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天氣悶熱,讓患有濕疹的朋友非常辛苦。皮膚瘙癢,但又不可以用手抓。不妨試試從飲食著手, 參考一下中醫(yī)提供的食療, 多吃清熱、袪濕、解毒的食品, 可舒緩及預防濕疹。 生薏苡仁 即生薏米,性微寒,可利水滲濕,有健脾、清熱排膿的功效??膳浜贤淋蜍哽异顫駵尤朊蹢?、瘦肉(排骨或雞), 與12碗水同煮,約一個半小時即可,有效解毒消腫、祛濕通絡。 土茯苓 味甘,性平,可清熱,解毒祛濕,對皮膚病有幫助,有除濕解毒、止癢的功效。留意《 本草從新》指土茯苓「 肝腎陰虧者勿服」, 而《本草綱目》 則指「服時忌茶」。雖然土茯苓無毒,夏天清熱利水無妨,但亦要注意用量,尤其肝腎欠佳的人,更需注意不能與茶同喝。 冬瓜 味甘, 性涼, 可清熱利水,解暑熱、清熱痰、止咳嗽。可以300-500克連皮的冬瓜、 30克生熟薏米、1,500毫升水,中火煮約30分鐘,按個人喜好加適量黑糖調(diào)味,放涼后飲用,可生津解渴。留意寒底或手腳冰冷人士不宜喝。 綠豆 味甘,性寒,可自家炮制清熱解毒飲料,以綠豆加水煲約30至45分鐘,再加蜜糖調(diào)味即成,可清熱解毒,消暑利尿、消瘡。留意平日怕冷、易倦、有貧血情況、容易頭暈腹瀉者的寒底人士或手腳冰冷人士不宜喝。 牛蒡 味辛,性寒。對于皮疹紅熱的濕疹病者,必須使用一些苦寒清熱的藥物如牛蒡。牛蒡可以疏散風熱,解毒散腫。但體質(zhì)較虛寒或有痛經(jīng)及腹瀉的人,則不宜大量食用。 扁豆 味甘,性微溫,是一種藥食兩用的養(yǎng)生佳品。臨床所見,不少濕疹患者有脾虛和濕重的問題。中醫(yī)說的脾,是負責運轉體內(nèi)代謝產(chǎn)物,脾虛的話,臟東西就容易留在體內(nèi)成濕氣。 沙參 味甘苦、性微寒??绅B(yǎng)陰清肺,益胃生津。沙參適合慢性濕疹患者,此類患者病程長,反覆發(fā)作。經(jīng)常搔抓或由于刺激,會令皮膚色暗肥厚,苔蘚樣變,或脫屑,或膿痂不斂,或者少許溢液伴痂皮覆蓋,或皸裂,或播散性色素沉著,甚或愈抓愈癢,形成惡性循環(huán)。此類患者可以北沙參15克、南沙參15克、玉竹15克、薏米15克,一人份量的瘦肉湯作食療。 ?玉米須 味甘,性平。粟米須指玉米葉與玉米粒之間白黃色絲狀部分,平時可簡單以粟米芯配粟米須加水煮45分鐘,有助排出體內(nèi)熱氣、濕氣,可消腫減肥,改善濕熱體質(zhì)。 解答濕疹迷思 聽說濕疹跟體質(zhì)弱有關,多吃補品補身有用 ? 不好,這是一種錯誤的想法。濕疹患者多有內(nèi)熱,而補品、補藥大多為熱性之品,進補后使人內(nèi)熱加重,更易誘發(fā)濕疹。 濕疹患者有什么飲食忌宜? 濕疹患者可以多吃清熱、袪濕、解毒的食品,盡量避免吃辛辣、蝦、蟹、鵝、牛、 羊、榴梿、菠蘿、竹筍、酒等食物。 濕疹要注意什么日常護理的事項? 要注意皮膚保濕,洗澡水不宜太熱;清洗衣物時,避免使用過量洗衣粉,要將洗衣粉徹底過清;避免絨氈、絨梳化和絨制家具;避免飼養(yǎng)有毛的寵物和種植有花粉的植物;盡量避免在猛烈陽光下作戶外活動。局部使用國外的倍西利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