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雨這種自然現(xiàn)象,作為一種意象,在中國古代詩歌作品中經常出現(xiàn)。詩人通過獨特的藝術視角,營造出或歡快優(yōu)美,或朦朧迷離,或凄清冷寂,或迅疾狂驟的審美意境。打開唐宋詩歌作品,到處聽得到雨聲。
1.《春夜喜雨》
【唐】杜甫
好雨知時節(jié),當春乃發(fā)生。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野徑云俱黑,江船火獨明。
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

此詩以極大的喜悅之情細致地描繪了春雨的特點和成都夜雨的景象,熱情地謳歌了知時節(jié)滋潤萬物的春雨。詩人運用擬人手法,對春雨的描寫,體物精微,細膩生動,繪聲繪形。全詩意境淡雅,意蘊清幽,詩境與畫境渾然一體,是一首傳神入化、別具風韻的詠雨詩。
2.《清明》
【唐】杜牧
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此詩寫清明時節(jié)雨中所見。第一句交代情景、環(huán)境、氣氛;第二句寫出了人物,顯示了人物的凄迷紛亂的心境;第三句提出了如何擺脫這種心境的辦法;第四句寫以“行動”為答復,是整篇的精彩所在。全詩色彩清淡,心境凄冷,運用由低而高、逐步上升、高潮頂點放在最后的手法,余韻邈然,耐人尋味,歷來廣為傳誦。
3.《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維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此詩前兩句寫渭城驛館風景,交待送別的時間、地點、環(huán)境氣氛;后二句轉入傷別,卻不著傷字,只用舉杯勸酒來表達內心強烈深沉的惜別之情。全詩以洗盡雕飾、明朗自然語言抒發(fā)別情,寫得情景交融,韻味深永,具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此詩寫成之后便被人披以管弦,殷勤傳唱,并成為流傳千古的名曲。
4.《芙蓉樓送辛漸二首·其一》
【唐】王昌齡
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此詩寫平明送客,臨別托意。那蒼茫的江雨和孤峙的楚山,不僅烘托出詩人送別時的凄寒孤寂之情,更展現(xiàn)了詩人開朗的胸懷和堅強的性格。屹立在江天之中的孤山與冰心置于玉壺的比象之間又形成一種有意無意的照應,令人自然聯(lián)想到詩人孤介傲岸、冰清玉潔的形象,使精巧的構思和深婉的用意融化在一片清空明澈的意境之中。全詩即景生情,寓情于景,含蓄蘊藉,韻味無窮。
5.《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二首·其一》
【唐】韓愈
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
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

此詩通過細致入微的觀察,描寫了長安初春時節(jié)小雨的優(yōu)美景色。此詩刻畫細膩,造句優(yōu)美,構思新穎,給人一種早春時節(jié)濕潤、舒適和清新之美感,既詠早春,又能攝早春之魂,給人以無窮的美感趣味,甚至是繪畫所不能及的。詩人用詩的語言描繪出極難描摹的色彩——一種淡素的、似有卻無的色彩。如果沒有銳利深細的觀察力和高超的詩筆,便不可能把早春的自然美提煉為藝術美。此詩表達了作者對春天的熱愛和贊美之情。
6.《臨安春雨初霽》
【宋】陸游
世味年來薄似紗,誰令騎馬客京華?
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
矮紙斜行閑作草,晴窗細乳戲分茶。
素衣莫起風塵嘆,猶及清明可到家。

此詩開篇即以問句的形式表達世態(tài)炎涼的無奈和客籍京華的蹉跎,直抒胸臆,情感噴薄,整首詩的情緒在開篇即達到高潮,后面三聯(lián)逐漸回落。無論是夜不能寐聽春雨,天明百無聊賴“作草”“分茶”,還是自我安慰說“清明可到家”,都是開篇兩句的注腳,都是本已厭倦官場卻又客籍京華的無奈之舉。整首詩在情思的氣勢上由高到低,而又渾然一體。
7.《夜雨寄北》
【唐】李商隱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
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此詩開頭兩句以問答和對眼前環(huán)境的描寫,抒發(fā)了作者孤寂的情懷和對對方的深深思念;后兩句設想來日重逢談心的歡悅,反襯今夜的孤寂。詩即興寫來,寫出了作者剎那間情感的曲折變化。語言樸實,在遣詞、造句上看不出雕飾的痕跡。與李商隱的大部分詩詞表現(xiàn)出來的辭藻華美,用典精巧,長于象征、暗示的風格不同,這首詩質樸、自然,同樣也具有“寄托深而措辭婉”的藝術特色。全詩構思新巧,跌宕有致,言淺意深,語短情長,具有含蓄的力量,千百年來吸引著無數(shù)讀者,令人百讀不厭。
8.《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其二》
【宋】陸游
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臺。
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

此詩表明陸游投身抗戰(zhàn)、為國雪恥的壯志至老不衰。但是,詩人空懷壯志,卻不為朝廷所重用,只能“僵臥孤村”,把為國家恢復中原的理想寄托到夢境之中。這個夢境使整首詩洋溢著一種豪邁悲壯的風格,積極向上的人生態(tài)度,永遠給人以鼓舞。此詩感情深沉悲壯,凝聚了詩人的愛國主義激情。
9.《絕句》
【宋】志南
古木陰中系短篷,杖藜扶我過橋東。
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

此詩記述了作者一次游覽的過程,運用擬人手法表現(xiàn)了春風的柔和溫暖,表達出作者對大自然的喜愛。
10.《咸陽城東樓》
【唐】許渾
一上高城萬里愁,蒹葭楊柳似汀洲。
溪云初起日沉閣,山雨欲來風滿樓。
鳥下綠蕪秦苑夕,蟬鳴黃葉漢宮秋。
行人莫問當年事,故國東來渭水流。

此詩用云、日、雨、風層層推進,又以綠蕪、黃葉來渲染,勾勒出一個蕭條凄涼的意境,借秦苑漢宮的荒廢,抒發(fā)了對家國衰敗的無限感慨。詩人通過對景物的描寫,賦予抽象的感情以形體,在呈現(xiàn)自然之景的同時又體現(xiàn)豐富的生活經驗,以及對歷史和現(xiàn)實的深刻思考。全詩情景交融,景中寓情,景別致而凄美,情愁苦而悲愴,意蘊藉而蒼涼,境雄闊而高遠,神完氣足,為唐人登臨詩篇之佳作。
11.《飲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
【宋】蘇軾
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此詩對西湖景色的多樣性進行全面描寫概括品評,以西施之美比喻西湖之美。此詩廣為流傳,尤其是后二句,被認為是對西湖的恰當評語。
12.《水檻遣心二首·其一》
【唐】杜甫
去郭軒楹敞,無村眺望賒。
澄江平少岸,幽樹晚多花。
細雨魚兒出,微風燕子斜。
城中十萬戶,此地兩三家。

此詩寫傍晚時分所見到的微風細雨中的景象,表現(xiàn)了環(huán)境的清幽美好和詩人閑適寧靜的心情。全詩八句都是對仗, 它句句寫景,句句有"遣心"之意。詩中描繪的是草堂環(huán)境,然而字里行間蘊含的,卻是詩人閑適寧靜的心情和對大自然、對春天的熱愛。
13.《蘇秀道中》
【宋】曾幾
蘇秀道中,自七月二十五日夜大雨三日,秋苗以蘇,喜而有作。
一夕驕陽轉作霖,夢回涼冷潤衣襟。
不愁屋漏床床濕,且喜溪流岸岸深。
千里稻花應秀色,五更桐葉最佳音。
無田似我猶欣舞,何況田間望歲心。

這是一首充滿輕快旋律和酣暢情致的喜雨詩。這年夏秋間,久晴不雨,秋禾枯焦。自七月二十五日夜,大雨三日,莊稼得救。久旱遇雨,欣喜若狂,連衣服、床鋪濕了也顧不得,表達了詩人的喜雨之情和對民生的關注。詩人歡欣鼓舞,寫了這首七律。首聯(lián)從夜感霖雨突降寫起,人們盼望久已的甘霖突然降下,仿佛將詩人的心田也滋潤得復蘇了;頷聯(lián)正面寫一個 “喜”字,表現(xiàn)出一種體恤民艱的崇高感情;頸聯(lián)承“且喜”句;末聯(lián)突出了廣大農民對這場甘霖的狂喜之情,進一步表現(xiàn)詩人與農民同喜悅之心。
14.《滁州西澗》
【唐】韋應物
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
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

作者任滁州刺史時,游覽至滁州西澗,寫下了這首詩情濃郁的小詩。此詩寫的雖然是平常的景物,但經詩人的點染,卻成了一幅意境幽深的有韻之畫。首二句寫春景、愛幽草而輕黃鸝,以喻樂守節(jié),而嫉高媚;后二句寫帶雨春潮之急和水急舟橫的景象,蘊含一種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無可奈何之憂傷。全詩表露了作者恬淡的胸襟和憂傷之情懷。
15.《劍門道中遇微雨》
【宋】陸游
衣上征塵雜酒痕,遠游無處不銷魂。
此身合是詩人未?細雨騎驢入劍門。

此詩作于作者由陜西南鄭前線被貶四川成都途徑劍門關時。此詩首句刻畫了人物形象,第二句概括自己數(shù)十年間千萬里路的遭遇與心情,再接以“此身合是詩人未”自問,最后結以充滿詩情畫意的“細雨騎驢入劍門”,形象逼真,耐人尋味。狀難寫之景如在目前,含不盡之意見于言外。全詩別出心裁,構思新穎,含蓄地表達作者報國無門、衷情難訴的情懷。
16.《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五首·其一》
【宋】蘇軾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亂入船。
卷地風來忽吹散,望湖樓下水如天。

此詩描繪了望湖樓的美麗雨景。好的詩人善于捕捉自己的靈感,此詩的靈感可謂突現(xiàn)于一個“醉”字上。醉于酒,更醉于山水之美,進而激情澎湃,賦成即景佳作。才思敏捷的詩人用詩句捕捉到西子湖這一番別具風味的“即興表演”,繪成一幅“西湖驟雨圖”。烏云驟聚,大雨突降,頃刻間又雨過天晴,水天一色。又是山,又是水,又是船,突出了泛舟西湖的特點。作者用“黑云翻墨”,“白雨跳珠”形成強烈的色彩對比,給人以很強的質感。而“卷地風來忽吹散,望湖樓下水如天”兩句又把天氣由驟雨到晴朗前轉變之快描繪得令人心清氣爽,眼前陡然一亮,境界大開。
17.《春游湖》
【宋】徐俯
雙飛燕子幾時回?夾岸桃花蘸水開。
春雨斷橋人不度,小舟撐出柳陰來。

此詩通過燕子歸來,桃花盛開.描繪出春日湖光美景。通過春雨斷橋,小舟擺渡來突出湖水上漲的特點。詩以意趣剪裁景物,根據覓春的心理和游湖的行蹤安排構圖。這首詩以清新的筆意寫出江南水鄉(xiāng)特有的風光,破除千篇一律的手法,讓千百年來的讀者,仿佛也享受到從柳蔭里撐出小船來的喜悅。此詩后兩句尤為著名,由橋斷而見水漲,由舟小而見湖寬,充分體現(xiàn)了中國詩歌藝術的兩個重要審美特點:一是寫景在秀麗之外須有幽淡之致。桃花開、燕雙飛,固然明媚,但無斷橋,便少了逸趣。二是以實寫虛,虛實相生。小舟撐出柳陰,滿湖春色全然托出。
18.《約客》
【宋】趙師秀
黃梅時節(jié)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
有約不來過夜半,閑敲棋子落燈花。

此詩寫的是詩人在一個風雨交加的夏夜獨自期客的情景。前二句交代了當時的環(huán)境和時令,“黃梅”、“雨”、“池塘”、“處處蛙”,寫出了江南梅雨季節(jié)的夏夜之景:雨聲不斷,蛙聲一片,這看似表現(xiàn)得很“熱鬧”的環(huán)境,實際上詩人要反襯出它的“寂靜”。 后二句點出了人物和事情,主人耐心地而又有幾分焦急地等著,沒事可干,“閑敲”棋子,靜靜地看著燈花在掉落。詩歌采用寫景寄情的寫法,表達了詩人內心含而不露的寂寞之情。情景交融、清新雋永、耐人尋味。
19.《雨過山村》
【唐】王建
雨里雞鳴一兩家,竹溪村路板橋斜。
婦姑相喚浴蠶去,閑著中庭梔子花。

此詩前兩句通過對景物的描寫來表達山村的靜謐;第三句寫婦女冒雨浴蠶,表現(xiàn)農家之忙;第四句通過對花的“閑”來反襯當?shù)厝说拿?。全詩描繪了一幅清新秀麗的山村農忙圖。
20.《謝亭送別》
【唐】許渾
勞歌一曲解行舟,紅葉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遠,滿天風雨下西樓。

這是許渾在宣城送別友人后寫的一首詩,此詩主要表達了詩人送別友人時的惆悵。前二句以青山紅葉的明麗景色反襯別緒,后二句以風雨凄凄的黯淡景色正襯離情,以描寫景色作為反襯的手法表達情感,筆法富于變化。
21.《有美堂暴雨》
【宋】蘇軾
游人腳底一聲雷,滿座頑云撥不開。
天外黑風吹海立,浙東飛雨過江來。
十分瀲滟金樽凸,千杖敲鏗羯鼓催。
喚起謫仙泉灑面,倒傾鮫室瀉瓊瑰。

此詩生動地展現(xiàn)暴雨由遠而近、橫跨大江、呼嘯奔來的壯觀景象。首聯(lián)非常特征地寫出了雨前一剎那的氣氛,在撥不開的濃云堆積低空的時候,一聲炸雷從云中鉆出來了,預示暴雨即將來臨;頷聯(lián)三句是想象,四句是親見;頸聯(lián)二句具體寫暴雨,西湖比作小小的金樽,把急雨比作羯鼓聲;尾聯(lián)寫觀感,突發(fā)奇想,聯(lián)想到李白故事。詩如寫生畫家即興揮毫,臨摹自然實景,展現(xiàn)大自然的壯麗雄偉之景。
22.《喜雨》
【宋】楊萬里
欲知一雨愜群情,聽取溪流動地聲。
風亂萬疇青錦褥,云摩千嶂翠瑤屏。
行人隔水遙相語,立鷺摧枝忽自驚。
歲歲只愁炊與釀,今愁無甑更無瓶。

此詩描繪了雨中、雨后萬頃田地的莊稼郁郁蔥蔥,風吹過,綠浪翻滾的生機勃勃的畫面。表達了作者內心的喜悅之情。
23.《咸陽值雨》
【唐】溫庭筠
咸陽橋上雨如懸,萬點空濛隔釣船。
還似洞庭春水色,曉云將入岳陽天。

此詩運用了虛實結合和聯(lián)想的表現(xiàn)手法,描寫了雨的形態(tài)及雨中的景象,表達了詩人閑適舒心的雨趣。詩中一、二句實寫眼前的咸陽雨景,三、四句虛寫心中境,由眼前的咸陽雨景聯(lián)想到洞庭春水色,用“還似”一詞將一北一南、一實一虛兩幅圖景巧妙地結合在一起,描繪出了空濛飄渺的雨景。全詩風格明快,意象縹緲,在時空的跳躍中展現(xiàn)了一幅清曠迷離而富于動感的山水圖景。
24.《賦得暮雨送李胄》
【唐】韋應物
楚江微雨里,建業(yè)暮鐘時。
漠漠帆來重,冥冥鳥去遲。
海門深不見,浦樹遠含滋。
相送情無限,沾襟比散絲。

這是一首詠暮雨的送別詩,雖是送別,卻重在寫景。首聯(lián)寫送別之地,扣緊“雨”、“暮”主題;二、三兩聯(lián)渲染朦朧暗淡的景色,暮雨中航行江上,鳥飛空中,海門不見,浦樹含滋,境地極為開闊,極為邈遠;末聯(lián)寫離愁無限,潸然淚下。全詩一脈貫通,前后呼應,渾然一體。
25.《梅雨》
【唐】柳宗元
梅實迎時雨,蒼茫值晚春。
愁深楚猿夜,夢斷越雞晨。
海霧連南極,江雪暗北津。
素衣今盡化,非為帝京塵。

作者借陰晦的節(jié)氣抒寫心中郁悶。首聯(lián)寫梅雨季節(jié)的景象;頷聯(lián)寫柳州之荒涼;頸聯(lián)寫天氣景象,一片朦朧晦暗,恰好是詩人此時境遇的象征;尾聯(lián)寫白色的衣服因邊城氣候變成了黑色,而非京城塵埃所染,言外之意是從此入京無望,政治前途渺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