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方——栝蔞瞿麥丸=================================================================== 消渴小便不利十二:小便不利者,有水氣,其人若渴,栝蔞瞿麥丸主之。 栝蔞根二兩薯蕷三兩瞿麥一兩茯苓三兩附子一枚,炮 上五味,末之,煉蜜和丸,梧子大,飲服二丸,日三服。不知,增至七八丸,以小便利,腹中溫為知。 小便不利者,內(nèi)有水氣,在下郁其乙木。其人若渴,是寒濕格其君相之火,下寒格其上熱,火逆不降,上爍肺津也。栝蔞瞿麥丸,瞿麥,附子,茯苓瀉水而溫腎寒,栝蔞薯蕷,斂火而潤肺燥。 ![]() 李克紹 2小兒多飲多尿——李克紹醫(yī)案朱某某,女,1歲半。患兒多飲多尿多食已4個月余,曾在省醫(yī)二院診斷為尿崩癥,治療無效,于1976年8月27日經(jīng)人介紹來千佛山醫(yī)院門診。診查:患兒神色及查脈望舌均無異常。治法:其家長聞知前述患兒王某服五苓散有效,要求亦與此方試服。余應其請,給予五苓散2劑。 8月31日,其家長代述:大便次數(shù)由原來的每日5~6次,減少至2次/天飲水量及小便量均稍有減少,但不明顯,多食如前。守上方加減續(xù)進。處方:生白術18g,茯苓9g,肉桂3g,海蛤粉6g,炮附子1.5g,3劑.9月3日,其家長云:自服中藥之日起,夜間渴較服藥前輕,白天仍如從前,近幾天夜間渴的也覺重了,是否與注射西藥針劑“長效尿崩?!庇嘘P?余這才得知患兒曾注射過兩支“長效尿崩停”。該藥每支有7天的療效,按日數(shù),現(xiàn)正好是針劑失效之時。從而得知,以上所服中藥,全在針劑的有效期中。配上針劑,效果尚不滿意,可見以上所服諸方藥全屬無效。又從其家長的補述中得知:患兒不喜熱飲,便改用白虎加人參湯。處方:生石膏15g,甘草6g,知母6g,生地黃6g,沙參6g,梗米少許,天花粉6g。為了觀察療效,令停用一切西藥。 9月7日,其家長云:以前常常出汗,服上方藥后汗已少,余無變化。余躊躇無策,因憶起《金匱要略》栝蔞瞿麥丸方,曾有治愈尿崩的報道,遂用之。處方:薏苡仁12g,山藥12g,天花粉9g,炮附子2.5g,茯苓6g,瞿麥3g。 9月17日,其家長告知其女服上方藥3劑后,即已痊愈,為了鞏固療效,又自動續(xù)服了2劑,所有癥狀,俱已消失。 原按:此患兒服五苓散無效,而服栝蔞瞿麥丸有效,蓋因五苓散是健脾散水,而瞿麥丸是溫腎化飲,故服五苓散是多飲暖水,促使汗出而愈,而服瞿麥丸則以“腹中溫而知”,癥同而因不同,其治亦異。摘自:董建華,王永炎,杜懷堂,等,中國現(xiàn)代名中醫(yī)醫(yī)案精華(一),北京:北京出版社,1990:79-80.《經(jīng)方治驗內(nèi)分泌代謝病》 論:濕寒外格,經(jīng)陽不降,熱蒸皮毛,泄而為汗,故常常自汗。 3口渴尿多——李坤醫(yī)案陳某,女,36歲,1994年12月20日初診?;颊咭蚩诳识囡?,小便量多,持續(xù)半月,在本市人民醫(yī)院治療一周,未見明顯療效,建議轉本院中醫(yī)治療。患者來診時口渴多飲,小便量多清長,一盡夜要喝四瓶開水,小便兩盂多,腰酸膝冷,胃納欠佳,舌質淡紅,苔薄黃少津,脈沉細。四診合參,診斷為“消渴”,治當溫下潤上,方用栝蔞瞿麥丸改湯劑治療。 方藥:栝蔞根30g,瞿麥15g,淮山藥20g,制附子10g,茯苓20g,5劑后,口渴大減,飲水量、小便量減半,胃納亦可。繼服5劑,口渴、多尿基本消失,飲食正常,原方劑量略減,繼服5劑,患者無口渴多飲多尿,無腰膝酸冷,消渴治愈,隨訪一年未發(fā)。 摘自:李坤.栝蔞瞿麥丸治療消渴案.四川中醫(yī),1996,14(11):39.《經(jīng)方治驗內(nèi)分泌代謝病》《仲景病案學》 論:脈沉細,此為下寒,此為有水,此口渴多尿,是濕寒之渴。 4口渴尿急尿頻——葉藤輝醫(yī)案何某,女,51歲,居民,1984年12月24日初診?;颊咴心I盂腎炎病史,經(jīng)治療已愈。近四五天來,尿急,尿時微痛,尿頻,量少,繼則點滴而出,日數(shù)十次,夜間八九次,不能平臥,頭昏眩暈,腰中有冷感,口渴引飲,觀其舌質不紅赤而淡紅,苔不黃燥而潤滑;按其脈不數(shù)實而沉緩;問其雖口而喜熱飲,乃斷之為虛寒淋證,治以溫腎化氣,行水通淋之品。 處方:瓜蔞瞿麥丸加減:車前子12g附片20g(先煎一小時)茯苓15g瞿麥15g懷山藥15g瓜蔞根20g懷牛膝15g炙甘草6g,服6劑后,尿通,腰溫,諸證向愈。其原方再服4劑,以鞏固療效。 按:淋證乃小便不利也。腎主水而司氣化。假若腎氣不化,則小便不利而成淋證,氣不化水,則津液不上承而上焦燥熱,故病人苦渴,治療以化氣、利水、潤燥三者兼顧,用瓜蔞瞿麥丸加減,而獲痊愈。《四川名家經(jīng)方實驗錄》《經(jīng)方治驗泌尿系疾病》 論:本案是典型醫(yī)案。本條的頭昏眩暈,典型的濕寒郁格,陽氣升浮不降之象。脈沉緩,腰中冷,口渴喜熱飲,小便不利,瓜蔞瞿麥丸主之。這就是方證運用辨證法。病理是濕寒格陽,濕寒則小便不利,陽格則口渴飲引。 5口渴尿頻/腎炎——張慶軍醫(yī)案女,38歲,慢性腎盂腎炎,反復發(fā)作,多次住院用抗生素治療,始終不能痊愈。平時尿頻、尿急、尿痛。大便稀不黏、怕冷、口渴,但不喜歡喝冷水,下肢水腫。 診斷依據(jù):尿頻、尿急、尿痛辨為金匱之淋病;下肢水腫,口渴,小便不利,辨為淋病之栝樓(蔞)瞿麥丸證。處方:栝樓瞿麥丸,7劑。1周后癥狀基本消失,繼服10劑,后用腎氣丸鞏固,未復發(fā)。 糖尿病腎病患者多見栝樓瞿麥丸證。除此之外,還要考到化瘀,顯然,血余炭是個好選擇。糖尿病多見陰虛,《金匱要略》黃疸病脈證并治第十五中,陰虛濕熱黃疸有血時用的正是血余炭?!督?jīng)方講習錄》 11尿頻不利——王占璽醫(yī)案葛××,男性,62歲。北京市退工人,1981年12月12日初診。自7天前不明原因發(fā)生小便不暢,每次排尿量少,而尿次頻多,伴以腰酸背寒怕冷,天氣越冷,尿次(頻)益增,以夜間為甚,每夜少則五六次,多則十余次,經(jīng)用呋喃坦啶,肌注青,鏈霉素一周無效,轉診就醫(yī),既往有前列腺肥大史。觀其體質一般,舌苔白膩而舌質稍紅。脈沉弱無力,兩尺部尤甚,余無其他陽性體征。查尿常規(guī)先后三次均屬正常。細辨此證,雖屬下焦腎經(jīng)之氣陰兩虛,然挾濕邪,初欲用金匱腎氣丸加減,又恐地黃過于滋膩,試與栝蔞瞿麥丸加味。蔞根12克茯苓14克薯蕷10克瞿麥12附子6克仙靈脾15克桑螵蛸12克 服用4劑后尿次明顯減少,但仍有夜間尿多現(xiàn)象,每夜仍排尿1一2次,但苔膩較前減輕,又服4劑后,諸癥自覺消失而愈。(摘自王占璽等《張仲景藥法研究》654;1984,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金匱要略臨床研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