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要有所作為,要想出人頭地,就一定要搞事,尤其是要搞大事! 但是,具體該怎么行動呢? 《資治通鑒》中商鞅的故事,給了我們帶來了5點啟示。 1,你要成大事,說服領(lǐng)導支持,至關(guān)重要。 公元前361年,商鞅來到秦國,成功說服了秦孝公贏渠梁,在秦國推行變法。 商鞅告訴我們,要想成事,必須獲得領(lǐng)導的支持。沒有領(lǐng)導的支持,無論你如何努力,都難以有所作為。 即使員工都支持你,如果領(lǐng)導不支持,你依然無法成功。 因此,要想成事,首先要說服領(lǐng)導,獲得領(lǐng)導的支持,獲取相關(guān)的資源。 ![]() 2,贏得基層的支持,同樣重要。 初來乍到,想要有所作為,沒有基層的支持,是行不通的。用領(lǐng)導說的話就是要有群眾基礎(chǔ),沒有群眾基礎(chǔ),你怎么搞大事? 所以說,光有上層的支持還不夠,如果基層不配合,你的話沒人聽,你的計劃沒人執(zhí)行,那該怎么辦呢? 商鞅通過“徙木立信”這一舉措,告訴我們,要想贏得基層的支持,必須建立個人信用和制度信用。 只有這樣,才能讓別人信任你,愿意支持你。 總之,要想在職場中有所作為,既要說服高層,獲得他們的支持,也要贏得基層的信任和配合,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成事。 說到底,在職場中,要想獲得他人的支持,關(guān)鍵在于給予對方實實在在的利益。 只有讓別人相信跟隨你能獲得好處,他們才會心甘情愿地支持你。 所以說,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機制至關(guān)重要,懂得分享利益的人更容易贏得人心。 ![]() 3,要學會樹立威信,殺人立威,殺雞儆猴。 在職場中,有人支持你,就必然有人反對你。 對于那些反對者,我們需要采取適當?shù)姆绞綐淞⑼拧?/span> 商鞅的做法就很有借鑒意義:他通過處罰太子的老師來立威,讓所有人都明白,即便是位高權(quán)重的人,只要觸犯新法也會受到懲罰。 這種“殺雞儆猴”的做法,讓基層人員更加敬畏規(guī)則,不敢輕易觸犯。 ![]() 4,面對反對者要善用規(guī)則。 在推行新政策時,難免會觸動某些人的利益,招致反對。 這時,我們需要用規(guī)則來約束和懲罰那些公開反對的人,記住,一定要利用規(guī)則干掉鐵了心反對你的人。 商鞅變法時,就很好地運用了這一策略,對那些公開反對新法的人,采取了嚴厲的懲罰措施。殺的人頭滾滾,渭水都變色了。 ![]() 5,要學會控制輿論。 在推行重大變革時,難免會有不同的聲音出現(xiàn)。 商鞅在變法初期就遇到了這種情況,有人公開反對新法,甚至組織一群百姓到都城“散步”示威。 對此,商鞅采取了果斷措施,直接懲罰了這些反對者,有效地控制了負面輿論的傳播。 沒有什么法不責眾的說法,法不責眾,那要法還有什么用,大家投票決定就可以了。 這種做法雖然看似強硬,但在特定情況下,確實能夠為新政策的推行掃清障礙。 這一下,秦國的百姓再也不敢有任何異議,乖乖聽話照做。 然而,十年后,商鞅變法初見成效,這些人又跑到都城散步,開始夸贊新法,表示支持。 商鞅再次對他們進行了懲罰,將他們遷到邊疆戍邊種地。 商鞅為什么要這么做呢?他的目的是關(guān)閉外界評價的聲音,按照自己的想法把事情做成,不受他人正面或者負面評價的影響。 用商鞅的說法,那些百姓就是亂法的刁民。 當然,這種做法并不完全正確。有人支持你是好事,有人反對你,能拉攏就拉攏,不能拉攏就讓他們保持中立。 我們要盡可能多地團結(jié)支持自己的人,減少反對者的數(shù)量,這才是成事的關(guān)鍵。 ![]() 在商鞅身上,既有成事的經(jīng)驗,也有敗事的教訓。 我們在做事時,要盡量擴大成功的概率,同時把別人的利益與自己的利益捆綁起來,這樣才更容易做成事。 商鞅的一些思路和方法值得學習,比如說服高層領(lǐng)導支持,建立個人信用,設(shè)定合理的利益分配機制,對于那些堅決反對自己的人,讓他們靠邊站,對于那些支持自己的人,要進行團結(jié)。 我們在搞大事的時候,更要明白一些基本邏輯,這才是成事的基礎(chǔ),也是處世的大智慧。 這就是商鞅給我們帶來的一些成事的經(jīng)驗和教訓,要成大事,要有策略,更要有謀略。你覺得是這樣嗎? 作者:李子霄 《資治通鑒》實踐導師,暢銷書作者,自媒體專欄作家。長期解讀《資治通鑒》,深耕職場管理領(lǐng)域多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