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晚餐》是基督教新約圣經(jīng)記載的最重要的事件之一,幾乎被所有宗教畫家描繪過。但在達(dá)·芬奇為米蘭格雷契寺院食堂畫《最后的晚餐》之前,所有的畫家對畫面藝術(shù)形象處理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把猶大與眾門徒分隔開,畫在餐桌的對面,處在孤立被審判的位置上。這是因為畫家們對人的內(nèi)心復(fù)雜情感無法表現(xiàn),從形象上難以區(qū)別善惡。由于達(dá)芬奇對人的形象和心理作過深入的觀察和研究,能從人物的動作、姿態(tài)、表情中洞察人物微妙的心理活動并表現(xiàn)出來。
畫家選擇的瞬間情節(jié)是耶穌得知自己已被弟子猶大出賣,差弟子彼得通知在愈越節(jié)的晚上與眾弟子聚餐,目的并非吃飯,而是當(dāng)眾揭露叛徒。當(dāng)耶穌入座后即席說了一句:“你們中間有一個人出賣了我。”說完此話,引起在座的眾弟子一陣騷動,每個人對這句話都作出了符合自己個性的反映:有的向老師表白自己的忠誠;有的大感不惑要求追查是誰;有的向長者詢問,整個場面陷于不安之中。過去的畫家無法表現(xiàn)這一復(fù)雜的場面和弟子們各不相同的內(nèi)心精神活動,唯達(dá)·芬奇從現(xiàn)實生活中對各種不同個性人物的觀察,獲得不同的個性形象,于是在畫中塑造了各不相同的人物形象,觀賞者可以從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出發(fā),對畫中人作出不同的心理分析。 畫家描繪的弟子們的心理和情態(tài),在現(xiàn)實生活中都可以找到相似的模特兒,可是叛變者的形象是很難畫的。達(dá)芬奇為塑造猶大的形象已停筆幾天,他常站在畫前沉思。當(dāng)時請達(dá)·芬奇作畫是按時付酬金的,后幾天不動筆使院長十分惱火,并打算扣芬奇的工資。院長將想法通過總管告訴達(dá)·芬奇,達(dá)·芬奇說了停筆的原因??偣茈m能理解,但扣工資非他本意,而是承院長旨意。這時達(dá)·芬奇轉(zhuǎn)首看看院長,立即表示可以很快完成猶大的形象,如果實在找不到猶大的模特兒,就把院長的頭像畫成猶大,總管會意地笑了。后來米蘭大公來看芬奇已完成的畫,一見坐在猶大位置上的是院長,他笑了,并說:我也收到修士們的指控,說他克扣修士們的薪金,他和猶大是一個樣的,就讓他永遠(yuǎn)地坐在這里吧。大公對芬奇說:“他對你不公平,你巧妙地報復(fù)了他。”達(dá)·芬奇之所以用院長作模特兒,并非完全是出于個人的報復(fù),而是發(fā)現(xiàn)院長和猶大都很貪婪金錢,他們在本質(zhì)上是一致的。所以猶大是作為貪財、叛賣、邪惡的典型而進(jìn)入達(dá)·芬奇的作品的。 在耶穌右邊的一組中,我們看到一個黑暗的面容,他朝后倚著,仿佛從耶穌前往后退縮似的。他的肘部擱在餐桌上,手里抓著一只錢袋。我們知道他就是那個叛徒,猶大.伊斯卡里奧特
《最后的晚餐》中的叛變故事,猶大的動作細(xì)節(jié) 耶穌說完了這一切的話,就對門徒說:
26:2 “你們知道,過兩天是逾越節(jié),人子將要被交給人,釘在十字架上。” 26:3 那時,祭司長和民間的長老聚集在大祭司稱為該亞法的院里。 26:4 大家商議要用詭計拿住耶穌殺他; 26:5 只是說:“當(dāng)節(jié)的日子不可,恐怕民間生亂。” 26:46 起來,我們走吧!看哪,賣我的人近了。” 26:47 說話之間,那十二個門徒里的猶大來了,并有許多人帶著刀棒,從祭司長和民間的長老那里與他同來。 26:48 那賣耶穌的給了他們一個暗號,說:“我與誰親嘴,誰就是他。你們可以拿住他。” 26:49 猶大隨即到耶穌跟前說:“請拉比安”,就與他親嘴。 26:50 耶穌對他說:“朋友,你來要作的事,就作吧!”于是那些人上前,下手拿住耶穌。 26:51 有跟隨耶穌的一個人伸手拔出刀來,將大祭司的仆人砍了一刀,削掉了他一個耳朵。 26:52 耶穌對他說:“收刀入鞘吧!凡動刀的,必死在刀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