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黑丝制服一区视频播放|日韩欧美人妻丝袜视频在线观看|九九影院一级蜜桃|亚洲中文在线导航|青草草视频在线观看|婷婷五月色伊人网站|日本一区二区在线|国产AV一二三四区毛片|正在播放久草视频|亚洲色图精品一区

分享

半小時學會格律詩

 【非我非非我】 2010-11-27
許多不懂詩詞格律的朋友總以為格律很復雜,視作畏途。有人在寫教科書時也將格律寫得艱深古奧,令人退避三舍。其實學格律詩并不難,只是一層窗戶紙,一捅就破,只要用心,半小時即可掌握。茲簡要說明之。
    先說平仄
   眾所周知,字的聲調有平仄之分,按現(xiàn)代漢語音韻的劃分來看,第一聲和第二聲為平,第三聲和第四聲為仄。古代又有入聲字,入聲也為仄。如“衣”、“移”為平聲,“倚”、“意”為仄聲,“一”為入聲字,屬仄韻。
    入聲字都是一些發(fā)音較急促的字,如“急”、“竹”、“族”、“逐”、“讀”、“俗”、“出”、“覺”、“局”、“節(jié)”、“舌”、“石”、“敵”、“乏”、“得”、“識”、“國”等。
    入聲字有許多衍化成現(xiàn)代漢語的平聲,但在格律詩中應用作仄聲。這是最令當代寫格律詩的人頭疼的事。不過,這樣的入聲字數(shù)量有限,常用的也就幾十個,掌握并不難。
    格律詩多見七言與五言,分七絕、七律、五絕、五律,長詩通篇用律詩句式者稱為排律,六言詩較少見。
    學格律詩,只要弄懂七律即可,其余可依次類推。
    七言律詩有“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之說,因一句共七個字,第七個字或押韻或不押韻,押韻為平,不押韻為仄。第一、三、五字可不用管,即可平可仄;第二、四、六字要求較嚴,平仄分明。其中有規(guī)律可供掌握。
    茲以魯迅一首七律為例看其規(guī)律:
    運交華蓋欲何求,
    未敢翻身已碰頭。
    破帽遮顏過鬧市,
    漏船載酒泛中流。
    橫眉冷對千夫指,
    俯首甘為孺子牛。
    躲進小樓成一統(tǒng),
    管他冬夏與春秋。
    其平仄為:
    仄平平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仄平仄仄仄平平
    仄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仄平平仄仄
    仄平平仄仄平平
    (其中“過”可平可仄,“一”為入聲,屬仄)
    兩句為一聯(lián),首聯(lián)中第一句可押韻,也可不押韻;如果第一句押韻,則為平;第二句必須押韻,平;之后是隔句押韻。押韻字為平,不押韻為仄。
    去掉可平可仄的第一、三、五字,和平仄已定的第七字,剩下的第二、四、六字平仄如下:
    平仄平
    仄平仄
    仄平仄
    平仄平
    平仄平
    仄平仄
    仄平仄
    平仄平
    這樣一看,平仄的規(guī)律就很明顯了。
    第一個特點是每句中總是兩平夾一仄或兩仄夾一平,這叫相間;
    第二個特點是每聯(lián)總是平仄相對,上聯(lián)是平仄平,下聯(lián)必為仄平仄;或上聯(lián)為仄平仄,下聯(lián)必為平仄平。這叫相對。
    第三個特點是聯(lián)與聯(lián)之間平仄相同,這叫相粘。
    如果你打算寫首七律,決定第一句押韻,只要首句第二字的平仄定了,那么整首詩的平仄便可依次類推。
    當然,所謂一三五不論,也不是絕對不論,要避免“孤平”(一句中只有一字為平)、三連平、三連仄(每句后三字全平或全仄)等詩病。當然,對于當代人來說,只要大體上掌握一下格律就可以了,有了好句子,出律也是可以的。偶爾一句出律可以,但每句都不合格律,只能說明作者對格律一竅不通。
    七律弄懂了,五律就容易了。將七律的頭兩字去掉,便是五律的格律。
七律的前四句和后四句,便是七絕的格律;五律的前四句和后四句,便是五絕的格律。
    再說對仗
    對仗可以體現(xiàn)漢語獨特的語言魅力,對聯(lián)就是在此基礎上發(fā)展起來的。七律、五律一般要求中間兩聯(lián)是對仗句。
    上下兩句的對仗,要求名詞對名詞,動詞對動詞,形容詞對形容詞,副詞對副詞、數(shù)量詞對數(shù)量詞代詞對代詞,虛詞對虛詞……嚴格說來,要求天文對天文,地理對地理,數(shù)目對數(shù)目,方位對方位,顏色對顏色,時令對時令,器物對器物,人事對人事,生物對生物,人名(地名)對人名(地名)……
    對仗的學問較深,有工對、流水對、別義相對、本句自對、隔句相對等等。對仗的水平,代表了詩人運用語言文字的水平。
    三說用韻
    唐人所用的韻書為隋陸法言所寫的《切韻》,這也是以后一切韻書的鼻祖。金人王文郁編的《平水韻》,不僅反應了唐人的用韻準則,也成了后世詩人的用韻規(guī)范。
    《平水韻》分上平聲、下平聲兩部分:
    上平聲為:一東、二冬、三江、四支、五微、六魚、七虞、八齊、九佳、十灰、十一真、十二文、十三元、十四寒、十五刪
    下平聲為:一先、二蕭、三肴、四豪、五歌、六麻、七陽、八庚、九青、十蒸、十一尤、十二侵、十三覃、十四鹽、十五咸
    可見,平水韻與現(xiàn)代漢語音韻大為不同,今天“東”、“冬”是押韻的,但寫格律詩就不能通押;“來”、“回”在今天是不押韻的,但在平水韻里屬同一韻部。我上初中的時候,學習課本上的《石壕吏》,開頭四句為:“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墻走,老婦出門看。”語文老師告訴我們說:“課本上印錯了,應該是‘老婦出看門’,這樣才押韻。”其實在平水韻里,“村”、“人”、“看”同屬“十三元”,在一個韻部。在平水韻里,最麻煩的就是“十三元”和“十灰”,好多現(xiàn)在看來不押韻的字,卻在同一韻部,這可能是古今發(fā)音的不同所致。格律詩改革,我認為首先應該改革韻部,按現(xiàn)代漢語發(fā)音重新劃分韻部,沒必要像平水韻那樣搞得太復雜。
    四說填詞
    詞,初名曲、曲子、曲子詞。還被稱作詩余、長短句。作詞就是按照曲譜填上歌詞。曲譜叫做“詞調”或“詞牌”,但詞牌的樂譜基本上已經(jīng)失傳,宋代以后的文人們填詞,只不過借助于詞牌的形式罷了。
    前人按各詞調的字數(shù)多少分別稱之為“小令”、“中調”或“長調”。大部分詞調分成兩段,甚至三段、四段,分別稱為“雙調”“三疊”“四疊”。每段叫“片”或“闋”。“片”即“遍”,指樂曲奏過一遍;“闋”原是樂終的意思。
    其實填詞難于賦詩,詞的平仄要求比格律詩更嚴,有的詞牌,每一個字的平仄都有定式,不得亂填。很少有人能記住各種詞牌的格律,只能按照詞牌的平仄、字句格式填寫。詞的句式,以四言、五言、七言較為常見,其平仄也有規(guī)律可循,五言、七言的平仄,一如近體五言、七言的平仄格式;四言多見“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二種格式。詞韻則比格律詩寬泛得多,如平水韻中的十四寒、十五刪、一先,可通押。網(wǎng)上有《白香詞譜》、《詞林正韻》等資料可供下載,此處不再一一舉例。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wǎng)絡存儲空間,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