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著講我們即將開始的行業(yè)培訓,昨天我寫那篇設計院又開始加班了的時候,那個培訓群里還只有二三百人,今天下午快下班時,猛然聽到領導一聲驚呼:啊呀,快五百人了。上周我們單位進群的時候,不過百八十人,當時我說快夠十桌子了,同事便說:人齊了,可以發(fā)筷子了。記得建筑這一行業(yè)輝煌的年代,每次去參加培訓都是烏壓壓的人,中午還能吃一頓大餐,還得是上點兒檔次的酒店,所以才會有“人齊了,發(fā)筷子”的說法,當然,羊毛出在羊身上,定然是培訓費也高。近年來行業(yè)培訓時,注意事項上會有這么一句話:“學員外出用餐結束......”主管部門當然是了解行情的,肯定是怕含有餐費的培訓費一高就會流失一批嫌貴的單位參與,所以也不組織吃飯了,各回各家各找各媽吧。我曾經在一些平臺上看過針對山東人的評論,說我們山東人即便是一年半載不發(fā)工資,也很少有辭職的,還怕下崗。在日照來說,這兩年來這種現(xiàn)象確實很普遍,小私企姑且不說,那些“有擔當”的國企也不乏這種現(xiàn)象,工資拖著,三五月都有可能。我以為就山東如此,但是昨晚的文章后留言,有個IP是云南的讀者說:我們也是天天加,基本周末和假期都無緣,人越來越少,活越來越多,價越來越低,收費基本是腰斬在腰斬,到手設計費降低再降低,院里說要珍惜現(xiàn)在有活干,以后就沒活了,所以大家都很積極,怕被淘汰。“珍惜現(xiàn)在有活干”,我們都是一樣的想法,有活干還有希望,沒活干那不就是等死么。但是,現(xiàn)在很多施工企業(yè)流行一句很聽起來像笑話,但是卻很扎心的話:“干,是找死,不干,是等死。”“不干,是等死”這是沒得說,但是“干,是找死”這就太悲催了,至于悲催的原因,但凡了解這一行業(yè)的人都或多或少會明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