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當(dāng)陽光照耀著寺院的金頂時,人們會聽到從寺院里傳出的喇嘛誦經(jīng)聲和伴隨誦經(jīng)聲而起的鼓樂聲、螺號聲……經(jīng)與樂的合聲,給人一種神秘感和宗教的威嚴感。 應(yīng)該說,藏傳佛教之所以充滿五光十色的神秘主義,是與它觸目驚心的象征、法事、法器分不開的。 藏傳佛教的法器,其式樣基本上是悉仿印度佛教法器,但也加進了具有自己特點的內(nèi)容。藏傳佛教的法器大致分為六類。 禮敬法器 袈裟——凡佛教的僧侶都著袈裟。然而藏傳佛教喇嘛僧人穿著的袈裟,與佛教其他支派的袈裟略有不同,藏傳佛教的袈裟為長條狀,裹于上身,袒露右肩,下部穿僧裙。在特定的場合有時上身加披黃色法衣。帶上系有壇筆筒及漱口水瓶等。腳著長靴,長靴一般用牛皮或硬赤色獸皮、褐布制成,禮靴有錦緞做的,長達膝蓋。由于藏傳佛教分為寧瑪、薩迦、噶當(dāng)、噶舉、格魯?shù)炔煌膛?,所以藏傳佛教的袈裟、僧裙,又因教派不同而有所差異? 寧瑪派僧人,身著紫紅色的袈裟、僧裙;戴紅色僧帽,稱“萬西”,形似蓮花狀。紅教在家居士則穿白色衣裙。 薩迦派僧人的衣、裙、靴、帽的樣式,顏色與紅教沒有什么區(qū)別。 噶舉派僧人,出家受沙彌戒、比丘戒的,也穿紅色衣裙;在家受居士戒的穿鑲紅、綠邊的白色僧裙和袈裟。 格魯派僧人,一般穿暗紅色袈裟,修持突出的可穿黃色袈裟。頭戴黃色的桃狀帽和蓮狀帽。活佛一般著特制的袈裟、禮服。 念珠——念珠是由不同原料串成的。有菩提子、金剛子、蓮子、水晶、珍珠、珊瑚、琥珀、象牙、瑪瑙、玻璃、海螺、桃核、檀木、柳木、龍柏、人頭骨等等,不同的念珠,用于作不同法事。如:修觀音菩薩,則用貝殼制成的白念珠;修降服魔鬼的護法神,則用人之頭蓋骨所制的念珠。 念珠不論是用何種材料制成,珠數(shù)均為一百零八顆。作為修持念咒時計算數(shù)字之用。一百零八粒當(dāng)作一百計。 哈達——是用長方形絹布制成的禮敬法器。哈達長短不一樣,一般為二至四尺,也有一丈多長的。大都為白色,系純潔之意,也有藍色和黃色的。哈達的質(zhì)料也有多種。但人們不計較質(zhì)料的優(yōu)劣,只要能表達對上尊者的敬意即可。這種禮敬法器如今已被沿用到民間,作為藏民族在禮賓交往中的一種表,示敬意的吉祥之物了。 稱贊法器 它們在慶典、宗教節(jié)日、活佛坐床、開光儀典等重大喜慶法事活動中用。 鐘——大小各式; 鐸——有金舌、本舌兩種; 鼓——有大鼓、腰鼓、羯鼓……等不同種類; 鈴——大小各異; 鐃鈸——大為繞,小為鈸; 篳篥——花、白兩種海螺; 骨號——人骨為之; 波浪鼓; 銅號——大小各異; 噴吶; 九鈴鑼; 供養(yǎng)用法器 專為供養(yǎng)之用。 供養(yǎng)器—一瓶、盆、盤、缽、杯、碗……等; 幢——用羽毛、寶石、絹絲制成的諸種幢,式樣如旗節(jié)。 幡——式樣如船上的風(fēng)旗,長短大小各異; 華蓋——式樣種種; 瓔珞——用種種寶物做成孩在頭上的為纓,戴在身上的為珞; 花鬘——長、圓兩形,各種類型,以花寶做成; 花籠——用金絲、銀絲、竹絲、木絲等做成,用以盛花,形狀式樣種種; 持驗法器 在修持作法時用。 顱骨缽; 曼陀羅——壇場。有方、圓,三角三種形式,隨作法內(nèi)容不同而各有不同; 跋折羅——即金剛杵。有一股、三股、五股、九股等,質(zhì)地有金。銀、銅、鐵、香木之別。象征方便與慈悲; 杵鈴——也有一股、三股、五股之別。象征方便與慈悲應(yīng)與之相結(jié)合的智慧; 者吉羅——是一種輪子,其形式種類甚多; 本巴——灌頂壺。灌頂時用。這是一種秘密水壺,分有嘴無嘴兩種,有大小各種規(guī)格,質(zhì)地有金、銀、銅等。 護摩法器 此類法器專門用以避邪、護身、鎮(zhèn)宅、增福。 熏爐——方、圓幾種,隨法而用; 護身佛——金、銀、銅制成,貯于金、銀、銅制作的佛龕形、法輪形盒中?;蝽斨T于首,或佩帶于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