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①心虛不用附子 附子附子大熱之性可鼓動心陽,本身有強心的作用,因此古代重癥危急情況下,會用附子來回陽救逆,但要注意的,心氣不足者若誤用附子,如同給疲憊的馬抽鞭——雖能短暫提速,卻會加速體力透支。 所以我們平時如果有心氣虧虛者,比如出現(xiàn)氣短自汗、脈弱無力,一定要慎用附子,可參考配伍一些磁石牡蠣等潛陽之品,制約附子的燥性。 ②肝虛不能用柴胡 柴胡是疏肝解郁的明星藥,但是他之所以能夠疏肝,源于它本身的升散之性,如果你本身就肝血不足,再用柴胡去發(fā)散,就容易導致肝血耗散,肝陰虧虛,容易出現(xiàn)頭暈,煩躁,手腳抽筋,眼干澀等表現(xiàn),所以中醫(yī)界也有“柴胡劫肝陰”的說法,但是我們用白芍來配伍,白芍養(yǎng)肝血,還能柔肝,有收斂之性,可以中和柴胡辛散。 ③腎虛不能用黃芪 都說黃芪補氣,但其實黃芪補氣的作用小,提氣的作用大,他主要是把下焦腎中封藏的元氣調(diào)動出來使用,就像咱們信用卡提前消費是一樣的,你先用了,以后就不夠了,所以加入腎氣本身就一般或者不足者,長期用單味藥的黃芪,會導致根基動搖,比如出現(xiàn)腿腳發(fā)軟,夜尿頻多。 所以一般黃芪必須配伍固精納氣之藥,如山茱萸,五味子等,補氣不忘納氣歸元 2025-03-10 16:19 遼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