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今天,一個單位、一個團體或一個組織,能否在奔小康的路上齊心協(xié)力克服困難朝前走直至到達目標,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這個單位或這個組織的領導,俗話說的好?!盎疖嚺艿目?,全靠車頭帶”,領導就是領導者影響帶領下級去行動,那么,這種影響力從何而來,領導的影響力包含哪些要素,如何優(yōu)化這種影響力、避免認識和實踐上的誤區(qū)顯得十分重要。
一、什么是影響力
影響力是領導者的言語指令(命令、建議、勸告等)和非言語指令(榜樣示范)引起被領導者作出預期反應的感召力量,它在本質上是權力人格的表現(xiàn),是領導者將個人意志以各種方式施加到他人身上的能力。通俗地說,影響力就是領導者通過權力和人格魅力動員號召下級的能力。影響力強的領導能使組織成員團結起來,動員他們爭取更大的成績和獲取更大的滿足。
二、領導者影響力的內涵及特征
領導者的影響力一般包括兩個方面,即權力影響力和非權力影響力。
1、權力影響力。
領導者的權力影響力是指領導者掌握合法職權并能合情合理地加以運用而產(chǎn)生的影響力。每個領導者在一定范圍內,都掌握著由組織法規(guī)、群體規(guī)范和文化習俗所賦予的權力,這種權力歸根結底是由領導者掌握的特定資源派生出來的,包括,強制性的獎懲權、物質和非物質的付酬權、資源的分配權等。權力影響力具有法定性、法制性和不可抗拒性,同時也有單向、強制的特點,其產(chǎn)生和運用簡單、便利,但權力影響力和使用是有條件的,即上級權威機構必須對領導者的合法權力給予連續(xù)性的支持,同時,領導者必須合情合理地運用權力,不能越過組織法規(guī)和團體規(guī)范濫用職權,并且方法要得當,結果要積極。
在權力影響力中,還有兩個因素雖然不是直接表現(xiàn)為權力本身,但在我們的傳統(tǒng)意識中已逐漸蒙上了權力的因素這一光環(huán)和外衣。一是長期積淀下來的社會行為規(guī)范,即在人們的心目中,自然產(chǎn)生一種意識,那就是當官的與不當官的人是不一樣的,官位本身就是權力,當了官就自然地能領導指揮別人。二是資歷的因素,在人們的頭腦中,對那些資歷深,當官時間長的領導者,自然產(chǎn)生一種敬畏感。
2、非權力影響力。
非權力影響力是指領導者個人具有的品格、文化和心理修養(yǎng)對下級所產(chǎn)生的感召力,通俗地講,就是指領導者個人魅力所產(chǎn)生的影響力或叫領導者的威信。非權力影響力與領導者的個人素質緊密相關,什么樣的個體素質就會產(chǎn)生什么樣的非權力影響力,在現(xiàn)代社會里,人們評價一個干部,更多的是關注他的非權力影響力的好壞和大小。因此,非權力影響力是領導者自身能力,學識和品格的綜合體現(xiàn)。
非權力影響力(即領導者的個體素質)包含哪些因素呢!一般說來,它包括三個方面:領導者的政治和道德素質、專家素質和心理素質,具體地說,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去認識。
一是要有良好的品格修養(yǎng),這是非權力影響力的核心。首先是大公無私的高尚情操,現(xiàn)代領導者要時刻把黨和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為黨和人民的事業(yè)鞠躬盡瘁,死而后已,時刻保持共產(chǎn)黨員地純潔性,保持人民公仆的本色。在工作中始終堅持公正、公平、公開的原則。經(jīng)得住執(zhí)政地位的考驗,改革開放的考驗,市場經(jīng)濟的考驗。其次是實事求是的優(yōu)秀品質。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fā),調查研究,按照實際情況決定方針政策,言行一致,表里如一,求真務實,言必信,行必果,不說假話空話。敢于堅持真理,勇于修正錯誤,不隨波逐流,不拿原則作交易,為人正直坦蕩。
第三是寬容的豁達胸懷。聽得進各種不同的意見,和人求同存異,與人為善,不計較個人恩怨,善于團結那些跟自己意見分歧的同志一起工作。第四是嚴于律已的自省精神,古人說“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凡是要求下屬群眾做到的,領導者自己首先必須做到,要求下屬群眾不做的,自己首先堅決不做。工作中能嚴于解剖自己,反省自己,正確全面地認識自己,敢于承認自己缺點和錯誤,不文過是非,放任自流,在思想上構筑抵御腐敗的鋼鐵長城。
二是要有較高的才能,這是領導非權力影響力的關鍵因素。首先是遠見卓識的預見能力,能尋找和確立組織發(fā)展的正確目標,并不斷根據(jù)形勢的變化調整方向。其次是多謀善斷的決策能力,主要體現(xiàn)在領導者在領導過程中能夠審時度勢,不失時機地選擇出最優(yōu)目標和最佳行動方案。第三是統(tǒng)籌全局的運籌能力,善于駕馭和統(tǒng)帥全局。第四是動人心魄的表達能力,包括口頭表達和文字表達能力。第五是開拓進取的創(chuàng)新能力。我國當前正處于改革和發(fā)展的關鍵時期,需要領導者具備高度的開拓意識和創(chuàng)新能力,表現(xiàn)在能準確把握機遇,利用和創(chuàng)造條件,克服困難,創(chuàng)造性地解決問題。
三是要有淵博的知識,這是領導非權力影響力的重要因素。領導知識淵博,才能受到下屬的尊重,這當中包括:第一,深厚的政治理論知識。在當前,領導者應特別加強對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學習,善于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本部門的工作實際結合起來,牢固樹立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第二是廣博的科學文化知識,領導者不僅要學習政治理論,還應該掌握一定的自然科學知識,管理理論方面的知識,培養(yǎng)廣闊的視野和較高的思維能力。第三是精通的專業(yè)知識,成為有關領域的領導的內行。第四是嫻熟的領導和管理知識。
四是要有良好的交往情感,這是領導非權力影響力的基礎。與老百姓的情感是理解的階梯,是溝通的橋梁,領導要尊重群眾,尊重下屬,用人之長,容人之短。只有這樣,老百姓才愿意接近你,支持你做好工作。
領導者的影響力的大小受制于主客觀因素,主要包括:職權的合法性、領導者的個體素質,被領導者的相對性。而這三種因素在領導活動中交織在一起,對領導者影響力的形成和運作綜合地發(fā)揮作用。當然,在這三種因素中,處于核心地位或矛盾主導方面的,還是領導的非權力影響力,這是因為:法定職權影響力(即權力影響力)不能隨心所欲,要受到來自上級部門的制約,而被管理者的狀況不能被你選擇,作為領導者來說,在其他兩個因素都不能被你左右或選擇的情況下,要使領導的效能發(fā)揮的好,只有從自身做起,充分運用職位權力影響力,通過自身的非權力影響力去動員感召被領導者。
三、關于領導影響力的誤區(qū)與思考
在對待領導影響力這一問題上,人們的認識和實踐中存著以下誤區(qū):
1、主要領導過分突出個人影響力,忽視領導集體的影響力,結果會導致:第一,下屬只對主要領導一人負責,班子的整體威信不高,副手負責的工作難以推動;第二,副手難挑重擔,成熟不快,不利于班子建設。
2、不恰當?shù)貙㈩I導非權力影響力演變?yōu)槿酥蔚墓ぞ呷〈贫鹊淖饔?,削弱了法治。良好?span lang="EN-US">
領導非權力影響力可以強化領導者下達的命令,使組織的行動一致,但它也可能造成領導者無所不能的虛幻意識,容易導致群眾對領導者的盲目尊從,其結果淡化了制度的建設,強化了領導者個人的作用。
因此,我們在強調領導影響力,特別是非權力影響力的同時,切不可忽視組織制度的建設,因為,在好的制度下,壞人也不敢做壞事,不好的制度下,好人也會變壞。
領導的非權力影響力在組織中的作用是顯而易見的,在我國目前法制尚不健全,監(jiān)督機制不完善的社會轉型期,重視領導者的非權力影響力的作用并加以優(yōu)化是必要的,一方面,對為官者自身來說,要提高素質,必須解決好做官、做事、做人的關系,我認為,做官不是目的,做官就是為老百姓做事,而要做好官的前提就是要做好人,從這個意義上說,優(yōu)化領導者的非權力影響力非常重要;另一方面,從建設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高度看,堅持制度建設,減小非權力影響力的負面效果,符合社會主義法制建設的根本,應當大力倡導并身體力行。
參考文獻:孫立樵等主編《現(xiàn)代領導學教程》中央黨校出版社2002.12北京
陳孝彬主編《教育管理學》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9.5北京
二OO三年十一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