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魚兒 雁丘詞 元好問
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生死相許。
天南地北雙飛客,老翅幾回寒暑。
歡樂趣,離別苦,就中更有癡兒女。君應(yīng)有語。
渺萬里層云,千山暮雪,只影為誰去。
橫汾路,寂寞當(dāng)年蕭鼓,荒煙依舊平楚。
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自啼風(fēng)雨。
天也妒,未信與、鶯兒燕子俱黃土。千秋萬古。
為留待騷人,狂歌痛飲,來訪雁丘處。
【注釋】
摸魚兒:雙調(diào)一百一十六字,有摸魚子、安慶摸、買陂塘、陂塘柳等別名。
問世間 世間:人世間、世界上。
天南地北雙飛客 天南地北:比喻距離很遠。
老翅幾回寒暑 老翅:鳥類及昆蟲的翼,通常用來飛行。 寒暑:冬、夏兩個季節(jié)。泛指歲月。
《本草綱目》說雁有四德:「寒則自北而南,止於衡陽,熱則自南而北,歸於雁門,其信也;飛則有序而尊鳴后和,其禮也;失偶不再配,其節(jié)也;夜則群宿而一奴巡警,晝則銜蘆以避繒繳,其智也?!?/p>
就中更有癡兒女 是中:與「就中」同義,於此。
橫汾路:汾河岸,當(dāng)年漢武帝巡幸處,帝王游幸歡樂的地方。
寂寞當(dāng)年蕭鼓 蕭鼓:用排蕭與建鼓合奏,一般也用作儀仗音樂,有時樂工可以坐在鼓車中演奏。
招魂楚些何嗟及 楚些:楚辭招魂中多以「些」為句末助詞。如:「魂兮歸來,南方不可以止些?!购笠猿槌o或招魂的代稱。
山鬼自啼風(fēng)雨。山鬼:根據(jù)於字古音讀“巫”推斷於山即巫山,乃楚地(今湖南、湖北)民間傳說中的一位美麗女神。認為山鬼史傳即巫山神女。巫山是楚國境內(nèi)的名山,巫山神女是楚民間最喜聞樂道的神話。
風(fēng)雨:詩經(jīng)鄭風(fēng)的篇名。共三章。根據(jù)詩序:「風(fēng)雨,思君子也。亂世則思君子不改其度焉?!够蛞嘀改信臅姟J渍露錇椋骸革L(fēng)雨凄凄,雞鳴喈喈?!?nbsp;
【譯文】
天?。≌垎柺篱g的各位!愛情究竟是甚麼?竟會要令這對飛雁以生死來相對待?
南飛北歸遙遠的路程都比翼雙飛,任它多少的冬寒夏暑,依舊恩愛相依為命。
比翼雙飛雖然快樂,但離別才真的是楚痛難受。眼前的這一刻,才知道這癡情的雙雁竟比人間癡情的男女還要更是癡情!
相依相伴,形影不離的情侶已逝,真情的雁兒心里應(yīng)該知道,此去,自己形孤影單,萬里前程路渺茫,每年寒暑飛萬里越千山晨風(fēng)暮雪,失去一生的至愛,形單影只,即使荀且活下去又有什麼意義呢?
在這汾水一帶,當(dāng)年本是漢武帝巡幸處,帝王游幸歡樂的地方,每當(dāng)武帝出巡,作儀仗的音樂是排蕭與建鼓合奏,樂工們坐在鼓車中演奏,樂聲響徹云霄??墒乾F(xiàn)在已經(jīng)一片荒涼,平林漠漠,荒煙如織。
漢武帝已死了,招魂已經(jīng)無濟于事。女山神因思君而悲啼,而死者依然不會再歸來!
雙飛雁生死相許的深情連上天也嫉妒,殉情的大雁決不會和一般的鶯兒燕子一樣,死后化為一抔塵土。將會「留得生前身后名,與世長存」。
千秋萬古后,也會有像我和我的朋友們一樣的“鐘於情”的騷人墨客,來尋訪這小小的雁丘墳,縱情高歌,盡情的喝酒,來祭奠這一對愛侶的亡靈。
元好問,字裕之,號遺山,世稱遺山先生。山西秀容(今山西忻州)人。生于金章宗明昌元年(1190年)七月初八,卒于元憲宗蒙哥七年(1257年)九月初四日,其墓位于忻州市城南五公里韓巖村西北。他是我國金末元初最有成就的作家和歷史學(xué)家,文壇盟主,是宋金對峙時期北方文學(xué)的主要代表,又是金元之際在文學(xué)上承前啟后的橋梁。其詩、文、詞、曲,各體皆工。詩作成就最高,“喪亂詩”尤為有名;其詞為金代一朝之冠,可與兩宋名家媲美;其散曲雖傳世不多,但當(dāng)時影響很大,有倡導(dǎo)之功。著有《元遺山先生全集》,詞集為《遺山樂府》。
元好問出身于一個世代書香的官宦人家。他的祖先原為北魏皇室鮮卑族拓跋氏。元好問生活的時代,正是金元興替之際,金朝由盛而衰被蒙古滅亡.在這樣的大戰(zhàn)亂大動蕩的社會環(huán)境里,元好問也經(jīng)歷著國破家亡,流離逃難的痛苦煎熬。
元好問是一位才華橫溢、多才多藝的文學(xué)家。他對當(dāng)時所有的文學(xué)形式除金院本之類的戲曲作品未見流傳至今的實證或記載傳說之外,其他的幾乎都有,如:詩、詞、歌、曲、賦、小說,傳統(tǒng)的論、記、表、疏、碑、銘、贊、志、碣、序、引、頌、書、說、跋、狀、青詞,以及官府公文詔、制、誥、露布等,均掌握熟練、運用自如。
《雁丘詞》是元好問寫成于金章宗泰和五年,赴試途中。彼時他還是個16歲的弱冠少年,已經(jīng)才氣如此高昂!
金元亂世,文人不是清高不仕就是平庸碌碌,所以詩詞不成氣韻,一貫湮沒在浩浩的水煙里。此時獨出了個元好問,就像明朝那樣灰暗的年代里,卻出了一個光彩照人的唐寅,是老天爺?shù)难a償。
他學(xué)問深邃,著述宏富,援引后進,為官清正,不愧為金元大家,即使至明清,堪與他比肩伯仲者也難得罕有。
然而,這樣一個大才,卻始終沒有獲得和李白、蘇軾,哪怕是陸游一樣高的評價。甚至,如果沒有通俗小說的傳播,元好問這首詞也未必見得有多少人知道,至少不會流傳的這樣廣遠。而且遺憾的是,很多人背得死熟的只是這闋詞的前三句。
元好問的《雁丘詞》背后有一個這樣的凄美故事:
夏日清晨,元好問順著驛館的小徑去散步。涼風(fēng)和著路邊的青翠草木,吹得人心情暢快。
風(fēng)里有隱隱的香氣。走到路頭,看見遠遠的田田荷葉,碧綠成片,漲滿了整個荷塘。那風(fēng)因得了水氣,才這樣的沁人心脾。荷塘間疏朗朗地開著蓮花。素來,讀書人都是愛蓮的,看到殘荷尚要感嘆一句:“留得殘荷聽雨聲?!焙螞r這滿池的荷花,粉白紅潤,搖搖曳曳的,風(fēng)情玉露,一切美得恰到好處。
他覺得心曠神怡。最叫他稱奇的是,這里的荷花都是并蒂而開。微風(fēng)中雙花脈脈嬌相向,似梁間燕子語雙雙,旖旎無限。
他喊:船家---
一只船從水面慢慢渡來,船頭站著一位老者,叫道:老漢的船這就來。
他松了一口氣,斂衣上船。
“這里的蓮女,好像特別怕生似的?!?nbsp; 元好問坐在船頭,半問半答地說。搖船的,是一個老人,漁家打扮,倒也精神。
“這塘里溺死過人……”老漢感慨地說。看看客官的反應(yīng)不大,又加重了語氣。“撈上來一男一女。年輕人!”
——是這樣嗎?艷陽初生的時候,元好問下了船,臨走時,將一副字留在漁家老漢手里。
“這首詞,煩請老人家記熟了,請采蓮女代唱,聊表我對這一對癡情人的敬意,也不負這滿池并蒂蓮花?!?br> 老漢笑了一笑:“相公請放心,你這首詞叫‘摸魚兒’,又名‘邁陂塘’,全詞116字,前闋六仄韻,后闋七仄韻,同韻相押。老漢字字在心,且唱一遍給你聽——”
問蓮根、有絲多少,蓮心知為誰苦?雙花脈脈嬌相向,只是舊家兒女。天已許,甚不教、白頭生死鴛鴦浦?夕陽無語。算謝客煙中,湘妃江上,未是斷腸處。
香奩夢,好在靈芝瑞露。人間俯仰今古。??菔癄€情緣在,幽恨不埋黃土。相思樹,流年度,無端又被西風(fēng)誤。蘭舟少住。怕載酒重來,紅衣半落,狼藉臥風(fēng)雨。
唱到“蘭舟少住。怕載酒重來,紅衣半落,狼藉臥風(fēng)雨。”老漢的歌聲已隱隱有蕭索之意,仿佛已經(jīng)看到風(fēng)吹雨打后落紅滿地的一片狼藉。
后來他走到了并州。在路上,他遇到一個打雁的人。那人說:“我今早捕到一只雁,已把它打死。另一只本已逃出羅網(wǎng),竟悲鳴不肯去,后來撞到地上自殺了?!?br> 于是,他又想起了,在那個荷塘,那個老人對他說的故事。那對相愛的男女,溺水的荷塘里,突然一夜之間開滿了憂傷的并蒂蓮。
他于是有“問世間、情為何物,只教生死相許?”的疑惑。若說這世間無情,為什么先有人殉,再是雁死;若說這世間有情,為什么劉蘭芝焦仲卿魂化鴛鴦哀鳴不已,韓憑何氏身化相思樹才能團聚,孟姜女哭倒了長城,看見的只是累累白骨,有情人難成眷屬?
他懷著難言的感慨向獵人買了這兩只死雁,把它們合葬在汾水岸邊,堆起石頭作標(biāo)志,稱之為“雁丘”,并寫了一首詞。和上一闋一樣,用的都是“摸魚兒”的詞牌,但是后來人更喜歡稱它為“雁丘詞”。
他站在那里黯然神傷。
問世間、情為何物,值得用生命去等待和交換?這個問題,不要問正在愛的人,他們意亂情迷,給不出清醒的答案;也不要問愛過了的人,他們不見得能給出答案。當(dāng)愛消逝如飛雪時,剩下的只是白茫茫一片大地真干凈。
我們無人可問,也無人可答。每個答案都不會完全一樣。愛情是千古的疑難,是上蒼留給人最大的謎題。
問世間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許——
大雁的生死至情深深地震撼了作者,他將自己的震驚、同情、感動,化為有力的詰問,問自己、問世人、問蒼天,究竟“情是何物”? 詞的開篇用問句,突如其來,先聲奪人,猶如盤馬彎弓,為下文描寫雁的殉情蓄足了筆勢,也使大雁殉情的內(nèi)在意義得以升華。
天南地北雙飛客,老翅幾回寒暑——
這二句寫雁的感人生活情景。大雁秋天南下越冬而春天北歸,雙宿雙飛。作者稱他們?yōu)?/span> “雙飛客”,賦予它們的比翼雙飛以世間夫妻相愛的理想色彩。“天南地北” 從空間落筆,“幾回寒暑” 從時間著墨,用高度的藝術(shù)概括,寫出了大雁的相依為命、相濡以沫的生活歷程,為下文的殉情作了必要的鋪墊。
歡樂趣,別離苦,是中更有癡兒女——
這幾句是說大雁長期以來共同生活,既是團聚的快樂,也有離別的酸楚,在平平淡淡的生活中形成了難以割舍的一往深情。長期以來,這對“雙飛客”早已心心相印,癡情熱愛,矢志不渝。“癡兒女”三字包含著詞人的哀婉與同情,也使人聯(lián)想到人世間更有許多真心相愛的癡情男女。
君應(yīng)有語。渺萬里層云,千山暮雪,只影為誰去——
君:指殉情的大雁。這四句是對大雁殉情前心理活動細致入微的揣摩描寫。當(dāng)網(wǎng)羅驚破雙棲夢之后,作者認為孤雁心中必然會進行生與死、殉情與偷生的矛盾斗爭。但這種猶豫與抉擇的過程并未影響大雁殉情的摯誠。相反,更足以表明以死殉情是大雁深入思索后的理性抉擇,從而揭示了殉情的真正原因:相依相伴,形影不離的情侶已逝,自己形孤影單,前路渺茫,失去一生的至愛,即使茍活下去又有什么意義呢?于是痛下決心, “自投于地而死”。“萬里”、“千山”寫征途之遙遠,“層云”、 “暮雪”狀前景之艱難。此四句用烘托的手法,揭示了大雁心理活動的軌跡,交待了殉情的深層原因。
橫汾路,寂寞當(dāng)年簫鼓?;臒熞琅f平楚——
這幾句借助對歷史盛跡的追憶與對眼前自然景物的描繪,渲染了大雁殉情的不朽意義。 “橫汾路”指當(dāng)年漢武帝巡幸處。“寂寞當(dāng)年簫鼓”是倒裝句,即當(dāng)年簫鼓寂寞。楚:即從莽,平楚就是平林。這幾句說的是,在這汾水一帶,當(dāng)年本是帝王游幸歡樂的地方,可是現(xiàn)在已經(jīng)一片荒涼,平林漠漠,荒煙如織。古與今,盛與衰,喧囂與冷落,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在這幾句中,詞人用當(dāng)年武帝巡幸,炫赫一時,轉(zhuǎn)瞬間煙消云散,反襯了真情的萬古長存。
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自啼風(fēng)雨——
這句意思是 武帝已死,招魂無濟于事。山鬼枉自悲啼,而死者已矣。以上兩句借《楚辭》之典反襯了殉情大雁真情的永垂不朽。
天也妒。未信與,鶯兒燕子俱黃土——
大雁生死相許的深情連上天也嫉妒,所以這對殉情的大雁決不會和一般的鶯兒燕子一樣化為黃土。這幾句從反面襯托,更加突出了大雁殉情的崇高,為下文尋訪雁丘作好鋪墊。
千秋萬古。為留待騷人,狂歌痛飲,來訪雁丘處——
這是從正面對大雁的稱贊。詞人展開想象,千秋萬古后,也會有像他和他的朋友們一樣的“騷人墨客,來尋訪這小小的雁丘,來祭奠這一對愛侶的亡靈。“狂歌痛飲”生動地寫出了人們的感動之深。全詞結(jié)尾,寄寓了詞人對殉情者的深切哀思,延伸了全詞的歷史跨度,使主題得以升華。
全詞行文并不復(fù)雜,而行文騰挪多變,用事實回答了什么是至情,寄人生哲理于淡悟之外?!渡竦駛b侶》中李莫愁的狂歌當(dāng)哭,雌雄雙雕的先后投水而死,更增加了本文的意境。
問世間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許? 天南地北雙飛客,老翅幾回寒暑。 歡樂趣,離別苦,就中更有癡兒女。 君應(yīng)有語,渺萬里層云, 千山暮雪,只影向誰去? |
橫汾路,寂寞當(dāng)年簫鼓,荒煙依舊平楚。 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風(fēng)雨。 天也妒,未信與,鶯兒燕子俱黃土。 千秋萬古,為留待騷人, 狂歌痛飲,來訪雁丘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