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開五鳳樓抵達的下一站國寶級文保單位-山西長治長子崇慶寺。 ![]() 崇慶寺里有南邊天王殿,東側臥佛殿,正北千佛殿是主殿,西側大士殿和西北十帝殿,分別代表了佛教信仰中不同層面的精神追求與藝術表達。 ![]() 千佛殿有兩株牡丹據(jù)說也有千年的歷史。 ![]() 進殿映入眼簾的是華嚴三圣,佛壇正中供奉著主尊為釋迦牟尼佛正中還有一座毗盧遮那佛。 ![]() 佛主兩側供奉文殊普賢二菩薩,佛祖釋迦牟尼佛右手半舉胸前結說法印,左手降魔印。 ![]() 釋迦牟尼佛左脅侍菩薩是文殊菩薩(東側)。 ![]() 右脅侍是普賢菩薩。 ![]() 二位菩薩背后各有一座立式觀音菩薩,佛像材質(zhì)為內(nèi)鐵外泥。 ![]() ![]() 本來大殿四璧還有千佛造像,現(xiàn)西壁還尚存167尊小佛像。 ![]() 這種布局不僅象征佛法的無邊性,也展示了宋金時期佛教藝術的工藝技術與空間設計理念。 ![]() 千佛殿的雕塑藝術特征在于其整體性與重復性,通過整齊排列的佛龕營造出莊嚴神圣的視覺效果,強化了“萬佛同源”的宇宙觀。 ![]() 大士殿供奉觀音、文殊、普賢三大士菩薩。 ![]() 觀音居中,文殊與普賢分列兩側,體現(xiàn)了宋代佛教雕塑的寫實性與世俗化傾向。 ![]() 三大士面容慈和,衣紋流暢,細節(jié)精致,尤其是觀音的“曹衣出水”式衣褶和羅漢像的個性化神態(tài),展現(xiàn)了宋代雕塑的高度藝術成就。 ![]() 這些塑像不僅具有宗教神圣性,更融入了人間情感,反映了宋代佛教藝術的審美轉向。 ![]() 大士殿的雕塑藝術特征在于其寫實性與人性化表達。 ![]() 菩薩與羅漢的形象栩栩如生, ![]() 充滿了生活氣息, ![]() 展現(xiàn)了宋代工匠對人物神態(tài)與衣飾細節(jié)的精準把握。 ![]() 十帝殿內(nèi)的主尊造像是地藏王菩薩。 ![]() 地藏王菩薩曾立下誓言:地獄不空,誓不成佛,眾生度盡,方證菩提。 ![]() 事實上地藏王菩薩早已達成佛的境界為了要實現(xiàn)自己的大愿,所以依然是菩薩身。 ![]() 兩側的神臺上是十帝閻君和六曹判官像上方懸塑陰曹地府,殿里的十位閻王是以歷史上十位皇帝為原型塑造的所以叫十帝殿。 ![]() 十殿閻王分別是:秦廣王、楚江王、宋帝王、五官王、閻羅王、卞城王、泰山王、都市王、平等王和轉輪王。 ![]() 他們分別掌管地獄審判的不同環(huán)節(jié)。十帝的塑像多呈宋代官服形象,威嚴肅穆,神態(tài)各異,有的怒目圓睜,有的冷峻深沉,生動展現(xiàn)了冥界審判的恐怖與公正。 ![]() 十帝殿通常與地藏王菩薩同祀,地藏菩薩作為幽冥教主,以慈悲之心超度亡魂,與十帝的嚴厲審判形成鮮明對比。 ![]() 十帝殿的雕塑藝術特征在于其強烈的戲劇性與教化功能,通過夸張的表情和動作,營造出地獄審判的緊張氛圍,警示世人行善止惡。 ![]() 臥佛殿里已無臥佛。 ![]() 天王殿里只剩兩尊天王像。 ![]() 詢問講解得知: ![]() 文革期間,天王殿被征用為礦場食堂,廚師覺得場地太小于是就用繩子,拉倒了兩尊天王像,其余兩尊還沒來得及拉倒就急著回家有事,回家后不小心被家里的繩子套住脖子吊死了,所以剩下兩尊就再也沒人敢動了。 ![]() 崇慶寺就像一部立體的《金剛經(jīng)》,用雕塑語言訴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的深意。 ![]() 當走出山門時,帶走的不僅是手機里的照片,更應是對三個問題的思考: ![]() - 我們?nèi)绾问刈o中華文明的血脈? ![]() - 嚴苛與慈悲間如何找到平衡? ![]() - 個體生命該如何在歷史長河中留下有意義的印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