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很久以前,傳說中有位才子,名叫羅燁,后人尊稱他為“羅狀元”。他不僅文章卓絕,通曉世情,更能一語道破人生玄機。他寫過一首短短56字的《醒世詩》,簡單直白,卻像一面鏡子,照見了世間人的貪嗔癡愛。 據說,這首詩是羅狀元夜半夢中所得。當夜,月明星稀,窗外梧桐葉響,他夢見自己站在一條被霧氣繚繞的小道上,前方有位白衣老僧,低聲吟誦著這首詩。醒來之后,羅狀元一揮而就,成了這篇傳世佳作。 今天,讓我們一同走進這首《醒世詩》,細細品味其中的智慧,看看這位千年前的智者,是如何用簡單的字句,給后人點亮一盞盞人生的燈火。 《醒世詩》 為人不必苦張羅,聽得僧家說也么? 知事少時煩惱少,識人多處是非多。 錦衣玉食風中燭,象簡金魚水上波。 富貴欲求求不得,縱然求得待如何? ![]() ![]() 01 ![]() 為人不必苦張羅,聽得僧家說也么 釋義: 做人處世,無須太過辛苦地奔波張羅,你可曾聽過出家僧人是怎么說的嗎? 人生智慧: 生活中,我們總想著多做一點、忙一點,似乎才有存在感,才對得起自己。但真相是,很多焦頭爛額的忙碌,其實是自己跟自己較勁。就像有些人,把自己累到失眠、焦慮,回頭一看,那些苦心經營的局,不過是鏡花水月。 其實,真正的智慧,是適可而止,是懂得順其自然。正如高僧所言:“凡事不可強求?!比松揪投虝?,與其苦苦張羅,不如留一點時間給自己,給家人,給生活。累了,歇歇;倦了,靜靜。不急,不燥,自有花開。 ![]() 02 ![]() 知事少時煩惱少,識人多處是非多 釋義: 知道的事情少,心里煩惱也就少;認識的人多了,是非紛爭也就多了。 人生智慧: 小時候常聽老人說:“少聽少看,心寬自安?!痹介L大,越明白這句話的分量。知道得多了,心思就多了;人際圈子大了,難免卷入是非。朋友圈、職場、親戚間,各種言語摩擦,像看不見的風,吹得人心神不寧。 其實,最好的生活,是守住一份簡單。不必什么都關心,不必人人都熟絡。與其在無數的是非中疲于奔命,不如圈小一點,心靜一點。深交三五人,足矣;看清百十事,略過即可。簡單,反而更自由。 ![]() 03 ![]() 錦衣玉食風中燭,象簡金魚水上波 釋義: 錦衣華服、美味佳肴,就像風中的蠟燭,隨時可能熄滅;高官厚祿、榮華富貴,就如水中的波紋,轉瞬即逝。 人生智慧: 多少人,拼盡半生,只為換得一身錦衣、一席美食、一個高位。然而,繁華如夢,轉眼成空。我們看過太多故事,今天還坐在高堂宴飲,明天卻在風雨中漂泊。財富、地位、美貌,這些都是“風中燭”“水上波”,稍有風浪,便煙消云散。 真正值得我們珍惜的,不是浮華的名利,而是內心的安穩(wěn),是家人的陪伴,是自己的健康。錦衣玉食再好,抵不過一顆安穩(wěn)的心。別為虛榮所累,別為名利所困,守住內心的一盞燈,才不會隨風飄搖。 ![]() 04 ![]() 富貴欲求求不得,縱然求得待如何 釋義: 富貴這種東西,你想求也未必能求得;即使僥幸求得了,又能怎么樣呢? 人生智慧: 人這一生,最大的痛苦之一,就是一味地向外索取??释疱X、地位、權力,拼命去追,心卻永遠在“得不到”的焦慮里打轉。偶爾得到了,又發(fā)現不過如此,隨之而來的是更大的不安和惶恐:怕失去,怕不夠,怕別人超過。羅狀元一語點醒:“縱然求得,待如何?”求到了又如何?有了又如何? 人心貪婪無底,總覺得下一座山更高,下一片林更綠,卻忘了腳下的泥土,手邊的花香。真正的幸福,從來不是向外抓取,而是內心的富足。心靜了,看山是山;心安了,人生處處花開。懂得知足,便是人生最富有的時刻。 短短56字的《醒世詩》,藏著千年的智慧,照見無數人的心事。有人在其中讀到了放下,有人在其中讀到了自在,也有人,讀懂了人生。 羅狀元不只是勸人放慢腳步,更是告訴我們:人生如夢,張羅不如隨緣;知事不多,反而心安;富貴榮華,不過過眼煙云;真正值得的,是平淡里的歡喜,是當下的光陰。 今天讀這首詩,不是叫我們消極避世,而是教我們在紛繁復雜中,留一份簡單;在大喜大悲中,存一顆平常心。愿我們都能在這短短的人生旅程里,少一些苦苦張羅,多一些自在從容。 |
|
來自: 培訓班背包 > 《易經 八卦 佛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