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房,是文人讀書、寫作、藏書之處,亦是交友治學(xué)、休閑放松之所。功能之外, 書房,更是一個精神空間,是文人德行品格、理想追求的延伸。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梢哉{(diào)素琴,閱金經(jīng)。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span> 劉禹錫的《陋室銘》大概言明了古人對于書房的所有追求。了解古人的書房,也是窺見其內(nèi)心的一種途徑。今天,發(fā)現(xiàn)君邀請大家一起來觀看古畫中的文人書房。 「古人的書房」 書房是今人的叫法,古人的書房一般用 “齋、堂、室、庵、館、廬、軒、園、亭”等來命名。雖是“陋室”,也絕不失雅致,或于居所設(shè)一獨(dú)立空間,或于山林擇一幽靜之處,如 王維的“輞川別業(yè)”,杜甫的“江外草堂”,白居易的“廬山草堂”等。 無論是哪種,都講究與自然的互動,如《書齋夏日》中所述:“五月困暑濕,眾謂如蒸炊。惟我坐幽篁,心志適所怡。開窗面西山,野水平清池。菱荷間蒲葦,秀色相因依。幽禽蔭嘉木,水鳥時翻飛。文書任討探,風(fēng)靜香如絲?!?這樣具有“臥游”之趣的“陋室”,誰人不向往? 元·檀芝瑞《修篁書屋圖》 藏地不詳 元·王蒙《芝蘭室圖》 私人收藏 明·沈周《竹林茅屋圖》 弗利爾藝術(shù)博物館藏 明·文徵明《真賞齋圖》 上海博物館藏 明·唐寅《草屋蒲團(tuán)圖》 遼寧省博物館藏 清·弘仁《梅花書屋圖》 故宮博物院藏 「書房的雅事」 不僅僅用來讀書,許多文人雅事也都在這一空間內(nèi)發(fā)生。“圖書一室,香暖垂簾密?;M翠壺薰研席,睡覺滿窗晴日。手寒不了殘棋,篝香細(xì)勘唐碑。無酒無詩情緒,欲梅欲雪天時?!?/span>寫的便是宋人的 書房之樂——焚香,點(diǎn)茶,掛畫,插花等。 如果能和朋友一道,也會更多一些趣味,甚至帶來驚喜。元代畫家陳琳在一個秋天前往 松雪齋,拜訪老師趙孟頫。在老師室中,他畫下一只野鴨,以此寓興。趙孟頫則在野鴨身后畫下芙蓉與水波,作為對弟子的認(rèn)可和鼓舞。這師徒之間充滿樂趣的一次互動,成就了一幅流傳后世的元畫佳作 《溪鳧圖》。 唐·佚名《摹楊子華北齊校書圖 》 波士頓藝術(shù)博物館藏 南宋·佚名《人物冊》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南宋·佚名《十八學(xué)士圖》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南宋·佚名《十八學(xué)士圖》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明·喻蘭《聽琴圖》 私人收藏 明·唐寅《事茗圖》 故宮博物院藏 「我的書房我做主」 書房,書房而已,雖然講求雅致,但決不嚴(yán)肅。它是一處私人空間,無論讀書、畫畫,還是發(fā)呆、睡覺,自然是想做什么事隨其主人而定。 終朝靜坐無相過,慢火熏香到日斜。睡個小覺,發(fā)個呆,總要有時間用來無所事事。在這一點(diǎn)上,今人是完全繼承了古人的,書房樂事也因此顯得更加可愛。 南宋·劉松年(傳)《唐五學(xué)士圖》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南宋·佚名《十八學(xué)士圖》 ?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元·王蒙《閉戶著書圖》 克利夫蘭藝術(shù)博物館藏 明·王世昌《松蔭書屋圖》 弗利爾藝術(shù)博物館藏 明·唐寅《雙鑒行窩圖并書記冊》 ? 故宮博物院藏 明·文嘉 錢榖 朱朗 《 藥草山房圖卷 》 上海博物館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