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鐘振振博士 1950年生,南京人?,F(xiàn)任南京師范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古文獻整理研究所所長,清華大學特聘教授。兼任國家留學基金委“外國學者中華文化研究獎學金”指導教授,中國韻文學會榮譽會長(原會長),全球漢詩總會副會長,中華詩詞學會顧問,中央電視臺“詩詞大會”總顧問、《小樓聽雨》詩詞平臺顧問、國家圖書館文津講壇特聘教授等。曾應邀在美國耶魯、斯坦福等海外三十多所名校講學。 鐘振振教授答疑信箱(414) 唐·張志和《漁歌》中的“西塞山”在哪里? 漁 歌 [唐]張志和 西塞山邊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網(wǎng)友露洗遙峰月未沉問:鐘教授您好!我是一名大學生,想向您請教一樁聚訟頗多的學術公案:張志和《漁歌子》中“西塞山前白鷺飛”的“西塞山”究系湖北黃石、浙江湖州抑或宜作寬泛意義理解?有論者認為:通過梳理,黃石西塞山也是名勝之地,白鷺飛、綠蓑衣的意象在張志和前已經(jīng)存在于西塞山的詩歌中。您是否贊同?謝謝! 鐘振振答:在討論您提出的這個問題之前,我想先就“張志和《漁歌子》”與“西塞山前白鷺飛”云云,說一說我的三點看法。 其一,“張志和《漁歌子》”應是“張志和《漁歌》”。它首見于唐·李德?!独钗酿垊e集》(四部叢刊景明本)卷七《玄真子漁歌記》一文后的附錄,曰:《漁歌》如左。煙波釣徒玄真子張志和。 宋·黃昇《唐宋諸賢絕妙詞選》卷一題作“張志和《漁歌子》”,晚出,似不足據(jù)。 其二,李德裕《玄真子漁歌記》后附張志和《漁歌》作“西塞山邊白鷺飛”。黃昇《唐宋諸賢絕妙詞選》所錄文本作“西塞山前白鷺飛”,晚出,似當以李德裕所錄文本為正。 其三,張志和《漁歌》是詩而不是詞。我在《答疑》第359期至第368期中有詳細的考證,如有興趣,可以檢讀,此不贅述。 下面回到正題。我傾向于張志和《漁歌》中的“西塞山”在今湖北黃石,而非今浙江湖州。 為什么?因為張志和是唐代人。我們對其作品中所涉及的地名進行考證,必須以先唐及唐代的文獻為準。特別應以唐代的文獻為準,這叫做“以唐證唐”,是最科學的考據(jù)方法。下文,我們來一一舉證。 〇北魏·酈道元《水經(jīng)注》卷三五《江水》三曰:江水又東逕西陵縣故城南。江水東歷孟家溠。江之右岸有黃石山,水逕其北。即黃石磯也。一名石茨圻,有西陵縣也??h北則三洲也。山連延江側,東山偏高,謂之西塞,東對黃公九磯,所謂九圻者也。于行小難,兩山之間為闕塞。 按,唐·李吉甫《元和郡縣志》卷二八《江南道》三《黃州·黃岡縣》曰:本漢西陵縣地,故城在今縣西二里。 “黃州”,即今湖北黃岡。在長江北岸,其南岸即今湖北黃石。 《水經(jīng)注》里,只有這一處“西塞山”,在今黃石。今浙江湖州西塞山,《水經(jīng)注》并未提及。 〇南朝宋·劉誕《襄陽樂》九曲其三曰:江陵三千三,西塞陌中央。但問相隨否,何計道里長。 按,“襄陽”,即今湖北襄陽。“江陵”,即今湖北荊州。此“西塞”既與“江陵”對舉,當指同在今湖北境內(nèi)的黃石西塞山。 〇南朝梁·江淹有《渡西塞望江上諸山》詩。 〇何遜有《入西塞示南府同僚》詩曰:露清曉風冷,天曙江晃爽。 按,此二詩中的“西塞”,雖語焉不詳,但都提到了“江”。而在古代文獻里,不言具體江名的“江”,一般是指長江。因此,它們有可能指黃石境內(nèi)、長江南岸的西塞山;而不可能指湖州西塞山,因為它并不瀕臨長江。 〇唐·李吉甫《元和郡縣志》卷二八《江南道》三《鄂州·武昌縣》曰:西塞山在縣東八十五里,竦峭臨江。 按,“武昌縣”,即今武漢市江夏區(qū)。今黃石在其東,故此“西塞山”應當就在黃石。《元和郡縣志》里,也只有這一處“西塞山”。至于湖州西塞山,《元和郡縣志》亦未提及。 〇符載《土洑鎮(zhèn)保寧記》曰:夏口至西南四百里,其山曰西塞,其鎮(zhèn)曰土洑。山鎮(zhèn)相距可百馀丈,崖岸中斷,呀然摩霄,大江浩浩,橫注其下。其馀控荊衡,走揚越,氣雄勢杰,網(wǎng)連水匯者,蓋數(shù)千里。此天用設險于吳楚也。 按,“夏口”,即今武漢市漢陽區(qū)。今黃石在其東,兩地相距二百多里?!队洝吩弧跋目谥廖髂纤陌倮?,其山曰西塞”,實誤。然而,今黃石與漢陽同在湖北,相去不太遠,卻是事實。故此“西塞山”也應在黃石。 (未完待續(xù))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