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這個物質豐盈卻精神貧瘠的時代,抱怨的聲音如陰霾籠罩在生活的每個角落。 有人哀嘆“時運不濟,命途多舛”,抱怨命運不公;有人感慨“舉世混濁我獨清”,不滿環(huán)境不公;有人喟嘆“所失甚多,所得甚少”,糾結于得失之間。 愛抱怨的人,仿佛被蒙蔽雙眼,看不見生活的美好,終日沉浸在郁郁寡歡之中。 我們所執(zhí)著的得失、境遇,不過是虛幻的表象。 生活中的種種不如意,猶如鏡花水月,若深陷其中,只能徒增煩惱。 蘇軾一生經(jīng)過幾次大起大落,卻練就了“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的豁達心境,笑對人生坎坷。 當我們學會轉變心態(tài),遠離抱怨,才能開啟順遂人生。 觀大海,開拓心胸。 學習大海其“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的胸襟,包容生活中的不滿和委屈,讓心胸如大海一樣遼闊。 觀竹子,善于等待。 領悟竹子其“未出土時先有節(jié),及凌云處尚虛心”的智慧,懂得在成長過程中耐心等待,積蓄力量。 觀萱草,學會感恩。 銘記“萱草生堂階,游子行天涯”的感恩之情,對生活中的點滴滿懷善意和感激。 《心經(jīng)》中說:“心無掛礙,無掛礙故,無有恐怖”,也是在提醒我們放下內心的執(zhí)念與不滿。 當我們不再抱怨,以平和、感恩的心態(tài)面對生活,便會發(fā)現(xiàn),原來美好一直都在身邊,事事皆能如愿以償。 ![]() |
|
來自: 培訓班背包 > 《易經(jīng) 八卦 佛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