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偁[清](1826-1900,一作1826-1899)清代畫家,早歲名琛,后更今名,字夢廬,號覺未,別署鴛湖散人、玉溪外史、玉溪釣者、鴛湖畫史、胥山樵叟,浙江嘉興人。熊弟。工花鳥,初法張熊,暇輒借臨,熊自視幾不能辨。及王禮得名以超脫勝張熊之工細,遂改從禮,兼得張畫之華瞻工細與王畫之超脫飄逸,神似華巖,成為名家,在上海書畫界享有盛譽。題字款識,莫不酷似。晚年精進,惜未脫霸氣。間仿華巖亦得其神似,卒年七十五(一作七十四) 朱偁善寫花鳥,其初法張熊,常常借臨其畫,連張熊看了都不能辨異同。后改從王禮,畫風由工麗變?yōu)閯潘?。晚年更進一步,成為名家,馳譽海上,從學(xué)者眾,任伯年畫風初亦受其影響。朱偁擅沒骨花卉草蟲,筆墨簡練,敷色淡雅,生動傳神。他把文人畫的清逸雅致與民間繪畫的通俗悅目及西方的色彩糅合在花鳥畫中,創(chuàng)作了一種獨特的清麗畫風。朱偁是“海派”畫家代表人物之一,后學(xué)都很多,從19世紀中葉起,“海派”的影響幾乎覆蓋整個中國畫領(lǐng)域,而“海派”早期幾乎都以嘉興畫家為主,人數(shù)之多,影響之大,時稱“鴛湖派”。其中任頤、虛谷,吳昌碩和蒲華并稱“海派四杰”,為海派之翹楚;張熊和朱熊,任熊合稱“滬上三熊”,是海派早期的代表,其地位崇高,形同創(chuàng)始人、朱偁為同光年間“海上十名家”之一,時與王禮同領(lǐng)海上花鳥畫派主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