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綱0832 江蘇省高等教育自學考試大綱 28665 認知心理學 南京師范大學編 江蘇省高等教育自學考試委員會辦公室 一、課程性質與設置目的與要求 (一)課程性質和特點 《認知心理學》是江蘇省高等教育自學考試心理健康教育專業(yè)(獨立本科段)不考英語者的換考課程,是探索人類認知過程和認知特點的一門學科。認知心理學自20世紀50年代中期以來,隨著科學技術的發(fā)展,逐步形成了信息加工理論和聯(lián)結主義理論兩大學術流派,并成為發(fā)展最快的心理學分支學科之一。 (二)本課程的基本要求 《認知心理學》共分為12章。設置本課程的目的是:通過本課程的學習,使學生能夠了解認知心理學的研究內容、研究方法、主要理論、主要實驗以及重要成果。同時,通過本課程的學習,能夠鍛煉學生思考問題的能力,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心理現(xiàn)象并應用心理學理論和方法去解決實際問題。 (三)本課程與相關課程的聯(lián)系 認知心理學課程具有較強的專業(yè)性,也具有一定的綜合性。課程涉及當代心理學的基本理論和前沿課題。與生理心理學、認知神經(jīng)科學、計算機科學、心理語言學等學科相互交叉。學習相關領域的知識,有助于更好地掌握認知心理學的相關理論和技術。 二、課程內容與考核目標(考核知識點、考核要求) 第一章 緒論 (一)課程內容 本章主要介紹認知心理學的概念、發(fā)展歷史、學術觀點和學科基礎,特別對于人類認知心理的系統(tǒng)特征和計算機模擬模型進行了比較深入的描述。 (二)考核知識點 1.認知心理學的定義 2.認知心理學的研究起源 3.信息加工系統(tǒng) 4. 人的信息加工系統(tǒng) (三)考核要求 1.、識記:認知心理學;認知心理學的涵義、研究范圍、發(fā)展歷史;信息加工理論、信息裝置、信息編碼、通道容量。 2、領會:對人認知活動的三種理解;人類認知系統(tǒng)及其特征;符號操作系統(tǒng)的功能;符號操作系統(tǒng)范式;聯(lián)結主義范式;通用問題解決程序;記憶程序;聯(lián)想記憶;適應性控制;聯(lián)結主義理論模型;信息加工系統(tǒng)。 第二章 認知心理研究方法 (一)課程內容 本章主要針對心理學和認知心理學的基本方法和實驗技術進行了全面的介紹,特別是新近的認知研究技術也有所涉及。 (二)考核知識點 1、抽象分析方法 2、計算機模擬方法 3、流程圖式研究 4、信息加工流程模式 5、口語報告法 6、反應時測量法 7、內隱聯(lián)想測驗方法 (三)考核要求 1、識記:口語報告法、內隱聯(lián)想測驗方法、反應時測量法 2、領會:抽象分析方法;計算機模擬方法; 流程圖式研究; 信息加工流程模式。 第三章 感知覺 (一)課程內容 本章將認知的起源和信息敬愛共作為討論問題的中心,將經(jīng)典的測驗方法和現(xiàn)代的感知信息加工研究技術融合,特別是運用信息加工原理介紹認知心理學的模式識別理論,奠定了認知心理學的理論基礎。 (二)考核知識點 1、感覺信息加工 2、感覺測量 3、知覺信息加工 4、知覺信息加工過程 5、模式識別 6、模式識別理論 (三)考核要求 1、識記:模板說、數(shù)據(jù)驅動加工、概念驅動加工、感覺信息加工、原型說;特征分析說、整體加工、局部加工、系列加工、并行加工、多次定向選擇和抽取特征、結構優(yōu)勢效應。 2、領會:信號檢測理論;知覺信息加工過程;模式識別過程;模式識別理論。 第四章 注意 (一)課程內容 本章側重于研究信息加工的注意理論和研究方法,特別是基于信息加工過程的注意理論、注意的認知資源理論以及注意理論的應用問題。 (二)考核知識點 1、注意的含義 2、注意的特征 3、注意的認知理論 4、注意的認知資源理論 5、注意的應用 (三)考核要求 1、識記:注意、過濾器模型、衰簡器模型、認知資源的有效性。 2、領會: 注意的含義;注意的特征;注意的認知理論;注意的認知資源理論。 3、注意的應用。 第五章 瞬時記憶 (一)課程內容 本章從記憶的信息加工階段理論出發(fā),介紹了記憶的涵義、記憶的階段、瞬時記憶的涵義,特別是關于視覺信息登記理論。 (二)考核知識點 1. 記憶的含義和階段 2. 瞬時記憶及其特征 3、視覺信息記憶 4、視象記憶 5、視覺信息記憶登記過程 6、聲象記憶及其研究 (三)考核要求 1、識記:記憶、瞬時記憶、視覺信息登記、聲象記憶。 2、領會:記憶的含義和階段;瞬時記憶及其特征;視覺信息記憶;視象記憶;視覺信息記憶登記過程;聲象記憶及其研究。 第六章 短時記憶 (一)課程內容 本章主要介紹記憶系統(tǒng)的編碼、存儲和提取的過程和理論,將人的心理活動的過去、現(xiàn)在和未來聯(lián)結成整體。 (二)考核知識點 1、記憶的結構 2、記憶的信息加工模型 3、短時記憶 4、短時記憶的信息編碼 5、短時記憶信息的儲存 6、復述 7、工作記憶 8、短時記憶的信息提取 (三)考核要求 1、識記:短時記憶、復述、聽覺代碼、視覺代碼、短視記憶容量、平行掃描、完全系列掃描、工作記憶。 2、領會:記憶的結構;記憶的信息加工模型;短時記憶的信息編碼;短時記憶信息的儲存;短時記憶的信息提取;記憶的雙存儲器模型。 第七章 長時記憶 (一)課程內容 本章著重介紹長時記憶的信息加工理論,包括長時記憶的涵義、信息編碼方式長時記憶的儲存以及長時記憶中的信息組織狀態(tài)等內容。 (二)考核知識點 1、長時記憶 2、長時記憶的體系 3、長時記憶的雙重編碼 4、語義編碼中的語義代碼 5、表象編碼中的表象代碼 6、情景記憶與語義記憶 7、外顯記憶與內隱記憶 8、陳述性記憶與程序性記憶 9、長時記憶中信息狀態(tài)的組織 (三)考核要求 1、識記:長時記憶、表象編碼、情景記憶與語義記憶、外顯記憶與內隱記憶、陳述性記憶與程序性記憶。 2、領會:長時記憶的體系;長時記憶的雙重編碼;語義編碼中的語義代碼;表象編碼中的表象代碼;長時記憶中信息狀態(tài)的組織;長時記憶信息存儲的檢索。 第八章 知識的建構和表征 (一)課程內容 本章從信息加工理論介紹知識的建構和表征,特別是符號—網(wǎng)絡模型及其運用。 (二)考核知識點 1、知識的獲得 2、知識的建構過程 3、知識的表征 4、陳述性知識的表征 5、命題表征 6、圖式 7、腳本 8、表象 9、程序性知識的表征 (三)考核要求 1、識記:命題、陳述性知識、程序性知識、圖式、腳本、表象、心理詞典、語義啟動、心理旋轉。 2、領會:符號-網(wǎng)絡模型;層次語義網(wǎng)絡模型;原形模型;激活-擴散模型;知識的獲得;知識的建構過程;知識的表征;陳述性知識的表征;命題表征;程序性知識的表征。 第九章 語言 (一)課程內容 本章主要介紹語言的特征、語言和語言的特征、語言結構分析、人類語言獲得、生成—轉換語法、言語知覺、詞匯理解、句子理解等,是信息加工認知心理學的重要內容。 (二)考核知識點 1、語言和語言的特征 2、語言結構分析 3、人類語言獲得 4、生成—轉換語法 5、言語知覺 6、詞匯理解 7、句子理解 (三)考核要求 1、識記:語言、詞匯理解、句子理解、言語知覺、。 2、領會:語句加工;語言的特征;語言結構分析;人類語言獲得;生成—轉換語法;言語知覺;句法建構的原則。 第十章 思維和推理 (一)課程內容 本章主要討論思維的含義、思維語表象、概念形成、概念掌握、演繹推理和歸納推理等內容。 (二)考核知識點 1、思維的含義 2、思維語表象 3、概念形成 4、概念掌握 5、演繹推理和歸納推理 (三)考核要求 1、識記:思維、概念、類屬學習、總括學習、并列結合學習、推理、。 2、領會:思維的含義;思維與表象;概念形成;概念掌握;演繹推理和歸納推理、推理研究。 第十一章 問題解決 (一)課程內容 本章主要介紹問題解決及其類型、問題解決的策略、專家知識的獲得、 專家與新手的比較等內容。 (二)考核知識點 1、問題解決及其類型 2、問題解決的策略 3、專家知識的獲得 4、專家與新手的比較 (三)考核要求 1、識記:問題、問題解決、算法、啟發(fā)式、逆向搜索。 2、領會:問題解決及其類型;問題解決的策略;專家知識的獲得;專家與新手的比較。 第十二章 元認知 (一)課程內容 本章主要介紹元認知的基本涵義、元認知的實質、元認知的成分、元認知知識、元認知體驗、元認知技能、認知發(fā)展等內容。 (二)考核知識點 1、元認知的基本涵義 2、元認知的實質 3、元認知的成分 4、元認知知識 5、元認知體驗 6、元認知技能 7、認知發(fā)展 (三)考核要求 1、識記:元認知、元認知體驗、元認知技能、認知發(fā)展。 2、領會:元認知的基本涵義;元認知的實質;元認知的成分;元認知知識。 三、題型舉例 (一)單項選擇題 (1)程序性知識包括了: a、動作技能和認知技能 b、思維技能和學習技能 c、發(fā)散技能和集合技能 d、特殊技能和一般技能 (2)模式識別中的衰減模型是 a、知覺選擇模型 b、“全”或“無”模型 c、反應選擇模型 d、中樞能量分配模型 (二)填空題 (1)圖式是內化了的有關__________的一種知識結構。 (2)原型是對某一類客觀事物所具有的____________內部表征。 (三)名詞解釋 (1)符號—網(wǎng)絡模型 (2)概念驅動加工 (四)簡答題 (1)現(xiàn)代認知心理學的誕生和哪些方面的因素有關? (2)結構優(yōu)勢描述理論是什么? (五)實驗分析題 (1)分析格林沃爾德在1998年進行的內隱聯(lián)想測驗的設計和結果。 (2)分析斯卑林在1960年進行的部分報告法實驗的設計和結果 (六)論述題 (1)信息加工理論在研究人的認知時強調哪些方面? (2)人的短時記憶是怎樣編碼的? 四、考試須知 1、本課程考試可能采用的題型有:單項選擇題、填空題、名詞解釋、簡答題、實驗分析題、論述題。 2、考試方式為閉卷筆試,不得攜帶教材和筆記,不需攜帶計算器。 3、本課程使用教材為:《當代認知心理學》,梁寧建著,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