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指東南,維為立夏 此時,蛙聲蟬鳴,草長鶯飛,綠肥紅瘦,云卷云舒,萬物進入生長的旺季,到處都是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 立夏,是一個重要的節(jié)氣,標志著天地萬物由生到長的轉(zhuǎn)折,天地萬物由此進入一個輝煌的時刻。如果沒有夏的成長,就不會有秋收冬藏!因此,古時候的詩人對于立夏充滿了熱愛,寫下了無數(shù)溢美之詞。 立夏,讓我們一起品讀40首最美立夏詩詞,在詩詞的微風里,清爽一夏吧! 初夏,悄無聲息的光臨。 伴著麥香,伴著鶯鳴,是這般的繽紛著絢麗,燦爛著熱情。 四時天氣促相催,一夜薰風帶暑來。 隴畝日長蒸翠麥,園林雨過熟黃梅。 鶯啼春去愁千縷,蝶戀花殘恨幾回。 睡起南窗情思倦,閑看槐蔭滿亭臺。 ——宋·趙友直《立夏》 首聯(lián)描繪了季節(jié)交替的迅速,春天的氣息還未完全消散,夏天的熱浪就已經(jīng)襲來。這里,“薰風”指的是帶有熱氣的南風,形象地傳達了夏季的炎熱和潮濕。 頷聯(lián)則轉(zhuǎn)向?qū)μ飯@風光的描繪。在驕陽之下,田間的麥穗開始泛黃,而園林中的黃梅則在雨后熟透,散發(fā)出陣陣芳香。這里,“蒸”字和“熟”字生動地描繪了麥穗和黃梅在夏季陽光和雨水滋養(yǎng)下的生長狀態(tài)。 頸聯(lián)表達了詩人對春天逝去的哀愁。黃鶯啼叫著,仿佛在惋惜春天的離去,而蝴蝶則在花叢中徘徊,對凋零的花朵依依不舍。這里,“愁”字和“恨”字雖然表面上是寫黃鶯和蝴蝶的情感,但實際上也寄寓了詩人對春天逝去、夏天來臨的感慨。 尾聯(lián)則轉(zhuǎn)向詩人自身的感受。詩人在南窗下醒來,感到情思倦怠,于是閑閑地看向窗外,只見槐樹的樹蔭遮住了整個亭臺。這里,“情思倦”表達了詩人內(nèi)心的疲憊和慵懶,而“閑看槐蔭滿亭臺”則透露出詩人對自然景色的欣賞和寧靜的心境。表達了詩人對季節(jié)交替的敏銳觀察和深沉感慨。 別院深深夏席清,石榴開遍透簾明。 樹陰滿地日當午,夢覺流鶯時一聲。 ——宋·蘇舜欽《夏意》 起句詩人選擇了深宅幽靜的院落作為背景,點明了夏日的季節(jié)特色。這里的“別院”指的是正院旁側(cè)的小院,“深深”強調(diào)了庭院的幽靜深遠,“夏席清”則暗示了夏日竹席的清涼。 承句通過石榴花開的景象,進一步渲染了夏日的氛圍。石榴花鮮艷奪目,透過簾櫳,展現(xiàn)出明艷的風姿,為整個庭院增添了一抹亮色。 轉(zhuǎn)句詩人轉(zhuǎn)向了對庭院中樹木的描繪。在盛夏烈日之下,樹木的濃蔭鋪滿了整個地面,形成了一片清涼的世界。這里,“日當午”強調(diào)了夏日的炎熱,而“樹陰滿地”則呼應了前文的“夏席清”,共同營造出一種清涼舒適的環(huán)境。 合句以黃鶯的啼鳴聲作為結(jié)尾,為整個畫面增添了一絲生機和靈動。黃鶯的啼聲清脆悅耳,時而在夢中響起,讓人感受到夏日的寧靜與美好。 整首詩描繪了一幅夏日幽靜、清涼、明麗的景象。傳達出自己對夏日的獨特感受,展現(xiàn)出一種閑適自在、超然物外的心境。 綠槐高柳咽新蟬。薰風初入弦。 碧紗窗下水沈煙。棋聲驚晝眠。 微雨過,小荷翻。榴花開欲然。 玉盆纖手弄清泉。瓊珠碎卻圓。 ——宋·蘇軾《阮郎歸·初夏》 上片寫初夏已至。前兩句“綠槐高柳咽新蟬,薰風初入弦”采用白描手法寫環(huán)境。“綠槐高柳咽新蟬”,都是具有初夏特征的景物:枝葉繁茂的槐樹,高大的柳樹,還有濃綠深處的新蟬鳴聲乍歇,一片陰涼幽靜的庭院環(huán)境?!稗癸L初入弦”,又是初夏的氣候特征。薰風,即南風。初夏時南風吹,用樂器的弦來比喻南風,化抽象為具體,形象感很強。這句中的“弦”字,很妙:以“弦”代“風”,是古人常用的比喻手法。如以“素手抽玉弦”寫月光(李白《聽蜀僧浚彈琴》),以“弦”代月。但此詞用“弦”字來寫“風”,更見新奇。 接下來“碧紗窗下水沉煙,棋聲驚晝眠”,寫室內(nèi)景:碧紗窗下的香爐中升騰著沉香(即水沉)的裊裊輕煙。碧紗白煙相襯,不僅具有形象之美,且有異香可聞,顯得環(huán)境格外幽雅。這時,女主人公正在晝眠,不料被落棋之聲驚醒。作者用“棋聲驚晝眠”來表現(xiàn)初夏的幽靜和女主人公的閑適。 下片寫這個初夏時節(jié)中的一個生活場景。過片寫小池塘即小荷:“微雨過,小荷翻。榴花開欲然?!边@兩句是全篇中最為工巧的兩句,為世人所稱道。這里“微雨過”是虛寫,作者并沒有交代下雨,而是通過“小荷翻”和“榴花開欲然”來間接說明。雨過天晴,池水如鏡,風來則荷葉翻動,這景致已夠清新可愛了,更有那石榴花開得如火如荼,更見出夏日的絢麗色彩?!傲窕ㄩ_欲然”,用“欲然”狀石榴花開之紅,極為傳神。而“玉盆纖手弄清泉,瓊珠碎卻圓”兩句,承“榴花開欲然”,寫女主人公在清涼的水中玩弄著晶瑩的泉水。這里,“玉盆”承“清泉”而來,“纖手”承“榴花開欲然”而來,結(jié)構(gòu)緊湊自然,寫得閨秀嫻靜、細膩,極富生活情趣。 這首詞寫的是初夏時節(jié)的閨閣生活,采用從反面落筆的手法,上片寫靜美,而從聽覺入手,以聲響狀環(huán)境之寂;下片寫動美,卻從視覺落筆,用一幅幅無聲畫來展示大自然的生機。整首詞淡雅清新而又富于生活情趣,表現(xiàn)了初夏時節(jié)的景色及詞人閑適的心情。 吾家正對紫陽山,南向宜添屋數(shù)間。 百歲十分已過八,只消無事守窮閑。 ——宋·方回《立夏》 這首詩描繪了一種寧靜的田園生活,前兩句詩人描述了自己家正對著紫陽山,因此建議朝南的方向再添上幾間屋子,這樣可以讓居住環(huán)境更加舒適和宜人。 后兩句則表達了詩人對于生活的態(tài)度。他已經(jīng)活了八十歲,現(xiàn)在只希望能夠過上平靜、寧靜的生活,享受悠閑的時光。這里的“守窮閑”意味著詩人滿足于簡單樸素的生活,不再追求繁華和名利,而是享受生活的寧靜和自在。 此詩傳達了詩人對于安寧退隱生活的向往和滿足。 竹搖清影罩幽窗,兩兩時禽噪夕陽。 謝卻海棠飛盡絮,困人天氣日初長。 ——宋·朱淑真《初夏》 起句詩人用“竹搖”和“清影”來描繪微風中竹子的搖曳和它們投射在窗戶上的清雅影子,營造了一種幽靜的氛圍。 承句“兩兩”指的是成雙成對的鳥兒,“時禽”泛指應時的雀鳥,“噪夕陽”則描繪了鳥兒在夕陽下喧噪的場景。這句詩動靜結(jié)合,既有靜態(tài)的“夕陽”,又有動態(tài)的“鳥噪”,形象生動。 轉(zhuǎn)句“謝卻”意為凋謝,“海棠”和“飛絮”都是春天特有的景象,這里詩人用它們的凋謝和飛盡來暗示春天的結(jié)束和夏天的到來。 合句“困人天氣”指的是初夏時節(jié)炎熱的氣候,“日初長”則指白晝開始變長。這句詩表達了詩人在初夏時節(jié)感到困倦和不適的心情。 此詩表達了春末夏初時節(jié)的特征和自己在這個時節(jié)中的感受。同時,詩人也借景抒情,將自己的情感融入到景物之中,使得全詩充滿了情感和韻味。 一樽開首夏,獨對落花飛。 幽僻還聞鳥,清和未換衣。 綠幃槐影合,香飯藥苗肥。 盡日柴關(guān)啟,蠶家過客稀。 ——明·蔡汝楠《山中立夏即事》 首聯(lián)詩人以酒樽開啟初夏的序幕,獨自面對著落花飛舞的場景。這里“一樽”和“獨對”表達了詩人的孤獨和閑適,而“落花飛”則描繪了初夏時節(jié)花瓣飄落的美麗景象。 頷聯(lián)詩人身處幽靜偏僻之地,仍然能聽到鳥兒的鳴叫聲,氣候清和但還未更換夏季的衣裳。這里“幽僻”和“清和”表達了山中的寧靜和宜人的氣候,而“未換衣”則暗示了詩人對季節(jié)變化的敏感和留意。 頸聯(lián)詩人描述了綠色的窗簾與槐樹的影子相映成趣,以及香氣撲鼻的飯菜和茂盛的藥草。這里“綠幃”和“槐影”構(gòu)成了山居的清新畫面,“香飯”和“藥苗肥”則展示了山居生活的簡樸和自給自足。 尾聯(lián)描述了整天都開啟著柴門,但很少有客人來訪。這里“盡日柴關(guān)啟”表達了山居的寧靜和少有人來打擾的清幽,“蠶家過客稀”則暗示了山中的偏僻和少有人煙。 詩人通過對山中立夏時節(jié)的景象和自己在這個時節(jié)中的活動的描述,表達了對自然的熱愛和對寧靜生活的向往。 過了荼醾與素馨,一春風雨欠追尋。 卻從立夏晴多日,策杖閑來看綠陰。 ——王諶·《絕句》 前兩句詩人以“荼醾”和“素馨”兩種花,荼醾即荼蘼,素馨則是一種常綠灌木,二者都是春末夏初時節(jié)的花卉。詩人說“過了”這兩種花,意味著春天的花季已經(jīng)結(jié)束。表達了詩人對春天風雨的留戀和追尋之意,似乎春天的風雨給詩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美好的回憶。 后兩句詩人轉(zhuǎn)而描述立夏時節(jié)的景象。他說“立夏晴多日”,意味著進入夏季后,天氣晴朗,陽光明媚。而“策杖閑來看綠陰”則表達了詩人在這樣的好天氣里,拄著手杖,悠閑地欣賞樹木的綠蔭。這里“策杖閑來”展現(xiàn)了詩人的閑適自得之情,而“看綠陰”則是對初夏時節(jié)生機勃勃的自然景象的欣賞。 整首詩中,詩人通過對春末夏初自然景象的描繪,表達了對時光流轉(zhuǎn)的感慨和對初夏時節(jié)的欣賞。 走過了春的旎旖,迎來了夏的蓬勃。 夏天是一個個性張揚、色彩斑斕的季節(jié),是一個生命在燃燒的季節(jié)。 多年不見小黃魚,寄客何來櫻筍廚。 立夏將離春去也,幾枝蕙草正芳舒。 ——吳藕汀《立夏詩畫》 起句詩人以“小黃魚”這一具有地方特色的食材入手,通過“多年不見”表達了對時光流轉(zhuǎn)的感慨。小黃魚可能在春天是常見的食材,但隨著季節(jié)的變化,到了夏天就不再容易見到,因此詩人用“多年不見”來形容,既表達了對春天的懷念,也暗示了時間的流逝。 承句櫻筍是春季的食品,而“櫻筍廚”則可能指的是專門供應春季食品的餐館或廚房。詩人說“寄客何來”,意味著客人來訪時,已經(jīng)不再有櫻筍可吃,這也進一步強調(diào)了季節(jié)的變化和時間的流逝。 轉(zhuǎn)句詩人直接點明了“立夏”這個節(jié)氣,同時用“將離春去也”表達了春天即將過去,夏天即將到來的意思。這里“將離”和“去也”兩個詞都強調(diào)了時間的流逝和季節(jié)的更替。 合句詩人以“蕙草”這一具有清香的植物來形容立夏時節(jié)的景象。蕙草在夏天盛開,芬芳撲鼻,詩人用“正芳舒”來形容其盛開的狀態(tài),既表達了對立夏時節(jié)的贊美,也寄托了對生活的希望和信仰。 整首詩表達了對立夏時節(jié)的獨特感受和對生活的態(tài)度。詩中既有對春天的懷念,也有對夏天的期待。 晨起披衣出草堂,軒窗已自喜微涼。 余春只有二三日,爛醉恨無千百場。 芳草自隨征路遠,游絲不及客愁長。 殘紅一片無尋處,分付年華與蜜房。 ——宋·陸游《立夏前二日作》 首聯(lián)描述了詩人清晨起床,披上衣服走出草堂,打開窗戶時已經(jīng)感到微微的涼意。這里“晨起”和“披衣”表達了詩人早起的習慣和對天氣的敏感,“軒窗已自喜微涼”則表達了詩人對初夏時節(jié)微涼氣候的喜悅之情。 頷聯(lián)感嘆春天只剩下兩三天了,他希望能有千百場酒宴來歡度這最后的春光。這里“余春只有二三日”表達了詩人對春天即將過去的惋惜之情,“爛醉恨無千百場”則表達了詩人希望盡情享受春光的愿望。 頸聯(lián)描繪了芳草隨著征路遠去的景象,以及游絲(蜘蛛絲)無法比及客愁之長。這里“芳草自隨征路遠”采用了擬人手法,既描繪了芳草綿延的景象,又暗含了詩人離別的情感;“游絲不及客愁長”則通過對比游絲和客愁的長短,表達了詩人內(nèi)心的愁苦和無奈。 尾聯(lián)詩人感嘆那些鮮艷的花朵已經(jīng)凋謝,甚至地面上都找不到一片花瓣。然而,大自然依然生機勃勃,蜜蜂在辛勤地釀蜜。這里“殘紅一片無尋處”表達了詩人對春天逝去、花朵凋零的哀愁,“分付年華與蜜房”則寄托了詩人對年華流逝的感慨和對生活美好的期望。 整首詩展現(xiàn)了作者對春天逝去的惋惜、對初夏時節(jié)的喜悅以及對生活美好的期望。 梅子留酸軟齒牙,芭蕉分綠與窗紗。 日長睡起無情思,閑看兒童捉柳花。 ——宋·楊萬里《閑居初夏午睡起》 起句以梅子入手,描述了吃梅子后口中殘留的酸味,給人以鮮明的感覺體驗。梅子酸味強烈,吃過之后,酸汁殘留在牙齒之間,讓人難以忘懷。這里的“梅子”不僅是一個季節(jié)的符號,也通過其酸味,引發(fā)了讀者對夏日的感覺聯(lián)想。 承句詩人將視線轉(zhuǎn)向了窗外的芭蕉葉和窗紗。芭蕉葉子的綠色與窗紗相映成趣,形成了一幅美麗的夏日圖景。這里的“芭蕉分綠”形象地描繪了芭蕉葉子的綠色如何映照在窗紗上,給讀者帶來強烈的視覺體驗。 轉(zhuǎn)句描述了自己在夏日長長的午后,從午睡中醒來,卻感到無所適從,沒有情緒。這里的“日長”和“無情思”都表達了詩人在夏日午后的那種懶散和無所適從的狀態(tài),與前面兩句的鮮明感官體驗形成了一定的對比。 合句詩人筆鋒一轉(zhuǎn),將視線轉(zhuǎn)向了正在追逐柳絮的兒童。看到他們嬉戲的場景,詩人的童心似乎也被喚醒,他開始欣賞這份純真和樂趣。這里的“柳花”即是柳絮,是春末夏初時節(jié)的景象。而“閑看兒童捉柳花”則表達了詩人在看到兒童嬉戲時,那種輕松和愉悅的心情。 整首詩展現(xiàn)了對夏日的獨特感受和對生活的熱愛。 綠陰鋪野換新光,薰風初晝長。 小荷貼水點橫塘,蝶衣曬粉忙。 茶鼎熟,酒卮揚,醉來詩興狂。 燕雛似惜落花香,雙銜歸畫梁。 ——張大烈《阮郎歸·立夏》 上片“綠陰鋪野換新光,薰風初晝長”這兩句,詩人以宏觀的視角描繪了初夏的自然景象。隨著季節(jié)的更迭,綠蔭覆蓋了田野,大地煥發(fā)出新的生機和光彩。同時,初夏的微風(薰風)帶著暖意,白晝的時間也逐漸延長,給人一種舒適和宜人的感覺?!靶『少N水點橫塘,蝶衣曬粉忙”這兩句,詩人以細膩的筆觸描繪了初夏的荷塘和蝴蝶。小荷剛剛露出水面,輕輕地點綴在橫塘之間,與清澈的水面相映成趣。同時,蝴蝶在陽光下翩翩起舞,翅膀閃爍著光芒,就像是在曬粉一樣。這些生動的意象共同構(gòu)成了初夏時節(jié)的美麗圖景。 下片“茶鼎熟,酒卮揚,醉來詩興狂”這三句,詩人以茶酒為媒介,表達了自己在初夏時節(jié)的愜意生活和豪情壯志。茶香四溢,酒意微醺,詩人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陶醉其中,詩興大發(fā)。這不僅抒發(fā)了詩人對生活的熱愛,也展示了他的藝術(shù)追求和創(chuàng)作激情?!把嚯r似惜落花香,雙銜歸畫梁”這兩句,詩人以燕子為喻,表達了初夏時節(jié)的生機與和諧。燕子雛鳥似乎珍惜著落花的香氣,雙雙銜著花瓣回到畫梁之上。這一場景不僅展示了初夏時節(jié)的生機盎然,也寓含了詩人對自然和生命的敬畏與贊美。 整首詞以寫景為主,展現(xiàn)了初夏時節(jié)的美麗景象和詩人的豪情壯志。 我與二三子,策名在京師。 官小無職事,閑于為客時。 沉沉道觀中,心賞期在茲。 到門車馬回,入院巾杖隨。 清和四月初,樹木正華滋。 風清新葉影,鳥戀殘花枝。 向夕天又晴,東南余霞披。 置酒西廊下,待月杯行遲。 須臾金魄生,若與吾徒期。 光華一照耀,殿角相參差。 終夜清景前,笑歌不知疲。 長安名利地,此興幾人知。 ——白居易《首夏同諸校正游開元觀,因宿玩月》 首句“我與二三子,策名在京師”,詩人直接點明了自己與幾位同僚的身份,都身在繁華的京師長安。這里的“二三子”是對同僚的謙稱,表達了他們之間的親密關(guān)系。 接下來,“官小無職事,閑于為客時”,詩人表達了自己雖然官職不高,但公務閑暇,有足夠的時間去享受客居他鄉(xiāng)的生活。這也為后文他們一同游覽開元觀埋下了伏筆。 “沉沉道觀中,心賞期在茲”,詩人描述了開元觀的寧靜與深沉,同時表明了他們在此游玩、賞景的愉快心情。 接下來的幾句,“到門車馬回,入院巾杖隨。清和四月初,樹木正華滋。風清新葉影,鳥戀殘花枝?!痹娙送ㄟ^細膩的描繪,展現(xiàn)了開元觀內(nèi)外的景象,以及初夏時節(jié)的生機勃勃。 在游玩的過程中,天色漸晚,夜幕降臨,“向夕天又晴,東南余霞披”。這時,他們決定在觀內(nèi)西廊下設(shè)酒待月,期待月光的到來。詩人通過“須臾金魄生,若與吾徒期”這兩句,生動地描繪了月亮升起的情景,同時也表達了他們對自然美景的敬畏和期待。 隨著月光的照耀,“光華一照耀,殿角相參差”。詩人以月光下的開元觀為背景,展現(xiàn)了一幅寧靜而美麗的畫面。在這個美景的映襯下,他們整夜歡笑歌唱,“終夜清景前,笑歌不知?!?。 最后,“長安名利地,此興幾人知”,詩人以長安這個名利之地為背景,表達了他們在此游玩、賞月的快樂是很少有人能理解的。這也體現(xiàn)了詩人在繁忙的公務之余,對寧靜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整首詩以敘事為主,通過描繪詩人與同事們一同游玩開元觀的經(jīng)過,展現(xiàn)了自然美景和寧靜生活的向往。同時,詩人也通過細膩的描繪和生動的比喻,展現(xiàn)了初夏時節(jié)的美景和他們在開元觀游玩的愉快心情。 留春春不住,昨夜的然歸。 歡趣何妨少,閑游勿怪稀。 林鶯欣有吒 ,叢蝶悵無依。 窗下忘懷客,高眠正掩扉。 ——宋·司馬光《四月十三日立夏呈安達》 首聯(lián)表達了詩人對春天離去的無奈和惋惜。春天雖然美麗,但總是短暫的,無法留住。詩人用“昨夜的然歸”來形容春天的離去,暗示著春天已經(jīng)悄然離去,而夏天已經(jīng)到來。 頷聯(lián)表達了詩人在初夏時節(jié)的心情。雖然春天的離去讓歡樂和趣味減少了一些,但詩人仍然享受閑暇時光,悠閑地游玩。這里的“閑游勿怪稀”也暗示了初夏時節(jié)人們可能因為炎熱的天氣而減少戶外活動,但詩人并不介意,他依然享受著自己的閑暇時光。 頸聯(lián)運用了生動的比喻。林中的鶯鳥歡快地鳴叫著,仿佛在慶祝夏天的到來,它們的歡快與詩人的心情相呼應。而叢中的蝴蝶則悵然若失,似乎在尋找著春天的依托,這種悵然若失的情感與詩人對春天離去的惋惜相呼應。 尾聯(lián)表達了詩人內(nèi)心的寧靜和滿足。他忘記了窗外的客人,安心地高臥,緊閉著門戶。這種情景展現(xiàn)了詩人對初夏時節(jié)的喜愛和享受,同時也表達了他內(nèi)心的寧靜和滿足。 這首詩,以立夏時節(jié)的景象為背景,表達了作者對春天逝去、夏天到來的感慨。在初夏時節(jié),盡管歡樂和趣味可能減少,但仍然享受閑暇時光的心情。 夏到了,氣溫上升了,這是一個炎熱又快樂的季節(jié)。 早上,晴空萬里,云霞滿天,一群群小鳥,在綠樹枝頭歡蹦亂跳,唧唧喳喳地唱歌,空氣清新涼爽,而且散發(fā)著一種難以形容的芳香。 南國似暑北國春,綠秀江淮萬木蔭。 時病時蟲人撒藥,忽寒忽熱藥搪人。 ——左河水《立夏》 起句直接點明了立夏時節(jié)南北方的氣候差異。南方此時已經(jīng)進入了炎熱的夏季,而北方卻仍然處于春季,溫暖而宜人。這種南北氣候的差異,展示了中國地域遼闊、氣候多樣的特點。 承句具體描繪了江淮地區(qū)的初夏景色。萬木蔥蘢,綠意盎然,樹木的繁茂為大地提供了陰涼,也為人們帶來了宜人的氣候。這里的“綠秀”二字,既描繪了初夏時節(jié)草木的生機勃勃,又表達了詩人對自然美景的贊美之情。 轉(zhuǎn)句反映了立夏時節(jié)人們生活的一面。由于氣溫升高,各種疾病和害蟲也開始活躍起來,人們不得不頻繁地噴灑藥物來防治。這里的“時病時蟲”形象地描繪了立夏時節(jié)的生活場景,也提醒人們要注意衛(wèi)生和防病防蟲。 合句則進一步強調(diào)了立夏時節(jié)氣候的不穩(wěn)定性。忽冷忽熱的氣候不僅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不便,也給防治疾病和害蟲帶來了挑戰(zhàn)。這里的“藥搪人”形象地描繪了人們在忽冷忽熱的氣候中忙碌防治的場景,也表達了詩人對人們辛勤勞動的贊美之情。 整首詩以立夏時節(jié)的氣候和景物為背景,展示了南北國不同的氣候特點、自然界的生機勃勃以及人們生活的繁忙與充實。同時,詩人也通過這首詩表達了對自然美景和人們辛勤勞動的贊美之情。 清風無力屠得熱,落日著翅飛上山。 人固已懼江海竭,天豈不惜河漢干? 昆侖之高有積雪,蓬萊之遠常遺寒。 不能手提天下往,何忍身去游其間? ——宋·王令《暑旱苦熱》 首聯(lián)以生動的比喻和形象的語言,展示了暑旱的嚴重。清風無力驅(qū)散暑熱,落日仿佛生了翅膀,飛旋在山頭,不肯下降。這里用“屠”字來形容清風對暑熱的無力驅(qū)散,既形象又生動,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頷聯(lián)詩人筆鋒一轉(zhuǎn),從人們對暑旱的無奈和恐懼,轉(zhuǎn)向了對天地不仁的質(zhì)疑和感慨。人們已經(jīng)擔心江海因干旱而枯竭,但老天難道就不怕銀河因暑旱而干涸嗎?這里的“天”被賦予了人的感情色彩,與人們害怕江??萁叩男睦硇纬闪藦娏业膶Ρ龋掷镄虚g滲透了詩人對暑旱的深深憂慮。 頸聯(lián)詩人以昆侖的高山積雪和蓬萊的遙遠清涼為引子,表達了自己對避暑之地的向往。昆侖山高有積雪,蓬萊島遠有清涼,這些都是詩人心中理想的避暑勝地。 尾聯(lián)筆鋒再次轉(zhuǎn)折,表達了自己雖然向往避暑勝地,但無法將天下人都帶去,也不愿獨自去享受清涼的矛盾心情。這里的“不能手提天下往”表達了詩人的無奈和遺憾,“何忍身去游其間”則表達了詩人的矛盾和掙扎。 整首詩以暑旱為背景,表達了詩人對暑旱的深深憂慮,對避暑勝地的向往,以及無法將天下人都帶去的矛盾心情。 湖山勝處放翁家,槐柳陰中野徑斜。 水滿有時觀下鷺,草深無處不鳴蛙。 籜龍已過頭番筍,木筆猶開第一花。 嘆息老來交舊盡,睡來誰共午甌茶。 ——陸游《幽居初夏》 首聯(lián)開門見山,直接點明了詩人居住的環(huán)境——湖光山色之地,是一個美麗而寧靜的地方。這里的“放翁”是陸游的別號,也透露出詩人對此地的喜愛和自豪。居所周圍的景象?;绷墒a,小徑幽幽,為初夏的景色增添了一抹清涼和寧靜。 頷聯(lián)描寫初夏景色的經(jīng)典之句。水滿時白鷺翩翩飛舞,草深處處蛙鳴陣陣,構(gòu)成了一幅生動的初夏畫卷。這兩句詩以動襯靜,更顯得環(huán)境的幽靜和詩人內(nèi)心的寧靜。 頸聯(lián)則進一步描繪了初夏的植物景象。新茬的竹筍已經(jīng)成熟,而木筆花卻剛剛開始綻放。這里的“籜龍”指的是竹筍,“木筆”則是初夏時節(jié)常見的一種花卉。這兩句詩既體現(xiàn)了初夏時節(jié)的生機勃勃,也透露出詩人對自然景物的細致觀察和欣賞。 尾聯(lián)詩人抒發(fā)自己的情感。時光流逝,當年的朋友和舊交已經(jīng)逐漸離世,如今午睡醒來,再也沒人一起共飲午茶、共話當年了。這里的“午甌茶”指的是午間飲茶的習慣,也是詩人與友人共度時光的一種方式。這兩句詩既表達了詩人對時光流逝、友情不再的感慨,也透露出詩人晚年生活的孤獨和寂寞。 整首詩以景抒情,情景交融,既描繪了初夏時節(jié)的美麗景色,又表達了詩人自己的心情和感慨。 節(jié)物相催各自新,癡心兒女挽留春。 芳菲歇去何須恨,夏木陰陰正可人。 ——宋·秦觀《三月晦日偶題》 起句以節(jié)令的更替為背景,描繪了自然界萬物不斷更新的景象。這里的“節(jié)物”指的是各個季節(jié)的風物景色,“相催”則表達了這種更替的連續(xù)性和必然性。詩人通過這句詩,表達了對自然界更新?lián)Q代的贊美和敬畏。 承句以“癡心兒女”來比喻那些對春天依依不舍的人們。這里的“兒女”泛指男女,“癡心”則表達了他們對春天的深深眷戀和不愿放手的心情。詩人通過這句詩,既描繪出了人們對春天的熱愛和留戀,也暗示了春天的短暫和無常。 轉(zhuǎn)句詩人再次轉(zhuǎn)折,以理性的態(tài)度來對待春天的逝去。這里的“芳菲”指的是花朵的絢麗,“歇去”則表達了它們的凋謝和消失。詩人認為,對于春天的逝去,我們并不需要感到遺憾或怨恨,因為這是自然界規(guī)律的一部分,也是生命循環(huán)的必然。 合句以夏天的樹木為引子,表達了對夏天的喜愛和欣賞。這里的“夏木”指的是夏天的樹木,“陰陰”則表達了它們的濃密和陰涼。詩人認為,雖然春天已經(jīng)逝去,但夏天的樹木同樣具有吸引力和美感,值得我們?nèi)バ蕾p和享受。 整首詩以節(jié)令變化為背景,通過描繪自然界萬物的不斷更新和人們對春天的留戀與放手,表達了詩人對自然景色變化的感慨,同時也傳達出一種豁達通變的人生態(tài)度。 朱輅初聞建赤旗,綠楊猶囀舊黃鸝。 和風駘蕩無三月,炎氣憑陵又一時。 飄去馀香花襯屐,覆來濃蔭葉成帷。 秋光只在前山里,不日涼襟卻共披。 ——宋·白子儀《立夏后大熱偶書》 首聯(lián)以朱紅色的車駕和赤旗為引子,形象地描繪出立夏后的炎熱天氣。這里的“朱輅”指的是朱紅色的車駕,“赤旗”則象征著炎熱和熱情。綠樹和黃鸝,描繪出初夏時節(jié)的景色。既表達了對初夏景色的喜愛和欣賞,也暗示了時間的流逝和季節(jié)的更替。 頷聯(lián)以和風為引子,表達了炎熱天氣對春天和風的消失感到遺憾。表達了對春天和風的留戀和懷念。描繪了炎熱天氣的強烈和霸道。生動地描繪出了炎熱天氣給人們帶來的不適和困擾。 頸聯(lián)表達了對涼爽天氣的期待和向往。這里的“馀香”指的是飄散的花香,“花襯屐”則表達了詩人在花叢中行走的情景;“濃蔭”指的是濃密的樹蔭,“葉成帷”則表達了樹蔭的濃密和遮陽的效果。詩人通過這兩句詩,既表達了對炎熱天氣的抱怨和不滿,也表達了對涼爽天氣的渴望和期待。 尾聯(lián)表達了對未來的信心和希望。表達了對未來涼爽天氣的信心和期待,同時也傳達出一種樂觀向上的精神風貌。 整首詩以立夏后的炎熱天氣為背景,通過描繪自然景色和詩人的感受,表達了詩人對炎熱天氣的感慨和期待涼爽的心情。 立夏天方霽,閑情喜暫舒。 樹深添雨潤,溪落見人疏。 夕照斜依竹,園花落近書。 年來惟懶拙,殊覺稱幽居。 ——張宇初《喜晴》 首聯(lián)以立夏時節(jié)的雨后天晴為背景,表達了自己內(nèi)心的喜悅和放松。將雨后天晴的自然景象與自己內(nèi)心的情感緊密地聯(lián)系在一起,展現(xiàn)了一種物我兩忘的境界。 頷聯(lián)進一步描繪了雨后天晴的景色。詩人通過這句詩,以樹木和溪流的變化為引子,生動地描繪了雨后天晴的美麗景色。 頸聯(lián)描繪了雨后天晴的傍晚景色。以夕陽和竹林為背景,生動地描繪了雨后天晴的傍晚景色,同時也暗示了時間的流逝和季節(jié)的更替。 尾聯(lián)表達了對當前生活的滿足和享受。 詩人通過這首詩,既表達了對當前生活的滿足和享受,也傳達出一種淡泊名利、追求內(nèi)心寧靜的人生態(tài)度。 鮮怡寡樂負清明,簾外花如紅淚傾。 又是殘春將立夏,如何到處不啼鶯。 ——白玉蟾《見鶯三首其一》 起句詩人以“鮮怡寡樂”表達了春天帶來的愉悅和舒適感,但同時又以“負清明”暗示了這種美好時光的短暫和易逝。這里的“清明”不僅指的是節(jié)日,更暗指春天的明媚和清新。 承句描繪了春天將盡時花朵的凋謝景象。而“紅淚傾”則是以擬人化的手法,形容花朵凋謝時如同流淚一般,既表達了詩人對春光流逝的傷感,也增添了詩歌的藝術(shù)感染力。 轉(zhuǎn)句直接點明了時節(jié)的變換,從殘春到立夏,暗示了時間的無情和不可逆轉(zhuǎn)。這里的“殘春”表達了春天將盡的意思,“將立夏”則預示著夏天的到來。 合句表達了春天逝去后的寂寞和冷清。這里的“啼鶯”是春天代表性的聲音之一,但詩人卻用“如何到處不啼鶯”來形容春天逝去后的寂靜,既表達了詩人對春天的留戀,也傳達出一種時光流逝、物是人非的感慨。 整首詩以春天將盡、夏天將至的時節(jié)為背景,展現(xiàn)了詩人對時光流逝的感慨和對美好春光的留戀。 夜晚的夏天,涼爽的清風從南窗里吹進來,沁人心脾。 穿著薄衣,漫步在花園中,亭亭玉立的小花,婀娜多姿,甚是妖嬈。 夜熱依然午熱同,開門小立月明中。 竹深樹密蟲鳴處,時有微涼不是風。 ——宋·楊萬里《夏夜追涼》 起句以“夜熱”和“午熱”作對比,突出了夏夜的炎熱程度。這里的“依然”和“同”強調(diào)了夜晚與中午的炎熱不相上下,為接下來的描寫奠定了基礎(chǔ)。 承句詩人以“開門”和“小立”兩個動作,描繪了自己在夏夜中尋求涼爽的情景。而“月明中”則點明了夏夜的月色明亮,為整個場景增添了一抹清幽的色彩。 轉(zhuǎn)句描繪了一個幽靜而生機勃勃的自然環(huán)境。而“蟲鳴處”則點明了夏夜中蟲鳴不斷的現(xiàn)象,既增添了詩歌的生動性,也傳達出詩人對大自然的熱愛。 合句點明了夏夜中雖然炎熱,但時不時會有一絲涼意襲來。而“不是風”則強調(diào)了這種涼意并非來自風,而是來自大自然的恩賜。 整首詩表現(xiàn)了詩人對大自然的熱愛和向往。 赤幟插城扉,東君整駕歸。 泥新巢燕鬧,花盡蜜蜂稀。 槐柳陰初密,簾櫳暑尚微。 日斜湯沐罷,熟練試單衣。 ——宋·陸游《立夏》 首聯(lián)以“赤幟插城扉”形象地描繪了立夏時節(jié)城內(nèi)歡慶的景象。而“東君整駕歸”則暗指春天結(jié)束,夏天開始,太陽神(東君)準備駕車歸去。 頷聯(lián)描繪了燕子在新泥筑巢的繁忙景象,暗示了夏天的到來描繪了花朵凋謝后,蜜蜂采蜜的場景變得稀少,進一步強調(diào)了季節(jié)的轉(zhuǎn)換。 頸聯(lián)描繪了槐樹和柳樹在初夏時節(jié)綠蔭漸濃的景象。點明了此時暑氣尚輕,人們還可以感受到一絲清涼。 尾聯(lián)描繪了太陽西斜時,人們結(jié)束沐浴的情景。暗示了隨著季節(jié)的轉(zhuǎn)換,人們開始換上輕薄的單衣。 整首詩以立夏時節(jié)為背景,展現(xiàn)了詩人對季節(jié)轉(zhuǎn)換的敏銳觀察和深厚情感。 清江一曲抱村流,長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來堂上燕,相親相近水中鷗。 老妻畫紙為棋局,稚子敲針作釣鉤。 多病所須唯藥物,微軀此外更何求。 ——唐·杜甫《江 村》 首聯(lián)描繪了清澈的江水環(huán)繞村莊的景象,為整首詩定下了寧靜的基調(diào)。點明了時令和地點,同時強調(diào)了江村夏日的幽靜與閑適。 頷聯(lián)描繪了燕子在堂上自由飛翔的情景,暗示了江村的寧靜與和諧。人與自然的親近關(guān)系,表現(xiàn)了詩人對自然的熱愛。 頸聯(lián)描繪了妻子在紙上畫棋局的情景,暗示了夫妻之間的和諧與默契。孩子天真無邪的玩耍情景,展現(xiàn)了家庭的溫馨與快樂。 尾聯(lián)點明了自己身體的病痛和對藥物的依賴。自己對簡單生活的滿足和感慨,強調(diào)了詩人對生活的熱愛和對自然的向往。 整首詩以江村夏日為背景,展現(xiàn)了詩人對簡單生活的滿足和對自然的熱愛。同時,詩人也通過描繪江村夏日的景象和家庭生活的細節(jié),傳達出一種對和諧與寧靜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百憂不到酒三行,萬事盡休棋一枰。 梅子未黃先著雨,櫻桃欲熟正防鶯。 忽驚夏向明朝立,便恐春從此地更。 數(shù)蝶飛來花寂寞,亂蛙鳴處水縱橫。 ——宋·朱翌《立夏前一日登馬氏山亭》 首聯(lián)點明了詩人在山亭中飲酒下棋的情景。同時,詩人也借此表達了對世事紛擾的超脫和灑脫,暗示了詩人內(nèi)心的寧靜與豁達。 頷聯(lián)描繪了立夏時節(jié)梅子尚未成熟便遭遇雨水的情景,暗示了季節(jié)的轉(zhuǎn)換和自然的規(guī)律。櫻桃即將成熟時,需要防范鶯鳥啄食的情景,展現(xiàn)了自然界的競爭與和諧。 頸聯(lián)表達了立夏時節(jié)突然來臨的驚喜和感慨。暗示了春天的離去和夏天的到來,表達了詩人對時光流逝的無奈和惋惜。 尾聯(lián)描繪了蝴蝶在花叢中飛舞而花朵卻顯得寂寞的情景,暗示了立夏時節(jié)花朵的凋零和蝴蝶的孤獨。蛙聲亂鳴和水流縱橫的景象,展現(xiàn)了立夏時節(jié)自然界的生機與活力。 整首詩描繪立夏時節(jié)的景象和內(nèi)心感受,傳達出一種對自然和生活的熱愛和向往。 漸覺風光燠,徐看樹色稠。 蠶新教織綺,貂敝豈辭裘。 酷有煙波好,將圖荷芰游。 田間讀書處,新筍萬竿抽。 ——宋·薛澄《立夏》 首聯(lián)“點明了立夏時節(jié)氣溫逐漸升高的特點,樹木枝葉繁茂的景象,暗示了季節(jié)的轉(zhuǎn)換和自然的生機。 頷聯(lián)表達了蠶絲豐收的喜悅和蠶絲業(yè)的繁榮。暗示了立夏時節(jié)氣候變暖,貂皮衣服已經(jīng)不再適用,表達了詩人對季節(jié)變化的敏銳觀察和感慨。 頸聯(lián)描繪了立夏時節(jié)湖面波光粼粼、煙霧繚繞的美景,表達了詩人對自然景色的熱愛和向往。詩人想要乘船游覽荷塘、觀賞荷花的愿望。 尾聯(lián)點明了自己在田園中讀書的情景,表達了詩人對田園生活的喜愛和寧靜致遠的心境。立夏時節(jié)竹筍茂盛生長的景象,展現(xiàn)了自然界的生機與活力。 整首詩展現(xiàn)了詩人對自然景色和田園生活的熱愛和向往。 落絮蒙蒙立夏天,樓前槐樹影初圓。 傅聞紫殿深深處,別有薰風入舜弦。 ——宋·楊皇后《宮詞》 起句描繪了初夏時節(jié)的景象,柳絮飄落,給人一種輕盈而迷蒙的感覺。立夏標志著春天的結(jié)束和夏天的開始,這個時節(jié)的氣候溫和宜人,大自然也開始變得生機勃勃。 承句強調(diào)了初夏的特點?;睒湓谙募臼浅R姷臉浞N,其樹影在初夏時節(jié)逐漸變得圓滿,給人一種寧靜而和諧的感覺。這個景象也暗示著時間的流轉(zhuǎn)和季節(jié)的更替。 后兩句引入了宮廷的傳說和神秘色彩。紫殿通常指的是帝王宮殿,而“薰風”則是指初夏時的東南風。傳說中,在帝王宮殿的深處,有和暖的東南風吹入舜弦琴聲里。這里的“舜弦”可能指的是古代的樂器,象征著宮廷的文藝和雅致。 整首詩融入宮廷傳說,表達了詩人對季節(jié)更迭的感慨和對宮廷生活的向往。 傱教節(jié)序暗相催,歷日塵生懶看來。 卻是石榴知立夏,年年此日一花開。 ——宋·楊萬里《初夏即事十二解》 前兩句表達了詩人對于時間流轉(zhuǎn)的感慨。詩人用“節(jié)序暗相催”來形容時間的推移,意味著季節(jié)的更替在不知不覺中悄然而至。而“歷日塵生懶看來”則表達了詩人對于翻閱歷書的厭倦,可能是因為對于時間的流逝感到無奈和慵懶。 后兩句詩則通過石榴花的盛開來描繪立夏時節(jié)的特色。石榴花是夏季的代表花卉之一,它在立夏這一天獨自盛開,仿佛在告訴人們夏天的到來。詩人通過石榴花的盛開來表達對于立夏時節(jié)的贊美和欣喜。 整首詩通過描繪石榴花的盛開和表達對于時間流轉(zhuǎn)的感慨,展現(xiàn)了立夏時節(jié)的美麗和詩人對于生活的感悟。同時,詩人也借石榴花之口,暗示了夏天的到來和時間的不可逆轉(zhuǎn),表達了對于生命的珍惜和對于自然的敬畏。 若說清爽,莫不屬山中的夏日了。 夏天一到,這青山一天一個樣,經(jīng)過烈日的暴曬,驟雨的澆淋,那草木就竄枝拔節(jié)很快地長起來,那夏天的綠,又濃又深,霸占得漫山遍野。 歸來泉石國,日月共溪翁。 夏氣重淵底,春光萬象中。 窮吟到云黑,淡飲勝裙紅。 一陣弦聲好,人間解慍風。 ——宋·文天祥《山中立夏用坐客韻》 首聯(lián)表達了詩人對于山中隱居生活的向往和喜愛。詩人將自己比作與日月同輝的溪翁,與清泉石木為伴,享受自然的寧靜與和諧。 頷聯(lián)通過描繪夏季的氣息和春光的絢爛,展現(xiàn)了自然的美好和生命的蓬勃。夏季的氣息彌漫在深淵之中,春日的景象則展現(xiàn)在萬象之中,構(gòu)成了一幅絢麗多彩的畫卷。 頸聯(lián)表達了詩人對于詩歌創(chuàng)作的熱愛和對于生活的淡然態(tài)度。詩人通過窮盡吟詠之力,將云彩都染成了黑色,而淡然的飲酒則勝過了艷麗的裙裳。這里,詩人以云黑和裙紅作對比,突出了詩歌創(chuàng)作的艱辛和淡然生活的美好。 尾聯(lián)通過描繪優(yōu)美的弦聲和消解人間怨氣的風,表達了詩人對于和諧社會的向往和對于美好事物的贊美。優(yōu)美的弦聲如同和煦的微風,能夠消解人們心中的怨氣和不滿,使人間充滿和諧與安寧。 整首詩通過描繪夏季的氣息、春光的絢爛、詩歌創(chuàng)作的艱辛和淡然生活的美好,展現(xiàn)了詩人對于生活的熱愛和對于和諧社會的向往。 綠樹陰濃夏日長,樓臺倒影入池塘。 水晶簾動微風起,滿架薔薇一院香。 ——唐·高駢《山亭夏日》 前兩句描繪了夏日綠樹濃蔭的景象,暗示了此時正是夏日午后,陽光烈烈,樹蔭濃郁。接著,詩人又將視線轉(zhuǎn)向池塘,樓臺的倒影清晰可見,與清澈的池水相映成趣,構(gòu)成了一幅美麗的畫面。 后兩句詩人又描繪了微風輕輕吹動水晶簾的場景,給人以清爽宜人的感覺。同時,詩人還注意到滿架的薔薇正在盛開,散發(fā)出陣陣芳香,彌漫整個庭院,令人陶醉。 整首詩通過細膩的描繪和生動的比喻,展現(xiàn)了夏日山亭的美麗和寧靜。詩人通過對綠樹、樓臺、池塘、水晶簾和薔薇等元素的巧妙組合,構(gòu)成了一幅完美的畫面,給人以視覺和嗅覺的雙重享受。詩人在描繪自然景象的同時,也巧妙地運用了比喻和象征等修辭手法,使得詩歌的意境更加深遠和豐富。 懶搖白羽扇,裸體青林中。 脫巾掛石壁,露頂灑松風。 ——李白《夏日山中》 前兩句詩表達了詩人在夏日山中的悠閑狀態(tài)。因為是夏天,所以有白羽扇可以搖動以祛暑,但詩人卻懶得搖動扇子,暗示了此時的山中氣候宜人,無需借助外力來消暑。同時,詩人還裸露出身體,在青翠的樹林中悠然自得,享受大自然的恩賜。 后兩句詩人又描述了自己將頭巾脫下,掛在石壁上的情景。這種無拘無束的行為,進一步展現(xiàn)了詩人的豪放不羈。而“露頂灑松風”則表達了詩人在山林間,任由松風吹拂頭頂,享受自然的清涼和愜意。 整首詩描繪詩人在夏日山中的生活場景,展現(xiàn)了其無拘無束、向往自然的情懷。 石梁茅屋有彎碕,流水濺濺度兩陂。 晴日暖風生麥氣,綠陰幽草勝花時。 ——宋·王安石《初夏即事》 前兩句詩描繪了初夏時節(jié)的自然景象。石梁和茅屋依傍在彎曲的河岸旁,流水潺潺,濺起的水花流淌過兩邊的池塘。這種景象給人一種寧靜而和諧的感覺,同時也預示著初夏的到來。 后兩句進一步描繪了初夏的特色。在晴朗的日子里,暖風吹拂,帶來了麥子的香氣。綠樹和青草在初夏的陽光下茂盛生長,其美麗程度甚至超過了春天的花朵。這種景象展示了初夏的活力和生機。 整首詩以描繪石梁、茅屋、流水、綠陰等元素,展現(xiàn)了初夏時節(jié)的寧靜、和諧與生機。同時,詩人也表達了對這個季節(jié)的喜愛和贊美之情。 夏早日初長,南風草木香。 肩輿頗平穩(wěn),澗路甚清涼。 紫蕨行看采,青梅旋摘嘗。 療饑兼解渴,一盞冷云漿。 ——唐·白居易《早夏游平泉回》 首聯(lián)白居易便以初夏的自然景象為背景,描繪出夏日的氣息。夏日日漸長,南風拂面,帶來草木的芬芳,這是一種充滿生機和活力的氣息。 頷聯(lián)描述了自己乘坐轎子游覽平泉的情景。肩輿平穩(wěn),行走在澗路上,感受到的是清涼舒適。這里的“清涼”既是對初夏氣候的描繪,也是對平泉山水環(huán)境的贊美。 頸聯(lián)在游覽的過程中,白居易還體驗了采摘的樂趣。他采摘了紫色的蕨菜,又摘下了青梅品嘗。這種親近自然、體驗生活的態(tài)度,展現(xiàn)了白居易對生活的熱愛和享受。 尾聯(lián)以一杯“冷云漿”結(jié)束了整首詩。這杯“冷云漿”既能療饑,又能解渴,給人帶來舒適和滿足。這既是對平泉山水、美食的贊美,也是對初夏時節(jié)生活體驗的總結(jié)。 整首詩通過描繪詩人游覽平泉的過程和感受,展現(xiàn)了初夏時節(jié)的美麗和生機。同時,詩人也表達了對自然和生活的熱愛和享受之情。 滿城楊柳綠依依,背著春風自在飛。 卻是楊花有才思,一時收拾伴春歸。 ——宋·項安世《立夏日南風大作》 前兩句詩人以滿城的楊柳為背景,描繪了春天的尾聲。楊柳綠意盎然,郁郁蔥蔥,它們背對著春風,自由自在地快樂飛翔。這里的“楊柳綠依依”既是對春天景色的贊美,也是對春天即將離去的惋惜。 后兩句詩人將焦點轉(zhuǎn)向了楊花。只有那楊花最有才氣情思,一時之間就把春天給收拾了,夏天終于來到了。這里的“楊花有才思”既是對楊花的贊美,也是對春天離去的無奈和接受。同時,“一時收拾伴春歸”也預示著夏天的到來,展現(xiàn)了詩人對夏天的期待。 整首詩表達了詩人對春天的留戀和對夏天的期待。詩人通過描繪自然景象,展現(xiàn)了季節(jié)交替的美麗和哀愁,同時也表達了自己對自然的熱愛和敬畏之情。 首夏猶清和,芳草亦未歇。 水宿淹晨暮,陰霞屢興沒。 周覽倦瀛壖,況乃陵窮發(fā)。 川后時安流,天吳靜不發(fā)。 揚帆采石華,掛席拾海月。 溟漲無端倪,虛舟有超越。 仲連輕齊組,子牟眷魏闕。 矜名道不足,適己物可忽。 請附任公言,終然謝天伐。 ——謝靈運《游赤石進帆?!?/p> “首夏猶清和,芳草亦未歇?!遍_篇兩句,謝靈運便以初夏的自然景象為背景,描繪出清新的氣息。初夏時節(jié),天氣清爽暖和,小草也沒有停止生長,仍是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 “水宿淹晨暮,陰霞屢興沒?!苯酉聛恚娙嗣枋隽俗约涸谒献∷薜慕?jīng)歷。水上的舟船將晨暮連成一體,分不清早晚,陰云和彩霞也多次變換,時而陰云密布,時而彩霞滿天。這種在水上的生活讓詩人感受到了自然的韻律和變化。 “周覽倦瀛壖,況乃陵窮發(fā)?!痹娙擞斡[了海邊岸上的景物,感到有些疲倦。他俯瞰著大海,感嘆著自然的廣闊和深邃。這里的“瀛壖”和“窮發(fā)”都是指海的邊緣和盡頭,表達了詩人對自然的敬畏和向往。 “川后時安流,天吳靜不發(fā)?!痹娙擞^察到河流平靜流淌,海神也安靜不動。這里的“川后”和“天吳”都是古代神話中的海神,詩人借此表達了對自然的崇敬和贊美。 “揚帆采石華,掛席拾海月?!痹娙藫P帆起航,去采摘水中的石花,又掛起船帆去撿拾海中的明月。這里的“石華”和“海月”都是自然中的美景,詩人通過描繪這些景象,展現(xiàn)了自己對自然的熱愛和向往。 “溟漲無端倪,虛舟有超越?!痹娙烁袊@著大海的廣闊無垠,沒有邊際。而自己的虛舟在其中漂蕩,仿佛超越了塵世的一切束縛和紛擾。這里的“溟漲”和“虛舟”都是對大海和詩人自己的象征,表達了詩人對自然的向往和追求。 “仲連輕齊組,子牟眷魏闕?!痹娙私栌霉糯t人的典故來表達自己的志向和追求。魯仲連輕視齊國的封賞,公子牟留戀王室的高官厚祿。而詩人自己則追求的是與自然相融、超越塵世的生活。 “矜名道不足,適己物可忽。”詩人認為崇尚功名是有愧于道的,而適應自然、滿足自己才是最重要的。這里的“矜名”和“適己”都是對人生追求的反思和選擇,表達了詩人對自然和生活的獨特理解。 “請附任公言,終然謝天伐?!弊詈?,詩人表示要追隨古代賢人任公的腳步,拋棄功名利祿,追求自然和生活的真諦。這里的“任公”和“謝天伐”都是對詩人自己人生追求的象征和期許。 整首詩以初夏時節(jié)游覽赤石和進帆海的經(jīng)歷為背景,通過描繪自然景象和詩人的感悟體驗,展現(xiàn)了詩人對自然的熱愛和向往以及對生活的獨特理解。同時,詩中也充滿了對古代賢人的崇敬和借鑒以及對人生追求的反思和選擇。 伴荷香乘夕涼,欲彈得一曲卻無人賞,只得念想。 如果,思念有溫度,那么對你的那一份,足以蒸透這個夏天;如果,思念有影子,那么對你的那一份,足以蔭蔽整個夏天。 山光忽西落,池月漸東上。 散發(fā)乘夕涼,開軒臥閑敞。 荷風送香氣,竹露滴清響。 欲取鳴琴彈,恨無知音賞。 感此懷故人,中宵勞夢想。 ——唐·孟浩然《夏日南亭懷辛大》 “山光忽西落,池月漸東上?!遍_篇兩句,孟浩然以簡潔明快的筆觸描繪了夏日傍晚的自然景象。山間的陽光忽然西落,池塘上的月亮逐漸東升,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這種景象讓人感受到夏日的寧靜與美好。 “散發(fā)乘夕涼,開軒臥閑敞?!苯酉聛恚娙嗣枋隽俗约涸谙娜瞻淼挠崎e生活。他散開頭發(fā),享受著涼爽的晚風,打開窗戶,躺在寬敞的房間里。這種生活狀態(tài)讓人感受到詩人的舒適與自在。 “荷風送香氣,竹露滴清響。”詩人繼續(xù)描繪自然景象,荷花的香氣隨風而來,竹林中的露水滴落發(fā)出清脆的響聲。這些景象和聲音讓人感受到夏日的清新與生機。 “欲取鳴琴彈,恨無知音賞?!比欢谶@樣的美景中,詩人卻感到有些遺憾。他想彈奏鳴琴,卻沒有人來欣賞。這里的“知音”既指能欣賞音樂的人,也指能理解詩人情感的人。這種遺憾讓人感受到詩人的孤獨與寂寞。 “感此懷故人,中宵勞夢想?!弊詈螅娙吮磉_了對故人的懷念之情。他因為這樣的景色而想起了老朋友,整夜都在夢中思念他們。這里的“中宵”和“夢想”都表達了詩人對故人的深深思念和不舍。 整首詩通過描繪自然景象和詩人的情感體驗,展現(xiàn)了詩人對故人的懷念和對生活的感慨。 改序念芳辰,煩襟倦日永。 夏木已成陰,公門晝恒靜。 長風始飄閣,疊云才吐嶺。 坐想離居人,還當惜徂景。 ——唐·韋應物《立夏日憶京師諸弟》 首聯(lián)提到了季節(jié)的更替,懷念春天的美好時光。隨著白天越來越長,他感到有些疲倦和煩躁。這里的“改序”指的是季節(jié)的變化,“芳辰”則是指春天的美好時光。 頷聯(lián)描述了夏天的景象。夏天的樹木已經(jīng)形成了濃密的樹蔭,而官署(公門)在白天里總是保持著寧靜。這里的“夏木已成陰”形象地描繪了夏天的景象,“公門晝恒靜”則反映了官署的冷清和寧靜。 頸聯(lián)繼續(xù)描繪自然景象,長風開始吹進樓閣,層疊的云朵才從山嶺中露出。這些景象讓人感受到夏天的氣息和自然的美麗。 尾聯(lián)詩人表達了對遠離的弟弟們的思念之情。他坐在這里思念著他們,同時也感嘆著逝去的時光。這里的“離居人”指的是詩人的弟弟們,“徂景”則是指逝去的時光。 整首詩通過描繪季節(jié)的變化、夏天的景象以及詩人的情感體驗,表達了詩人對弟弟們的深深思念和對逝去時光的珍惜。 四月清和雨乍晴,南山當戶轉(zhuǎn)分明。 更無柳絮因風起,惟有葵花向日傾。 ——宋·司馬光《客中初夏》 前兩句,司馬光以簡潔明快的筆觸描繪了初夏時節(jié)的景象。四月的天氣清明和暖,雨后初晴,山色更加青翠怡人,正對門的南山也變得更加明凈了。這里的“清和”指的是天氣清明而和暖,“南山當戶”則是指正對門的南山。 后兩句通過對比的手法,進一步描繪了初夏時節(jié)的景象。沒有隨風飄揚的柳絮在眼前紛紛擾擾,只有葵花朝向著太陽開放。這里的“柳絮因風起”形象地描繪了春天時節(jié)的景象,“葵花向日傾”則表現(xiàn)了葵花向著太陽生長的特點。 整首詩通過描繪季節(jié)的變化和景物的特點,表達了詩人對自然美的贊美。同時,詩中也寄寓了詩人的人生態(tài)度和理想追求。詩人在描繪景物時,不僅表現(xiàn)了自然的美,更通過對比的手法,突出了葵花向著太陽生長的特點,表現(xiàn)出自己堅定的政治立場和忠誠的人生態(tài)度。這種“葵花向日”的形象也成為了中國古代文學中常見的意象之一,被用來形容忠誠、堅定、不屈不撓的精神。 園中綠已暗,寂寞問花神。 興托清樽酒,愁欺白發(fā)人。 山城初雨過,天地尚馀春。 又與東風別,堪嗟羈族身。 ——明·謝榛《雨后立夏》 首聯(lián)描繪了園林中綠意盎然,但已不再是初春時的嫩綠,而是漸漸變得深綠。立夏時節(jié),春天即將過去,詩人感到寂寞,于是向花神詢問春天的去向。這里的“綠已暗”和“問花神”都在暗示著季節(jié)的更替和春天的逝去。 頷聯(lián)表達了詩人寄托于清酒中的逸興和春愁。詩人借酒消愁,但春愁卻如同欺壓白發(fā)人一樣,讓他無法擺脫。這里的“清樽酒”和“白發(fā)人”都反映了詩人的內(nèi)心孤獨和無奈。 頸聯(lián)描述了山城剛下過雨,天地間還殘留著一些春天的氣息。這里的“初雨過”和“尚馀春”都在強調(diào)春天雖然已經(jīng)過去,但它的影響仍然存在。 尾聯(lián)表達了詩人與春天的告別和對羈旅生涯的感慨。詩人感嘆自己又要與東風告別,開始新一輪的漂泊生涯。這里的“又與東風別”和“羈旅身”都體現(xiàn)了詩人的無奈和哀愁。 這首詩通過描繪立夏時節(jié)的園林景色和詩人的內(nèi)心情感,表達了詩人對春天逝去的惋惜和對羈旅生涯的感慨。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意象和生動的語言,使讀者能夠深刻感受到詩人的情感世界和人生境遇。 一年春事到酴醿。何處更花開。 莫趁垂楊飛絮,且隨紅藥翻階。 倦游老矣,肯因名宦,孤負銜杯。 寄語故園桃節(jié),明年留待歸來。 ——宋·管鑒《朝中措·立夏日觀酴醿作》 上片“一年春事到酴醿。何處更花開?!敝苯狱c明了立夏時節(jié),春天的花朵已經(jīng)凋謝,只有酴醿花在盛開。同時,詩人也在尋找其他可能還在盛開的花朵,但卻發(fā)現(xiàn)已經(jīng)無處可尋。“莫趁垂楊飛絮,且隨紅藥翻階?!痹娙擞么沽娘w絮和紅藥(一種花卉)翻階的景象,來描繪立夏時節(jié)的特色。他勸誡人們不要追逐垂柳的飛絮,而是要欣賞紅藥在臺階上翻飛的美麗。 下片“倦游老矣,肯因名宦,孤負銜杯。”這幾句表達了詩人對人生的感慨。他感到自己游歷疲倦,已經(jīng)老去。雖然為名宦所累,但他并不愿意辜負手中的酒杯,表現(xiàn)出一種對生活的熱愛和享受。“寄語故園桃節(jié),明年留待歸來?!痹娙私璐吮磉_對故鄉(xiāng)的思念之情。他希望故鄉(xiāng)的桃花在明年他歸來的時候還能盛開,以此來寄托他對故鄉(xiāng)的深深眷戀。 整首詞通過描繪自然景色和詩人的內(nèi)心感受,表達了詩人對故鄉(xiāng)的思念和對生活的熱愛。 雨澀風慳,雙溪閟、幾曾洋溢。 長長是、非霞散綺,岫云凝碧。 修禊歡游今不講,流觴故事何從覓。 待它時、水到卻尋盟,籌輸一。 燕舞倦,鶯吟畢。春肯住,才明日。 池塘波綠皺,小荷爭出。 童子舞雩渾悵望,吾人提筆誰飄逸。 記去年、修竹暮天寒,無叢跡。 ——宋·洪邁《滿江紅·立夏前一日借坡公韻》 上片“雨澀風慳,雙溪閟、幾曾洋溢?!泵枥L了立夏前一日的天氣狀況,雨澀風慳,雙溪緊閉,水流不再洋溢。這種景象讓人感受到立夏前的沉悶和壓抑?!伴L長是、非霞散綺,岫云凝碧?!痹娙擞孟忌⒕_和岫云凝碧的意象,來形容自然景色的美麗。但這里的“長長是”卻透露出詩人對這種美景的留戀和不舍,因為他知道這樣的時光不會長久?!靶揿鶜g游今不講,流觴故事何從覓?!痹娙私栊揿土饔x兩個傳統(tǒng)習俗,表達了對過去歡樂時光的懷念。但如今這些習俗已經(jīng)不再流行,讓人感到惋惜和無奈?!按鼤r、水到卻尋盟,籌輸一?!痹娙似诖谖磥淼哪硞€時刻,能夠再次與朋友相聚,共同欣賞自然美景。這里的“水到卻尋盟”和“籌輸一”都表達了詩人對未來的期待和希望。 下片“燕舞倦,鶯吟畢。春肯住,才明日?!痹娙擞醚嘧雍忘S鶯的動作和聲音,來形容春天的逝去。他感嘆春天不肯停留,明天就要迎來立夏了?!俺靥敛ňG皺,小荷爭出?!痹娙嗣枥L了池塘中波光粼粼、小荷爭出的景象,這是立夏時節(jié)的特色之一。這里的“波綠皺”和“小荷爭出”都充滿了生機和活力?!巴游桷啇澩?,吾人提筆誰飄逸?!痹娙私柰游桷У膱鼍埃磉_了自己對童年時光的懷念和對生活的感慨。他感嘆自己提筆無法寫出飄逸的文字,表現(xiàn)出一種對生活的無奈和迷茫。“記去年、修竹暮天寒,無叢跡?!痹娙嘶貞浫ツ甏藭r的景象,修竹在暮天中顯得寒冷而孤獨,沒有留下任何痕跡。這里的“修竹暮天寒”和“無叢跡”都表達了詩人對時光流逝的感慨和對過去的懷念。 整首詞通過對自然景色的描繪和詩人內(nèi)心情感的抒發(fā),表達了詩人對時光流逝的感慨和對生活的思考。詞中運用了豐富的意象和生動的語言,富有感染力和想象力。 初夏的晨光,已從密密層層的枝葉間透射下來,在陽臺印滿銅錢般大小的光斑。 初夏的微風,已帶著棗花和月季花的幽香,飄進每一條老巷子。 行走在時光里的你,準備好迎接這萬木蔥蘢、荷葉滿池的夏天了嗎? 墨染詩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