3g 【用法】上9藥加生姜三片,大棗三枚,蔥白三莖用水 煎,煎好去滓,再加童子小便一匙冷服。 【功用】益元陽,逐陰寒,引火歸原。 【主治】戴陽證。癥見面赤身熱,煩躁不安,欲裸衣入 井,坐到水中,但又要加厚衣被,飲水不入口等。 【分析】腎陽衰微,陰寒內(nèi)盛,陰盛格陽,即虛陽被陰 寒逼迫上越,為本方的主證。故方中以附子為君藥,溫壯腎 陽,散寒回陽。干姜、艾葉溫中逐寒,通經(jīng)絡(luò),助君藥補陽 散寒回陽,為臣藥。人參、甘草益氣補中,合君臣又辛甘化 陽,加強溫補陽氣的作用;麥冬、五味子補肺、腎之陰,使 陽有所依,麥冬又可清心,五味子斂氣,使陽氣不致耗散, 合人參又益氣生脈;黃連清上越虛火,知母滋陰降火;蔥白 宣通上下陽氣;生姜、大棗調(diào)補脾胃,入童便冷服,有反佐 之意,防止藥入口即吐,又可滋陰降火,引無根之火下行歸 腎,均為佐藥。甘草又可調(diào)和諸藥,有使藥之用。諸藥相 配,益元陽,逐陰寒,引火歸原,所以對戴陽證有很好療 效。 按:《活人書》中未見此方,而《傷寒六書》中有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