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同漫游|豆腐池胡同 ———— 豆腐池胡同位于鐘樓北側,東西走向,東起寶鈔胡同,西止舊鼓樓大街。南與鐘樓灣胡同相通,北與趙府街相通,全長近五百米。 胡同在明代叫豆腐陳胡同,因為這里有個姓陳的豆腐商,生意興隆,所以得名。到了清代,這里屬于鑲黃旗,乾隆時叫豆腐池胡同,宣統(tǒng)時以趙府街為界,東段叫豆腐池,西段叫娘娘廟。1947年時,東段叫豆腐池胡同,西段叫娘娘廟胡同。1949年后沿用這些名字。1965年整頓地名時,把娘娘廟胡同并入豆腐池胡同。文化大革命時期,胡同一度改名為朝紅胡同,后來又恢復了原名。 豆腐池胡同15號,原9號,是楊昌濟的故居。1918年6月,楊昌濟被聘為北京大學教授,全家從湖南遷至北京,住在豆腐池胡同15號。 據(jù)記載楊昌濟的故居是兩進院落,坐北朝南,大門在東南方。前院有南房三間,西廂房三間,后院是北房四間。當時大門上掛有“板倉楊寓”的銅門牌。里院北房住家屬,外院北房東側是楊昌濟先生的居住地,西側則是他女兒楊開慧的房間。1918年8月,毛澤東來京時,與蔡和森就住在南房靠院門的房間內。 從鐘樓北望,有一組非常齊整的古建筑,寬大的歇山頂尤其醒目。這就是鐘鼓樓一帶的宏恩觀。不過,這座道觀曾經是工廠、菜市場,甚至是文藝青年聚集地,變換著各種面目,灰頭土臉地混跡于豆腐池胡同里。 這兩年,隨著中軸線申遺,宏恩觀騰退修繕后重新浮出水面,逐漸變回一片清凈之地。這座名不見經傳的道觀能與中軸線申遺掛鉤,主要是因為它的位置好,東邊緊挨著中軸線,人稱是“龍尾之要”。 ![]() ![]() ![]() ![]() ![]() ![]() ![]() ![]() ![]() ![]() ![]() ![]() ![]() ![]() ![]() ![]() ![]() ![]() |
|
來自: 新用戶8926AVU2 > 《《胡同漫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