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羅馬旅行的時候,導(dǎo)游說:“什么是巴洛克?浮夸就是!” 一個世界級的藝術(shù)潮流,怎么和浮夸有關(guān)系呢? ![]() 一切要從宗教改革說起。 16世紀初,歐洲出現(xiàn)了馬丁路德首倡的宗教改革。用最簡單的語言來說,所謂宗教改革就是不要中間商賺差價。中間商是誰?就是教會、教士。他們自稱是上帝在人間的代表,信眾的所有訴求都要通過他們轉(zhuǎn)達,。新教認為,信徒可以直接與上帝溝通,還不花錢,自然就搶了原來天主教的飯碗。漸漸地,去天來主教堂人就少了。 ![]() 羅馬的主教大人和貴族老爺著急?。∵@流量沒有了,贖罪券賣不出去,還怎么搞錢。他們既想震攝信徒,又想炫耀權(quán)利,還想盡快引起關(guān)注。用什么辦法好呢?他們就想到了用富麗堂皇來改變僵化的形象。 于是巴洛克就出現(xiàn)了。 巴洛克是葡萄牙語,原意是“奇形怪狀的珍珠”,代表檔次低下。古典派大佬用這個詞來譏諷“浮夸”的風(fēng)格。但久而久之,大家忘掉了原意,還覺得很有些洋氣。 那到底巴洛克教堂有沒有吸引人的地方?我們?nèi)チ肆_馬的圣卡羅教堂,見識了什么是原滋原味的巴洛克。 圣卡羅教堂的平面是一個變了形的十字形,其實更像一個橢圓形。它的分為兩層,由一個大波浪檐部連接在一起。外墻有很多雕塑,和建筑融為一體。教堂所有墻面都是彎曲的,線條曲折起伏,動感十足。柱和拱上都有浮雕,明暗變化復(fù)雜。把巴洛克的富麗堂皇和戲劇性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 有人說“這樣的教堂在世界上找不到第二座”,我不知道他說得對不對。但這座小教堂讓我震撼無比,對巴洛克有了極深的理解。在這里既沒有哥特式的通靈遁世,也沒有文藝復(fù)興的理性莊重,而是世俗的浮夸,仿佛人間天堂,猶如盛裝貴婦。 ![]() 盡管,巴洛克的起因是為了搶“客源”,但其浮夸的藝術(shù)風(fēng)格卻迎合了當時的大眾審美,超越了宗教的范疇,影響非常深遠。好了,巴洛克就說這么多。我們出來旅游,不是要當專家,而是要增長見識?,F(xiàn)在誰要是說你浮夸,就懟他:這叫巴洛克式的人生——夠濃烈,才夠精彩! |
|
來自: 零壹貳012 > 《傳統(tǒng)建筑》