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種蟲子在春季主要為害桃梢,夏季一部分為害桃梢,一部分為害桃果,秋季主要為害梨果。這種蟲子是可以危害多個桃梢的,它的危害特點是:一個梢吃壞了以后,繼續(xù)尋找下一個更鮮嫩的梢危害!只有在剛開始萎蔫的桃梢里,才能找到活的蟲子。 ![]() 撥開瞅瞅,蟲子被找到了,這就是桃折梢蟲——梨小食心蟲的幼蟲! ![]() ![]() 梨小食心蟲危害極大,不僅桃樹樹梢被折斷,導致規(guī)劃好的樹形和結果枝被破壞,而且其第二代還會鉆入果實內危害。一旦蛀入果實再防治,就很難控制其危害。幼蟲在果內蛀食危害,造成果實提前脫落或采摘后半月內迅速腐爛,致使果農辛苦一年生產的果品有產無收或無效益。 ![]() 一、寄主范圍 梨小食心蟲的寄主包括蘋果、梨、桃、李、歐李、杏、楊梅、梅、櫻桃、蟠桃、沙果、山楂、山荊子、棗、海棠、木瓜、枇杷、榅桲等,其中,桃為最適寄主,蘋果為第二寄主。 二、發(fā)生分布 梨小食心蟲在國內除西藏未發(fā)現外,其他各省區(qū)均有分布且較常見,尤以東北、華北、華東、西北的桃、梨等產區(qū)較為普遍。其分布范圍北起黑龍江、內蒙古、新疆,南至臺灣、香港及廣東、廣西、云南,東面濱海,西達新疆。在中國長江、黃河流域為害桃、梨甚重,由此向北、向南,為害程度均逐漸減輕。 三、發(fā)生規(guī)律及危害特點 在華北桃園發(fā)生的食心蟲種類有梨小食心蟲、桃小食心蟲和桃蛀螟,其中,梨小食心蟲為主要害蟲,1 年發(fā)生 4~5 代,種群數量多、發(fā)生時間長、為害損失嚴重。以老熟幼蟲在枝、干、根莖部粗裂皮縫里,以及樹下落葉、土里結繭越冬;另外,在貯果庫、包裝物等處也有幼蟲越冬。4 月初出現越冬代成蟲,4 月中旬越冬代蛾量達到高峰;第 1 代成蟲高峰在5 月下旬,第 2 代成蟲高峰在 6 月底~7 月初,梨小食心蟲一二代主要為害桃梢;第 3 代成蟲高峰發(fā)生在 8 月初,第 4 代成蟲高峰發(fā)生在 9 月初,三四代主要為害桃果實,在梨桃混栽或相鄰果園,三四代梨小轉移到梨園為害梨果。 ![]() 梨小食心蟲有轉主為害習性,一般第 1~2 代幼蟲主要為害桃梢,而第 3~4 代幼蟲為害桃、梨、蘋果的果實。幼蟲孵化后迅速爬到適宜部位蛀食為害,蛀梢者從被害梢第 2~3 個葉柄基部蛀入,先從蛀入孔向嫩梢端食害,1天后再轉頭由蛀入孔向下食害。蛀入孔有蟲糞排出,并流出膠汁,被害梢第 2天上部葉片變白,第 3天開始萎蔫,最后干枯下垂。幼蟲食害 2~3個嫩梢即脫出化蛹。若幼梢肥嫩,食害 1 個新梢即化蛹;蛀入嫩梢需 1~1.5 小時,6 月上旬~7 月下旬為蛀梢盛期。為害桃果時,幼蟲多從梗洼處蛀入取食果肉,最后蛀入果心,在果核周圍為害。被害果有明顯的脫果孔,孔口有流膠和蟲糞,高濕情況下蛀孔周圍腐爛變黑,形成“黑膏藥”。 ![]() 四、梨小普遍發(fā)生的原因 梨小發(fā)生的數量與果樹的栽培方式有關,在蘋果樹和桃樹混栽或鄰栽的果園, 梨小發(fā)生重,果樹種類單一時發(fā)生輕。有一些老的果園, 采取了蘋果、桃等果樹混栽,加重了梨小的世代重疊,增加了蟲口基數。 溫濕度對梨小的生長發(fā)育影響非常大,成蟲活動交尾要求70%以上的相對濕度, 日平均溫度在15.5℃以上開始產卵,最適溫濕度分別為24~29℃、70%~100%,且發(fā)育天數隨著溫濕度的升高而縮短。 如今的桃園模式多數為“ 一家一戶” 的模式,分散種植,不利于“ 統(tǒng)防統(tǒng)治”,很多農戶從未參加過培訓,一直沿用老方法管理果園,管理技術和理念落后,導致梨小的防治一直達不到理想效果。 梨小一年發(fā)生4~5代,1、2代比較整齊,3、4、5代世代重疊嚴重,調查預報困難,不利于抓住時期及時防治。 五、綜合防治技術要點 在進行桃樹病蟲害發(fā)生監(jiān)測與準確預報的基礎上,開展以性誘劑誘捕誘殺和迷向干擾交配為主、環(huán)保型藥劑防治技術為輔的梨小食心蟲綜合防治技術。 在桃園開展梨小食心蟲防治,主要技術要點是“一監(jiān)、二壓、三誘、四迷、五殺” ,即: 1) 監(jiān)測預報:系統(tǒng)開展果園蟲情監(jiān)控測報、準確指導生產防治; 2) 壓低蟲源:在冬春季加強果園管理,破壞越冬場所、降低蟲源基數; 3) 誘捕誘殺:在成蟲發(fā)生期用性誘劑誘捕誘殺成蟲; 4) 迷向干擾:自越冬代起在桃園懸掛迷向絲干擾成蟲交配; 5)殺滅殘蟲:在防治關鍵期噴灑高效低毒生物農藥防治殘蟲。 1、梨小食心蟲發(fā)生動態(tài)系統(tǒng)監(jiān)測 利用梨小食心蟲性誘芯進行監(jiān)測。在園內采用5點式懸掛性誘芯誘捕器,4月上旬開始懸掛,10月下旬結束。30天左右更換1次誘芯,并檢查誘到的蛾數,記載后撈出,預測成蟲發(fā)生期及發(fā)生量,根據監(jiān)測結果指導生產防治。 2、防蟲袋和樹干阻集措施 在梨小食心蟲發(fā)生嚴重的果園,9月中下旬在樹干距離地面高80厘米處捆綁誘蟲帶,翌年初春取下,集中燒毀;同時,在桃樹休眠季節(jié)刮去樹干上的老皮,清除果園雜物,撿拾地面落果,集中燒毀。在桃幼果期,采用果實套袋技術,并及時去除被害桃梢集中深埋或燒毀,可有效防止梨小食心蟲蛀果為害。 ![]() 3、迷向和高效節(jié)水誘捕技術 4月初果樹花芽萌動期,成蟲羽化前1周,在樹冠的中上部懸掛梨小食心蟲性信息素迷向芯 (絲),懸掛量 1~2 根/棵,900~1200 根/公頃。迷向芯(絲)有效期為3個月左右,懸掛第2批時不需要摘除原有的迷向絲。 ![]() 用梨小食心蟲性誘劑誘殺成蟲也是一種有效的防治方法。4月上中旬~9月下旬,大面積連片懸掛梨小食心蟲性誘劑誘捕器,均勻懸掛 150 個/公頃左右。選擇新型高效性誘芯和水盆型誘捕器,每30天左右更換1次誘芯。 4、生物防治 梨小食心蟲的天敵主要有寄生性天敵和捕食性天敵。在梨小食心蟲卵孵化初盛期,田間釋放松毛蟲赤眼蜂,每代卵期釋放 2~3 次,每次釋放45 萬頭/公頃,可有效防治第一二代卵,田間寄生率可達70%~80%,放蜂期避免使用全殺性藥劑。此外,利用蘇云金桿菌(Bt)和白僵菌防治梨小食心蟲初孵幼蟲也均有較好的效果。 5、農藥防治 1)土壤處理 :土壤處理的最佳時期是4月上中旬,結合春季淺耕翻土,噴施辛硫磷、甲基異柳磷等農藥。嚴重的果園需要全園用藥,危害較輕的果園,在距離樹干1米左右的土中施藥,施藥后澆灌花前水,以便藥劑分解。有條件的果園于6月中旬、7月中旬、8月上旬各撒施1次農藥,可消滅各代幼蟲。 2)樹體噴藥 :各代成蟲的產卵期和幼蟲的孵化期是藥劑防治的關鍵時期,為防止果實受害,當卵果率達到1%時,即可噴藥防治。 目前國內登記用于防治食心蟲等害蟲的藥有幾種: 3%甲維鹽,對梨小食心蟲等鱗翅目害蟲活性高,持效期長達20天左右,對人畜毒性低,又具內吸傳導性,可在梨小卵孵盛期、幼蟲鉆蛀危害前施藥。 2.5%的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4000倍液、4.5%的高效氯氰菊酯微乳劑1500倍液和2.5%的溴氰菊酯乳油2500倍液對梨小食心蟲均有較好的防治效果,防效在90%左右,在梨小的卵孵化盛期施藥1次,即可控制當代梨小食心蟲的危害。 1.8%阿維菌素乳油 4000~5000 倍液、2.5%功夫乳油或20%滅掃利乳油2500~3000倍液、25%滅幼脲3號懸浮劑 1000~1500 倍液、20%氟鈴脲懸浮劑 8000~10000 倍液,并加入農藥功性助劑,以提高防治效果;還可 選用國產高孢子 含量Bt粉劑 (16000IU)1000~2000倍液,或者溴氰菊酯與Bt混用,均對初孵幼蟲具有較好的毒殺效果。 48%的毒死蜱乳油1000倍液和40%的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可在桃園多重害蟲、害螨混發(fā)時選用?;瘜W防治要注意不同類型的農藥要交替使用,以防產生抗藥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