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池穴,作為大腸經的合穴(五行屬土),是中醫(yī)界公認的“萬能穴”! ♀?皮膚暗黃、高血壓、濕疹痤瘡、便秘口臭……只需每天按揉這個“肘窩寶藏”,就能輕松實現(xiàn)美白嫩膚、穩(wěn)壓降火、祛濕排毒,效果堪比醫(yī)美+養(yǎng)生艙!??一、曲池穴檔案:位置+功效+原理 ??穴位定位 - 位置:肘橫紋外側端,屈肘成直角時,肘橫紋盡頭與肱骨外上髁連線中點。
- 取穴口訣:屈肘橫紋外側找,凹陷中央是曲池,按之酸脹竄全身,清熱祛濕顯神威!
??核心功效 - 美白潤膚:調節(jié)大腸經氣血,改善皮膚粗糙、暗沉、痤瘡(肺主皮毛,大腸與肺相表里)。
- 降壓穩(wěn)壓:清瀉陽明熱毒,平肝潛陽,輔助調理高血壓(尤其肝陽上亢型)。
- 祛濕解毒:通利水濕,改善濕疹、蕁麻疹、關節(jié)腫脹(大腸經主津,曲池為合穴主逆氣而泄)。
- 清熱退燒:針對外感高熱、咽喉腫痛、牙齦出血(瀉陽明實熱)。
??中醫(yī)原理 - 五行屬性:曲池為大腸經合穴,五行屬土(土生金),瀉陽明之熱,健脾胃之土,調和氣血津液。
- 古籍出處:
??《針灸甲乙經》:“曲池主肩肘中痛,手臂不舉,喉痹不能言。” ??《千金要方》:“曲池主目不明,身熱驚狂,痤瘡疥癬?!?/section>
?操作方法:可刮,可灸,可按, ? 按揉法:食指中指指腹,順時針揉按曲池3分鐘,配合拍打大腸經(從手到肩)。 ? 艾灸法:艾灸罐懸灸或者刮灸曲池穴10分鐘,每周3次(適合虛寒型皮膚暗黃)。
?刮痧法:用砭石板刮曲池穴,可出痧或不出痧都可以,不出痧的話,每天可以刮10遍左右,如果出痧了,等痧退了再刮。 - 降壓穩(wěn)壓:高血壓患者每日點按曲池+太沖穴(肝經原穴),力度稍重,每次5分鐘。
- 祛濕解毒:濕疹發(fā)作時,用三棱針點刺曲池出血3-5滴,配合艾灸陰陵泉(脾經合穴)。
??黃金配穴
- 美白祛斑:曲池 + 足三里(胃經) → 雙穴調和氣血,提亮膚色。
- 降壓降火:曲池 + 太沖(肝經) → 清肝瀉火,穩(wěn)壓護心。
- 濕疹痤瘡:曲池 + 血海(脾經) → 清熱利濕,涼血解毒。
- 高熱不退:曲池 + 大椎(督脈) → 刺絡拔罐,退熱如神。
??真實案例(來源《國際針灸臨床報告》) 案例1:女性面部痤瘡反復,每日按揉曲池+血海,配合清淡飲食,1個月后痤瘡消退80%。 案例2:高血壓患者(160/100mmHg),每日按壓曲池+太沖,2周后血壓穩(wěn)定在135/85mmHg。 ??食療助攻:內調外養(yǎng)的黃金搭配
1??綠豆薏米百合湯(美白祛濕): - 食材:綠豆30g、薏米20g、百合10g、冰糖適量。
- 做法:食材浸泡2小時,煮至開花后加冰糖,每周3次。
2??決明子菊花茶(降壓明目): ??注意事項 - 刺血建議:消毒后操作,出血量不超過5滴,每周1次。
- 長期調理:配合低鹽飲食(降壓)、防曬(美白)、忌辛辣油膩(祛濕)。
??馬上動手,曲池穴作為大腸經的合穴,以“一穴通調陽明”之力,從皮膚到血壓,從濕毒到高熱,一穴搞掂。也可以整條大腸經拍打起來。
??記住收藏好今天的穴位,而且一定要用在自己身上,好又快,又省錢還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